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道德经》6句经典名句 领悟为人处世智慧的态度 探求真理

好句子 2014-07-20 16:02:41
相关推荐

《道德经》6句经典名句,领悟为人处世智慧的态度、探求真理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慢慢品读,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译文]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感悟:现在社会中很多人,我们所说的酒肉朋友,以为朋友满天下,好办事情的道理,其实这些都是你的损友,他们爱说大话,真正你有事要找他们帮忙的时候就找不到人了,可是现在中还很多人还活在那些损友当中,还把这些人当兄弟义气来处。老子提出了衡量是非标准的一个标准,在不涉及具体情节时,老子认为被轻易许诺的信用一定不充足,把事情描绘得过分容易,实际实施中,必然会困难重重。

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译文] 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感悟:老子提倡“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应该是指对人对事都怀有一种慈爱,仁爱的态度。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慈”一方面表现出博大,从容的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指对人做事情不可过满过溢,要保留有一定的余地。从大的方面来讲,“慈”是与万事万物,与天与地融为一体,也体现了一种“道”的精神。以上选自网络,个人觉得,对周围的人有慈爱之心,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俭”应该是一种简单,朴实,诚实的作风。现在社会人们都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而忽视对精神的追求。如果我们能少一点贪嗔痴念,那我们就会少很多的痛苦和烦恼,会有一个比较幸福的人生。

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

感悟:现实中我们要清楚不管大事小事都是从小事开始做起,从容易的事情开始做起,从微细是小事情的开端,不要投机取巧想快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是不可能的,只要脚踏实地做好才是硬道理。

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感悟:我们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太多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译文]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行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行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行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

感悟:老子这六句皆是言以道德修为之妙,继续申明不拔不脱之义。道德的本质,朴实无华,纯净圣洁,真实不虚,没有一丝驳杂。若修之不纯,则道不广,德不大,根不固,基不牢,岂能不脱不拔?万物皆有根,万事皆有本。固其根,枝叶才能繁茂;修其本,万事才能功成。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乡,乡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之本在于心,心之本在于道德。

6、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感悟:古时代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都不是成匹夫之勇的,现实中工作还在生活我们也不能成匹夫之勇勇气,真正智者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和别人起冲突。真正的管理者会善于用别人优点的人,发现别人身上优点之人,这个才是符合用人之道,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道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