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历史中的人性——读《明朝的那些事儿》

好句子 2014-06-26 10:55:47
相关推荐

从2010年到2018年,已经是读《明朝那些事儿》的第八个年头了。

2010年我上大一,算是和当年明月的“初遇”。

第一遍读,听故事,猎奇。感叹原来历史可以写的这么好玩儿。

第二编读,敬佩里面的历史人物,游走在王阳明、于谦、戚继光、张居正这些大神的世界里。

当时感觉是真正优秀的人,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出类拔萃的,他们可以利用不完善的规则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所谓环境和客观因素都是借口,相信人定胜天。

后来兜兜转转也没再读他,买过的盗版全集也放在老家落灰了。

前几天和群里的大神说刚刚看了《六神磊磊读唐诗》,我说六神这本书,字里行间仿佛能看到当年明月的影子,大神回说:六神还真不如当年明月写得好。

一下子勾起了我重读这本书的兴致,再一次翻开这本书,距离我第一次读他,已经八年了。

工作几年了,也多多少少看了几本历史书。

有句话叫做,你不是你笔下的人物,但是你笔下的人物都是你。

所以再读《明朝那些事儿》,其实应该算是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里,思考当年明月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理解了包容了人性。

从写朱元璋的恐惧来看,作者相信每个人都会恐惧,而真正的英雄可以战胜恐惧。

身边不乏跟自己过不去的人,他们痛恨自己懦弱,痛恨自己犯的各种错误。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懦弱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会有追悔莫及的时候,而勇敢的人,虽然害怕但是勇往直前。

自责悔恨?会有的,但是这不会让他以后变成一个不敢做决定的人。

而包容,就是说他允许自己害怕,并且觉得这没什么,每个人都会有恐惧。

当你不纠结自己的恐惧,就能放下恐惧,理智的做些事情了。

除了理解恐惧,当年明月也理解人的自私。

有些读书人容易清高,什么都从极致完美的角度去看。为了梦想还收什么钱啊?如果真是为了国家那为什么要把钱往自己家里揽?

作者不这么想,做事情了,拿钱是理所应当的。当官赚的钱还不够自己养家的,怎么可能不贪呢?

圣人很少,要理解身边的人都是有缺陷的普通人,这个世界也像我们自己一样,都不完美。

他有自己的敬畏。

作者他曾经的历史老师和他说明朝的那些文官啊,又迂腐又不通人情,妥妥的糟粕啊(以上语句为我的意译)。

可是当作者读过很多历史书之后,发现这些人虽然有自己的局限,却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尽全力的挽救朝廷的危局。

他们不完美,他们做的事儿有时候甚至想让人掀桌子,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善良和认真。

对每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当年明月都尽可能的去发掘他的闪光点。

比如海瑞,这个人实在已经抠门、老顽固到令人发指了,但是当年明月写他哭嘉靖的时候写出了海瑞对明朝的真心。

又比如万贞儿,这个妇人不知道害了多少后妃的孩子,作者却尽量从一个膝下无子的没有安全感的老妇人的角度去理解她的妒忌。

至于张居正徐阶高拱,当年明月也是不遗余力的赞扬他们。

读历史很多年,见过太多对历史人物痛骂一票的,谁谁谁又开了历史的倒车,谁谁做这些事只是满足了一己私欲。

一个人走在历史的放大镜里,缺点显露无疑。要是揪住缺点不放,多厉害的人都能揪出一箩筐缺点。

这本书评价一个人相对客观,优缺点掰开了说,不抵消也不能融合,优点缺点分开来看。

最后,佩服一下作者的文笔。

我们经常说,除了天才外,普通人要想写出好东西来,就得有足够的阅读量,也要一直写。

一个人到底读过多少书,是能从文笔里看出来的。

文笔好绝对不是引经据典,而是他不管写什么,总能从脑子里找出最合适的词语和句子。

有的人(比如我)写的东西,总有那么几句话说不出哪里不对,但就是读着不顺,这就是写得少看的也不够。

但是有的人(比如当年明月),几个简单的句子,就能让他写的既简单又有趣还含义深刻。

举个例子:

什么是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的合一

评:废话

类似这种句子,让人产生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觉,不浮夸,也不堆砌,甚至也不文雅,但就是让我有一种“惊为天人”的爽快感。

写作和读书哪有什么捷径,还是最笨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走,才来的最踏实也最舒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