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浅谈《论语·里仁篇》:君子与小人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随时变换的

好句子 2014-05-14 01:15:40
相关推荐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本章孔子讲“义”与“利”。

因为这一章中含有极为明显对立的观念,且又直接与人的品德品行相挂钩,所以也让这一章成为了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内容之一,经常被人用在各种各样的事例说理之中。

本章之中,“君子”与“小人”的定义有多种,但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当时的语言环境来看,所谓“君子”应该指的是那些志向和品行高尚,不断追求更高思想道德品质之人;而所谓的“小人”,并非指的是心思品行不端的人,而是指那些无心或者打算放弃成为“君子”的人。

在这种观点之中,君子与小人的身份地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交换、变化的。如果原本的君子若是懈怠了,那他就可能沦为小人;如果小人若是突然开始追求更好的理想,变得有上进之心了,那他就可能改头换面,成为孔子口中的君子。

当然,除了上述的理解方法以外,还有一种理解也较为合理,那就是按当时人的社会地位来划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凡是出身高贵或是身居高位之人,由于他们都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普通人不具备的思想,就可以被称为君子;而相应的那些普通人,由于没有文化知识作为底蕴,思想观点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之内,于是就被称为了小人。

其实,以上两种理解来看,虽然对群众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别,却是并不影响孔子所说话的中心思想。

本章之中,“喻”字作为一个动词,可以当成明白、知晓的意思来理解。正是在“喻”字的关联之下,让“君子”“小人”和“义”“利”相互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辩证观点。

而“义”和“利”作为核心的关键词,承载着孔子的中心思想。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再结合这一章孔子的言论,就可以看出,孔子把“义”的地位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与之相对的“利”,孔子的观点则是:“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虽然孔子也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但总的来说,孔子对于利并不是很看重,甚至当它于义产生冲突以后,利就必须要服从义;而作为君子者,更需要有着自己的追求,在义与利面前做到重义而轻利,甚至舍利而取义。

结合本章之意,对于我们当今之人来说,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品质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相反甚至应该提倡的。但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不能做见利忘义之事,更不能为了私人的利益而违背道德法律,否则终将会得不偿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