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书法不好 绘画就一定不好吗?这话得两说着!

好句子 2014-01-24 20:38:12
相关推荐

在当下,逢谈传统绘画,必言书法的重要性。北京画院传统中国画研究中心早前就把“中国画离开书法还能走多远?”作为有一年年会的议题之一,与会学者和艺术家纷纷发言,高度一致地肯定了书法在传统绘画中的作用。

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年会语境下的“中国画”到底说的是哪一种形式的中国画?弄不清这一点,“书法不行,绘画就不好”的结论就有失偏颇。书法不好,绘画就一定不好吗?这话得两说着!

北宋 王希蒙 千里江山图

先说“书画道殊”。

这一观点是唐代张彦远提出的。据说,有人劝张彦远仿张怀瓘《书估》而作《画估》,彦远答曰:“书画道殊,不可浑诘。”意思是说,书法和绘画在各种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规律性。他还列举了“二王”父子的画为“中品下”,并无画名,反倒是跟张旭、贺知章学书不成的吴道子却成为“画圣”。所以可见,书法并不能替代画法。

传统绘画的概念其实是多元的。在“文人画”出现的前后,书法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历史上出现的岩画、壁画、帛画到北宋的绢画,书法的作用都没有那么明显,这期间的理论家南齐谢赫、唐张彦远也只是提倡“骨法用笔”,但“骨法用笔”并不等同于“书法用笔”,尽管宋画与宋之前的绘画用笔与书法用笔有意趣上的暗合,那也是毛笔笔性使然。

敦煌 五代 壁画

众所周知,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提到宋画,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精致严谨的写实画风,得益于宋代画家注重画面与诗意的融合,还有对技巧的锻造锤炼,它的辉煌,仅靠书法是难以企及的。

如果对中国绘画史有所了解,我们就知道我国五代、两宋的绘画应是中国绘画的正宗。那时的一些壁画师几乎都没有多高的学问,有的甚至不会写书法,他们不是文人,却为我们创造了比文人画家更牛逼的绘画艺术,五代以后的大画家也并非人人都是书法家。所以,画有画的审美标准和用笔技巧,书法有书法的审美标准和用笔技巧,二者虽有共性,但不能混为一谈,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无知就会带来偏见。说书法是绘画的基础,其实是把“文人画”当作中国绘画的唯一标准,这是个误区。

赵孟 秀石疏林图

再谈“书画同源”。

最早发现“书画同源”之理的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他在自己作品《秀石疏林图》中尾纸处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在这里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用书法的笔法画画。

评价一个人和他的观点,最好放在他所处的时代来看。据元代的民族歧视政策让汉人儒士不受待见,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他们从庙堂回归到山野民间,以求独善其身,归隐山林,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为“文人画”在元代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条件。

徐渭 蔬豆香

文人画家群体擅长书法,强调笔情墨趣,书法与绘画从此“联姻”,起初是少数文人的笔墨游戏,代表了一个阶层的艺术诉说,后来不断发展壮大,至今统治画坛几百年。赵孟倡导的“方知书画本来同”“以书入画”观点,在几代画家的努力之下,书法化的线条在绘画中获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有人说,相较于唐、五代和两宋的正大气象的辉煌画面,“文人画”呈现的是轻视造型,过于简单的形式化,让中国画的路子越走越窄了。

八大山人 鸟

书法入画,站在“文人画”的角度而言,并没有错。在这一语境下,“书法不好,绘画就一定不好”也千真万确,因为,高质量的用笔,产生高质量的线条,实现这一目标,完全依赖书法的功底,从学习书法用笔的起承开合、气势脉络、收放转折、有藏有露、一波三折等悟出绘画用笔要领。用墨也一样,文人画的用墨也是靠用笔实现的,“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若能讲究用笔,墨法自臻其妙。我们看八大的画,其线条浑朴酣畅,恣肆之中见清逸,这得益于他流畅秀健的行草书法,成就了其独步画史的中国画风。以草书入画的徐青藤等,以篆书、金石入画的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告诉我们,书法之于绘画的重要性。

吴昌硕 岁朝清供

结论:

谈书法和绘画的关系,必须要分清“中国传统绘画”的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形式,“文人画”只是中国画的其中一种样式,不能把它作为中国画的代名词。“文人画”出现前后,书法在绘画上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文人画出现的元代之前,不擅长书法的人也可以画出传世好画,文人画出现之后,书法的作用得以凸显。另外,当代中国画之所以逐渐式微,是因为不是文化人的在画“文人画”,还有,不会写书法的人在画“写意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