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翻译”试题:三步走 拿满分

好句子 2014-01-10 18:21:16
相关推荐

【原创首发】

文言文翻译,高考语文每年必考。不要看就翻译两句话,其分量并不轻,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才占九分,而这两句话竟然占到了十分。内容虽少,考察的却是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也是考生普遍认为的难点,失分较多。能拿八分的已是凤毛麟角,遑论满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失分呢?请考生朋友们先做完下面的题再看具体的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

第一步,通读选文,弄懂文意。

考生在拿到试题之后,不要直接去翻译句子,欲速则不达。命题人既然给你提供了文言文阅读文章,你翻译时就一定要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不然的话,你翻译出来的句子,很可能会失之偏颇,在意思上不符合语言环境的要求,和原文的不一致,其中的省略成分,你可能也弄不准确。这样就不可能翻译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这段选文讲了陈蕃的两件事:一件事是陈蕃因为用鞭打死了大将军梁冀去托他办事的使者而获罪贬职;一件是陈蕃因为上奏皇上核查侵暴百姓的贪官触怒皇帝近臣而被调出京城。这样就为我们准确翻译句子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有的放矢,踩点突破。

文言文翻译句子是有重点的,考生不是随便把句子意思写下来就行。翻译必须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把重点的词的意思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表达出来。高考是踩点赋分的,换句话说,即使你把整个句子都翻译了,如果重点的内容没有翻译出来或翻译的不恰当,也是不可能得分的。往往你感到生疏或者拿不准的就有可能是赋分点,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调动所学知识,尤其是语文教材中学过的内容,来加以确定所翻译的重点内容。

例如第一小题中“诈”、“坐”、“左转”,联想到我们语文课本教材中学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苏武传》“何为相坐?”、《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依次可翻译为“欺骗、说假话”、“获罪、治罪”、“降职、贬职”。第二小题中“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是定语后置句,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同,翻译时应把“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放在“人”之前,“班”、“弭”也是得分点,“班”,我们可以根据“班宣”同义词来推测其意思为“宣布、颁布”;“弭”我们可以根据“弭谤”、“消弭”来推测,也可以同义词“弭息”来推测,其意思为“消除、平定”。

第三步,译句顺畅,意思完整。

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翻译句子了。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翻译通顺占两分。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句子翻译通畅。我们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把缺少或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二是要保证句子意思完整;三是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第一句可以翻译为: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致死,获罪降为修武令。第二句可译为: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了。为了顺畅,在翻译时我们把“笞杀之”、“而群贼弭息矣”进行了句式、语序的变化。

文言文翻译,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按照上面的去做,加强训练,注意积累,就一定能够攻坚克难,到高考少失分,甚至拿满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