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在苦难中的吟诗作赋 行万里路的余秋雨 痛苦过后 就是重生

好句子 2013-11-25 06:04:43
相关推荐

在苦难中的吟诗作赋,行万里路的余秋雨,痛苦过后,就是重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行万里路,才能成万卷书

20世纪80年代后期,余秋雨开始了他漫长的文化苦旅。

那时,他已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并在学界获得不错的口碑,但他不满足于埋首书斋的单调生活,辞去官职,换上远行的装束,他要向长天大地释放自己的渴念。

先生从天府沃土行至北国风光,又从西域繁华走到江南水乡,每一处名胜都拥有着不朽的故事和先生独到的见解。

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非常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

它涵盖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它让一颗不堪负重的心灵,只能用沉默的眼泪来回答历史上那些太多的委屈,痛苦与太多的无可奈何。

但是痛苦过后,就是重生。

《文化苦旅》的灵魂在于一个“苦”字。这个苦不是旅途中受到的苦累,而是指“中国文化历史”像一个苦命的老者,经历风雨,苦行至今。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贴;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有一种穿不透生命秘密的茫然感,又有一种看透生命的虚无感。人生在世不免向往轰轰烈烈,但回头发现历史一切皆枉然。

能在苦难中的吟诗作赋,行万里路后才能成万卷书,这就是余秋雨最真实的写照。

“读者是有感受力的,他能感受你写作的那个状态。”王国伟说。

到现在为止,王国伟都觉得,余秋雨写的最好的书依然是《文化苦旅》,因为它是个非功利写作,是余秋雨十几年的积累,“他也没想到以后会成为畅销书,就是把自己的读书和考察写下来,所以他的写作状态非常好。”

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发生了一个写作面向的变化,从精英写作转向了大众写作,“他是为大众阶层写作,不是为学界写作。

大众需要煽情,大众很喜欢他的东西,所以他的书每本都能卖得好,那么带来的另外一面,精英就对他就是一片批评声。”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有文化的人,都是受“苦”的。文化,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下,都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感召,是真正为一个人的本源与根基写下定义的力量。

余秋雨的文字很美,很浪漫。不少中学生甚至到了高考语文考试前一夜,还在抱着余秋雨的散文捧读,只为考场上能仿写几个句子得到加分。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读者和名家的评价足以说明余秋雨散文的价值。

十多年来,《文化苦旅》一书,收获了无数荣誉:

它是上海读者投票评选出的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

是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甚至是全球华文书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钱钟书先生曾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

人生是一场苦旅,走久了,才知道倦累。

现在,趁着618大促,这本经典中的经典《文化苦旅》,只需49.8,是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但是我们收获的,却不只是一场电影的观后感受。

想要阅读的伙伴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