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范仲淹:射阳湖畔忧国情

好句子 2013-11-20 07:20:18
相关推荐

■ 潘宝明

范仲淹当为历史上循吏第一人,他的“先忧后乐”成为万世精英人物的精神圭臬。为官知易行难,只要能像他那样将“忧乐”二字身体力行,天下自然月白风暖,海晏河清。

扬城有幸,在历史星空中留有这位循吏的行迹身影。天圣二年(1024年)秋,范仲淹在兴化任县令,他抓住根本,率领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治海、治运河,奔赴海滨治水。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唯范仲淹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他身体力行,与民工一起奋战在工地,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范仲淹却岿然如山,他示意身旁的同年好友滕子京,从容不迫地屹立在一段堤堰上。其实榜样力量的无穷,就在于不仅能身先士卒,更能临危不惧,自然成为民众的主心骨。百姓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定下来。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千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

人们感激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其后他从京师贬做地方官,从开封至任上走水路至少须经十几个州,一路之上竟无人出门接待范仲淹,他不计较虚名,对此毫不介意,“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唯经过扬州时,官民箪食壶浆,夹道迎接,深表同情,更表敬意,使他非常感动。

范仲淹曾经过宝应射阳湖,这位五言诗专家,为扬州留下了《射阳湖》五绝: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

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

如果不知他在兴化、宝应曾与水搏斗的艰难经历,自然就看不出该诗太多的背后含义,以为就是一首过射阳湖的描写景色的诗。射阳湖烟波浩渺,让人极目远望都无法望到尽头。但联系到他的治水经历,自然使人感到这风平浪静的来之不易,“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不由使人想问他另一首诗中“但爱鲈鱼美”的“江上往来人”,是否知道“出没风波里”的渔人的艰辛。他的诗总是充满了对世事的担忧,对世人的规劝,吟风弄月中深蕴关心民瘼的真情。他是看到大家虽非竭泽而渔,但“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呢?忧患意识强烈。

到了元代,萨都剌又经过此地,他是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因弹劾权贵一直受到奸佞的排挤,他对前贤范仲淹充满敬意,至元二年(1336年)春,他南行入闽,就任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治福州)知事,途经徐州、扬州、平江、杭州等山水胜地,均留下诗篇。在宝应时,知道是范仲淹任职之处,有意停留,在射阳湖边凭吊,怀念先贤,不由拈毫挥翰,写就了《过高邮射阳湖》,完全仿照范诗的形式,可贵的是他体会到范仲淹诗文的苦心,仍以五言诗的形式,铺衍了范诗的含义: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这是依了范诗的原韵,而又宛然回答了他的担忧,景还在,但已是飘萧冷落,寒雨淅沥了。当然这是借景抒情,或是借题发挥,因他在镇江任职时,扬州一带发生灾荒,“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宇”,该诗当是对乡民境遇的关切同情。

历史如果能倒转,时空真能穿越,我们最想请范仲淹、萨都剌再回射阳湖,如今那是“江南红酣千顷”气派的荷景:伫立湖边,20多万亩荷花连片接天,湖边沿岸野荷是自然开放,成年累月水深不掏藕,于是越长越盛,“争映芳草岸”;荡舟湖中,数百里无处不见荷,无处不闻香,“莲影明洁,清泛波面”;湖滩地尽是荷池,中伏花香藕,其后的中秋藕,寒露以后的红锈藕,来年春季的老藕,从夏徂秋藕香不断。千亩万亩荷花连成一片,田田的叶子密密紧挨,层层碧玉中怀抱朵朵粉莲。“妖艳压红紫,来赏玉湖秋”,今天的美丽湖荡,当记录着范仲淹、萨都剌们给百姓留下的福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