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童话是假的”这个真相 该不该跟孩子说明?孩子的发展建立于此

好句子 2013-09-27 19:04:00
相关推荐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随着现实教育的兴起,很多家长开始对童话抱有更加辩证的态度。

类似这样的问题肯定在不少家长心中出现过:我到底应不应该告诉孩子,圣诞老人、灰姑娘都是假呢?

这种纠结一方面源于不愿伤害孩子理想中的童话世界,另一方面则出于对孩子沉湎童话世界的担忧。

就像当孩子眨着大眼睛满怀期待地问:“妈妈,我长大之后会不会像灰姑娘一样,穿着水晶鞋,坐着南瓜马车,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呢?”、“妈妈,我睡醒之后,真的会看到圣诞老爷爷给我送的礼物吗?”面对这样纯真的发问,你会怎么做?

《请回答1988》中,宝拉跟邻居家小女孩珍珠要零食,被拒绝后恶作剧地戳穿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妈妈给你的。

结果珍珠带着怀疑人生和痛苦的表情,跑到妈妈面前哇哇大哭。

珍珠妈妈认为宝拉这样的说法,直接摧残了孩子这棵成长中的小嫩芽,也把她那纯真无瑕的心门给关上了。

宝拉和珍珠妈妈的立场就是对立的,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我是站在珍珠妈妈这一边的。

孩子3~4岁时想象力最为活跃,此时的他们即便听再怎么天马行空的故事也能听得津津入迷,哪怕过家家游戏也能百玩不厌。

不管家长告诉孩子真相的初衷是什么,假如你是孩子,在抱有美好希冀的同时被父母告诉圣诞老人是假的,还能高兴和想象得起来吗?

毕竟孩子的认知就发展于童话,这对他的成长来说是意义非凡的。

01童话之于孩子,有什么作用?

1)发展孩子的再造想象力

再造想象,指的是孩子对一个没有亲身感知过的新形象,只依据当前他人所提供的材料,运用个人经验在头脑中再加工出来的想象。

而童话,就是再造想象力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这里面的情节孩子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但他会通过绘本中的文字、图画以及父母的语言描述,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如果把“童话是假的”这个真相告诉孩子,结果是什么想想就知道了。一个做数学题的孩子知道答案后,还会去思考解题过程吗?

2)扩展认知,提升阅读兴趣

童话类绘本在读物中属于虚构阅读,这也是最受孩子欢迎的。

毫无疑问,孩子之所以喜欢听童话故事,是因为情节具有趣味性且简单易懂,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孩子的生活经验本就有限,但在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里,他们可以不断扩展自身的认知。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义会战胜邪恶、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同的植物、一年中有4个季节等等。

童话故事赋予很多生活中没有生命力的东西以鲜活,在情节里,花草树木、小猫小狗都是会说话的。

这正好切合孩子的发展规律,因此也会让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得到极大程度上的提升,这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3)建立孩子心中的美好

童话之所以被称为童话,是因为它有现实中不可能具备的元素,大部分都是美好积极的。

孩子在潜移默化的阅读中,会感知到善良、勇敢这些美好品格的力量,并且尝试着积极对待生活。

就像《奇葩说》中傅首尔所说的那样,若某一天世上再也没有人关心你,但你难过时还会知道天上的云在为你落泪,你沮丧时还会知道路边的花在为你加油。

童话并不是为了作为谎言而存在的,它是给予现实灵魂的一种救赎,当生活给你展现一张苦涩的脸时,起码心中还能留住那颗童话给你的“水果糖”。

在大人的价值观里,这些东西看起来可能是无用主义,但这却是滋养孩子内心力量的重要来源。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成为这样一个小天使的资格,也不应该过早剧透孩子的成长。

就连著名的希拉里·克林顿也曾说过:我年少时常常被一种巨大的忧郁笼罩,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简直糟糕透顶,是《小公主》中的女孩萨拉给了我冲出阴影的勇气。

童话本身是一个载体,其中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所要传达的道理是真实存在的。

02担心孩子沉溺于童话故事中,是种不必要的担忧

儿童心理学家Jean Piaget曾指出,孩子7岁后就会进入具体运思期,尽管他们还是不会抽象地思考某一个问题,但对待具体的事物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和批判思考能力。

也就是说,3~6岁的孩子,也许还曾热切期盼着童话中的世界,但一旦进入7岁这个年龄段,也会自然而然地怀疑圣诞老人、灰姑娘是否真实存在。

这个认知发展过程是正常的,家长如果过早打破,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安全感、想象力和相信美好的能力。

孩子每时每刻都是在成长的,家长不能以静态的角度看待问题。

就像有的孩子之前还喜欢坐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突然有一天回到家,家长提出要带他去游乐园做旋转木马的想法后,孩子会回一句“坐旋转木马多幼稚啊!”

你看,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东西都是有有效期的,童话也是如此。

不必担忧孩子会一直沉迷在童话世界的美好里,从而被现实击打得体无完肤,因为他们的成长是具有阶段性的,不会一直都毫不犹豫地相信童话,但童话故事曾经带给他的那些美好和盼望却会一直存在。

与其把精力花在思考这个问题上,倒不如想想我们应该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去跟孩子对话童话,又应该如何挖掘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处事方式和性格特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

03如何正确给孩子讲童话故事?

作家周国平曾说,一个相信童话故事的孩子,即便已经进入了不再相信童话故事的年龄,他仍然愿意相信善良而拒绝冷酷和恶意。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缓解童话中那些不利的因素给孩子造成的冲击,而促进他心智的成长和发展。

1)3岁前不要特地戳破童话的真相

年龄太小的孩子,由于本身认知水平就低,这时候戳破真相,孩子也不具备消化这个突如其来“噩耗”的能力,反而会徒增烦恼,使其怀疑人生,失去体验美好的机会。

2)3岁后适当帮孩子分清童话与现实

当孩子在年纪增长的过程中,开始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并且用自己接触到的现实和科学知识质疑童话,就是家长适当给孩子讲解的时机了。

因为这时的孩子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区分童话与现实的能力,家长要肯定孩子的思考和逻辑,并告诉他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发挥想象出来的。

4)帮孩子剥离童话故事的精神所在,过渡到理想阶段

尽管要给孩子揭开真相,但为了缓解冲击的程度,家长也不能彻底否定童话。

而要告诉孩子,童话虽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包裹的内涵却是宝贵的,这也是它之所以被创作出来的意义所在。

如此一来,才能帮孩子顺利地由相信童话的阶段,过渡到运用逻辑理性思考的阶段。

孩子既能接受童话并非现实的真相,也不会因为幻想破灭而过于悲伤,产生对现实的排斥。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时刻跟随孩子认知发展的脚步,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给他思想上的启发,其实童话故事是真是假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