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读懂这些话 你才会明白什么是道与德

好句子 2013-09-01 22:42:58
相关推荐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淮南子·缪称》

【释义】君子不认为小善不值得做而舍弃它,积累小善才能成为大善;不认为小不善无伤大雅就去干,因为小不善积累起来就是大不善。所以君子常常反省自己,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

老子像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道德经》

【释义】尽力照顾别人,自己也更为充足;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人一定要学会用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做人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个人只有舍得,舍得,有舍去,才能有得到。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严峻考验。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 ——吕不韦《吕氏春秋》

【释义】天没有出于私心要覆盖的,地没有出于私心要承载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谢天谢地。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着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事实上,这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君子反道以修德。 ——吕不韦《吕氏春秋》

【释义】“反”者,返也。“反道”,就是返回道的本源,随时修正自己道德修养的意思。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庄子

【释义】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惠施曾用一个比喻来讥讽庄子的言行“大而无用”,反被庄子大大奚落了一番。惠施说,他曾从魏王那儿获得一颗“大瓠之种”,种出来的葫芦有“五石”之重,但葫芦太大了,用来装东西则无法控制,剖开做瓢用来舀水又抬不动。这种“大”就如同庄子那不着边际的“大言”一样,同属“无用”之列!听了惠施的话,庄子回答说,那你为什么偏要用它来装东西或舀水呢?何不把它剖开当成船,自己躺在里边逍遥自在地在大海上漂泊?庄子还专门针对惠施的“有用主义”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商人,看到在本国卖草帽能赚大钱,便一厢情愿地认为草帽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有用,就运了很多草帽到越国出售。到了越国才傻了眼——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王充《论衡·自纪》

【释义】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居于贫苦的生活中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志向。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管仲《管子戒》

【释义】一个道德修养深厚的人,他也必然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世间复杂纷纭的人和事。 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心态,深厚的道德修养必不可少。《道德经》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善、简朴、谦逊,均与道德修养有密切的关系。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

【释义】善于游泳的人往往被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往往从马上摔下来,他们所做的都是自己所擅长的事,反过来却自成灾祸。生活中,认清自己是很重要的。很好地了解自己,就是在了解自己长处的同时,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发现自己有骄傲自满的时候,便需要找到自己的无知,冲击自己一下,这样才能让自己达到平衡。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庄子·秋水》

【释义】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在人生之路上,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有时固然可以示弱,但是不能丢掉生命的高贵与尊严。人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只有经得起生活考验的人,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不韦《吕氏春秋·先己》 【释义】想制服别人,先克服自身弱点;想评论别人,先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想做一个优异的人,超越他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行。

管仲像

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 ——《吕氏春秋·长见》

【释义】今天跟过去的关系,就像是过去跟未来的关系一样;今天跟未来的关系,也就像今天跟过去的关系一样。所以,清楚地了解今天,就可以知道过去,知道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 古今前后是同一回事。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淮南子·汜论训》

【释义】事情有可以实行而不能说的,有可以说而不能实行的。有容易做而难以成功的,有难以成功而又容易失败的。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就决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 【释义】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物质,看得见的有形物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物质。老子所谓的“无”并不是绝对的空无,而是指事物未显现为有形有象具体之物前的状态,是一个由未显现之物至显现之物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由旧形态至新形态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由旧事物至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天地万物,始于无而后生,始于微而后成,而“有”与“无”则是“道” 的两种表现形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