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描写春节的诗歌 这首最有名 也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帷幕

好句子 2013-08-12 06:39:00
相关推荐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华儿女最为重视的节日。历代以来,虽然春节的叫法不同,但以春节为题材的诗歌等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不过,正是因为这个节日太熟悉了,反而很难诞生引起共鸣、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安石的《元日》应该是出镜率最高的一首诗,它不仅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一年新气象,更像是王安石吹响了变革的号角。

还是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从表面上来看,没有夹杂王安石半点评价和感慨,讲的是在鞭炮声声时,送走了旧年,在春暖时节全家人围坐一起喝屠苏酒。温暖的阳光洒向千家万户,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将旧的桃符摘下,换上新的桃符。

节日温暖而喜庆的气氛,就在字里行间深深的透了出来,千百年都使人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之中。但是,光从字面上还不能表达的意味,必须联系到当时的背景中才能体会。

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刚刚继位不久,锐意进取的他早就听说王安石的大名,并启用为江宁知府,后来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仅仅只有一年,在君臣的不断交流下,宋神宗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主持变法。王安石在这年新年,看到新年的气象,憧憬到变法的美好未来,有感而发,以作此诗。

也就是这首诗,不仅憧憬了新年的美好生活,也拉响了北宋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表明上是从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驾崩而结束,实际上它将北宋朝廷分为新旧两派,互相争斗,直到北宋灭亡。

宋神宗时期,虽然北宋仍然是最为富裕的国家,但是掩饰不了严重的危机。北宋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军费开支庞大而军队的战斗力却极其低下,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入不敷出。宋朝曾经推行过庆历新政,却因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而失败了。到了宋神宗执政时,这位开明而勇敢的帝王决定启用王安石解决一切问题。

毫无疑问,王安石是一名高明的大夫,他给北宋王朝开出的药方都是对症下药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等等,都是全方位的改革。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天才般的构想,不仅让后来诸如张居正、雍正、康有为等人都有所借鉴,甚至某些制度在当今世界各国也被采用。

那么,变法如此之先进,制度如此之完善,为什么却不能实施下去,最后而失败了呢?千年以来,对于这个问题思索的人很多,答案也很多,无外乎两点:用人不当、不切实际。

王安石本人的道德水准毋庸置疑,即使是最彻底的政敌,也无法指责他的人品和操守。但是,他手下所用之人,都是吕惠卿、邓绾、蔡京。他们对于变法成效其实毫无兴趣,更多的则是利用变法积累政治资本,打击异己。《宋史》将这些人大多都列在了《奸臣传》中,不是没有理由的。

至于说到新法不切实际,并非是指新法差,相反而是他太过于先进了。特别是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在整个古代社会都是极其罕见的。它实际上就是让政府进入市场,通过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从而增加社会财富,以达到王安石所做处的承诺——“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可问题是,王安石本人如同穿越者一般能理解,但官员、乡绅甚至连占了利益的百姓是不会理解的。我们现在在农村,推行一项技术或政策,还要反复宣传,讲清利弊。在百姓文化水平那么低的古代,在通讯、资讯基本靠口口相传的北宋,要让百姓理解、支持如此复杂而超前的新法,难度可想而知。

用人不当、理论与实际脱节,成为王安石变法必定失败的原因。旧符迟早要换,但王安石并没有赶上好时代。他的变法举措,随着神宗的驾崩就基本中止了。北宋朝堂从此分裂为新党和旧党,这两派互相打压,缠斗到北宋灭亡。其实,他们无论谁上台,无论谁下野,都于变法没有实质关系了,更多的不过是党同伐异的借口罢了。

当然所有这些,在王安石创作《元日》时,时绝对没有想到的。他估计过许多困难,考虑过许多阻力,可他一定没有想到,实际遇到的情况比他设想的还要艰难一百倍,而变法导致的后果,更是他不愿看到的。

参考资料:《宋诗三百首》、《宋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