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既然豆腐心 何必刀子嘴!教育孩子 请你这样好好说话

好句子 2013-03-24 01:48:48
相关推荐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好心人来跟我们说:你妈/爸那人就这样,刀子嘴豆腐心,但他也都是为了你好,你何必还去惹他生气,乖乖听话。

“刀子嘴豆腐心”这句老话,是很多大人用来粉饰自己伤害了孩子后的解释,可是我不明白,既然有着豆腐心,为何要刀子嘴。

人心隔肚皮,心思是最难被看透的,但刀子嘴在出口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在刀刀凌迟着孩子,孩子既然已经被伤到透心凉,哪还有心思去揣摩你的豆腐心。

哪有什么为了你着想,那都是给自己的低情商找的借口罢了。

一、

前些天,朋友李鸣跟我回忆起她的往事,有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她发挥的不好,从平时的前三掉落到第八,回家后跟妈妈汇报起这件事,妈妈对她破口大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我天天辛辛苦苦赚钱,每天给你上这么多的补习班,结果就考这么一点分数,隔壁丽丽从没上过补习班考的都比你好,就你这智商补习班上了也白上,我的辛苦钱还不如拿去喂狗,它吃饱了还会对我摇尾巴,就你这样的还能有什么出息,毕业了也只够格去要饭。

朋友本来就因考的不理想心里难受,结果被这样一顿劈头盖脸的骂,边哭边怼:是啊,我没出息,你很早以前就说过我注定没出息,你现在还指望什么?就你有出息,你有出息怎么还在菜市场卖菜啊,你怎么不去当高管,不去当总经理啊,你每天灰头土脸赚的钱还不如人家坐办公室吹吹空调一小时赚的钱,就你最有出息行了吧!

结果可想而知,两人两败俱伤,据朋友回忆,那次激烈争吵后,两人都不怎么交流了,同在一个屋檐下过的如陌生人。

有一次爷爷奶奶过来了解到了情况,过来劝朋友:你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刀子嘴豆腐心,但也都是为了你好,还不是希望你好好上学将来有出息,你怎么还跟你妈吵架惹她生气呢,太不应该了。

朋友说:你们说她是为了我好,怎么就不说我也是呢,我哪有跟她吵架,我也是希望她能有出息啊,她怎么就不能理解我,你们怎么也不理解我呢。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让人感觉受伤的从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事情的态度。

孩子考试考的不好,家长可以去教育,去分析,去指导,可就因为一次考不好就否定他的所有努力,质疑他的智商,甚至把他跟狗比,这不是教育,这是在凌迟孩子的内在精神,摧毁他的自信心,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 A·Teicher对”父母语言攻击对孩子的伤害“研究十余年,结果得出:经常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人,脑结构会受到损伤,即包括与语言智商相关的颞上回区域,也包括记忆形成的关键区海马体。

所以家长们,别再用你的“豆腐心”去包装美化你的“刀子嘴”了,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你们在说孩子笨的时候,可曾想过是否跟你的行为有关。

二、

《少年说》里有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孩子,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幼时自己的影子,她对妈妈哭诉: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女儿在寻求解决方法,而妈妈却依旧一意孤行,还认为自己的方式并没有任何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尽管女儿对妈妈的说法进行了反击: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在这里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

妈妈依旧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想法:当你觉得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从始至终,妈妈都在自说自话:“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

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他们总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怎么可能会错的思想去教育孩子,他们把自己站的高高的去指点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自以为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是完美的,却从未问过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感受。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支持孩子的动机。

反过来说,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羞辱孩子,不信任孩子,就会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最终让孩子破罐子破摔。

我也曾受到家长这样的待遇,当我考第十名时,他们说:才考第十名,全班有9个比你好,全年级5个班至少有50来个比你厉害,你也太差劲了。

当我考第三名时,他们说:又不是第一名,有什么好骄傲的。

当我考第一名时,他们又说:这次考了第一名,谁知道是不是凑巧,要不是我一直激励着你,你能考第一名?这次运气好,下次谁知道呢?

不管我怎么努力,取得怎样的成绩,从没有从他们的嘴里听到过一句夸奖的话,反而每次都有花式嘲讽法,于是我习惯了他们的贬低,不再努力,既然学习不能使我快乐,不能给我带来成就感,那我不如不学。

有句话这样说:努力了可能成功,不努力就一定失败。可如果我们知道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那么你还会去努力吗?

心理学家科特·派克说: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就像神和上帝,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宇宙间的至高法则。

在孩子依赖父母生存的这段时间里,孩子是无条件相信父母说的有关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的,在孩子心里,哪怕全世界都不认可我,只要父母认可我,那孩子就有力量砥砺前行,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说的:只要你一个肯定,我就足够勇敢。

所以家长们,别再捧着“刀子嘴豆腐心”执迷不悟了,一味的打击不是教育,更不是爱,这样的你们让孩子活的太卑微,一辈子都只在寻求他人的认可。

三、

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需要终身学习的技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管用多美好的理由去粉饰刀子嘴,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都是最直接的,《正面管教》上提到:父母要善用正面的语言教育孩子,切忌辱骂和人身攻击,也尽量少使用否认的语气。

1.不清楚的事,先听再说

泰国有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家长放学后去接孩子,结果左等右等,等来了自家脏兮兮的小孩,家长开口就指责孩子又顽皮了,后来学校荧屏上放出了“本日好学生”的影像,记录了这些孩子放学后因为去帮助老农翻在泥坑里的堆满植物和花盆的车,而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最后家长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指责和气愤的心,反而抱住了自己之前还嫌脏的孩子,并为他们感到骄傲。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从自己的主观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孩子回家晚了,一定是溜哪里玩了;考试考不好了,一定是孩子不够努力;走路摔倒了,一定是孩子没好好看路……

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因此,当出现自己不了解的情况时,别急着开口,能说会道是一种能力,静观不说却是一种包容和智慧,误解一旦产生,孩子很难再开口为自己辩解,也很少家长会去相信孩子的解释,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当误解不断堆积时,亲子之间的隔阂也会越来越深。

2.开口前换位思考,想好再说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让家长和孩子匿名写下“对方什么言行让自己最难过”,在孩子的纸条里,答案有着惊人的一致,无外乎

就你这样的,长大了也没出息!你怎么这么笨!再哭我就打死你!我怎么养了个你这样的东西!家长看后,都诧异的发现,原来自己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说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可现在由孩子写出来,才发现这些话有多么恶毒,可自己明明是爱孩子的。

很多时候,生气时家长都会不由自主的说出很多自以为是“爱”的伤人的话,可是要换位一下,又有多少人能承受住呢?

圣经《箴言》里有这样一句: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所以家长再次开口指责孩子前,先数到十让自己冷静下,设想下如果你将说出的话是对方要跟你说的,你是否能承受的住,那句话是否仅仅只是发泄了你的情绪,它有没有什么教育沟通的意义。

3.孩子也是人,平等的说

我见过最差劲的家长就是把“我供你吃供你穿,你就必须要听我的”挂在嘴边,他们不知道孩子是你们生的,但并不属于你们,当他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时,孩子就已经明白跟父母注定是无法有效沟通的。

纪伯伦有一首诗里这样写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所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很重要,不要包办,不要随意指责,不要把自己端的高高的,以为自己是孩子的救世主瞎指挥,有商有量,让孩子自己摸索承担后果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爸爸去哪了》里面,杜江在教育嗯哼时永远都是半蹲着,与嗯哼平视的,这种平等尊重的态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孩子虽小,但他也有思想,在个体意义前他是与大人一样的,能理解父母说的话,懂得父母的态度。

苏格拉底说:世间有一种能力可以很快让人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令人喜悦的说话能力。

温和、理性、好好地跟孩子说话,不仅能跟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沟通,还能潜移默化的让孩子知道愤怒、情绪化的说教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声音情绪都控制不了,那么别人又如何去相信你说出的那些话语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我是小皮育儿经,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学习,爱生活,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孕产育儿知识,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