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做不好 小心“爱的语言”沦为“语言暴力”

好句子 2013-01-27 06:19:18
相关推荐

文|颖妈,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提到童年,大多数的70后、80后小时候都经历过“棍棒教育”,以前有一句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是只有“棍棒教育”才能教导好孩子。自古天地君亲师。打人的人都觉得这事是天经地义的:「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不挨打,怎么能长记性。」作为被教育者的我们,长大以后渐渐明白事理,懂得了成人的社会规则,也明白了父母当初的“好心”。但小时候被挨打的经历,却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讲述被挨打者的心态:

被挨打的人开始的时候,嘴里还犟着呢:我就是不服,就是不服。还想申辩两句,结果挨的更多。打得越痛,恨得越深,越久。不过,过不了多久,他就不这么干了:切肤之痛呢,惹不起,躲得起。再犯错,他就思索:怎么才能逃脱。能逃脱最好,实在不行。就咬牙坚持住,也不罗嗦了,打死也不说什么了。反正说了也没用。再后来,他就习惯了…….

受到惩罚的孩子会产生如下想法:强烈的报复心理,下次还会这么做但要避免被发现;自暴自弃,无所谓;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是坏孩子等等。无论哪一种想法,对孩子自我成长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上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新手父母,回想自己的童年所经受的教育,自然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接受那种“惩罚式教育”,新时代的我们提倡科学育儿。想要孩子“听话”懂事,就要懂得孩子的内心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肯听你的话,并总想跟你对着干吗?

原因可能是以下两种:

你说话的方式不对;你讲的内容太多。如果你是一个不懂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人,你的说话语气一定不会太好,另外你讲的内容可能涉及的信息太多,孩子一时抓不到你的话语重点。

想让孩子按照你说的去做,按照你想的去办,他们却对你的提议置之不理。先别愤怒,看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语气和语言。孩子需要鼓励和尊重,需要靠自己尝试才乐意跟你合作,别以为你的指责、辱骂、威胁和命令很有气势,可能你实施了一两次觉得很有效果,但那通常只是暂时的。在教育学中这些“恐怖政策”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任何正面作用,尤其在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之后。

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有三种对孩子无益却有害的教育方法: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如果不改变你的说话方式和讲述的内容,你的教导之言自然到不了孩子的心里去。糟糕的沟通结果是这样的,他可能会认为你只是在仗着大人的威权压制他,他会自动让你的话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他不会听,也不会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告诉你,因为他认为你根本不会在乎和重视他的任何想法和感受。

那如何引导孩子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变成对立面。《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一书中提到了这样4种方法。

① 描述事实,描述你的感受

② 给提示

③ 提供选择

④ 写便条

生活中,孩子做出超越我们成人“规则”边界的事情比比皆是:喝牛奶把牛奶撒出来了;吃饭把米饭吃得饭桌地上一地;挑食、厌食,不好好吃;玩玩具时这个玩一下,那个玩一下,满地都是,弄得家里就像“垃圾场”;一洗澡就撒欢,怎么说都不起来;爱玩水胜过一切,玩具首饰都被扔到马桶里做“实验”……要是有个树洞能诉诉养娃的“苦与累”,相信父母们都能连说几个小时不嫌累。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孩子就是这样,活泼爱动爱尝试,碰到什么都想捣鼓一下。生气也没用,打骂也只是临时有效,还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好。那碰到娃让你感觉血压飙升180,想要“原地爆炸”的瞬间如何做能让双方不伤和气,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呢,看看这个案例。

案例:孩子洗完澡随手把湿毛巾丢到床上了。

常见处理方法:

妈妈非常生气,一通狂吼指责,有些父母可能还会出手打几下屁股。并且告诫他(她):下次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结果呢,孩子出于逆反心理下次还会这么干。

合适的方法:

1、“xx,湿毛巾放到床上了。”,语句中不要加上你。

2. 给孩子提供信息。“毛巾把我的床单都弄湿了。”

3. 用一个词表达。“毛巾”

4. 说出你的感受。“我可不想睡湿床”

5. 使用字条。(提醒字条贴在毛巾架上)“请把我放回架上让我晾干。多谢”

事件发生了,生气指责无用,太多的责骂,还会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建议第一时间让自己平静下来。让孩子认识到湿毛巾放在床上被子会打湿,晚上是没法睡觉的。此时最好的方法是描述事实,而不是追究责任。本来我们的目的也应该是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如果目的跑偏了,孩子也会增加负罪感和压力。让孩子把犯错当做一个学习的机会,学习经验,积累资本。毕竟就算是成人,人人也都会犯错的。

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孩子的成长,不像成人那样有清晰的目的感。喝水不摔坏杯子,走路不摔跤,玩玩具不弄坏,这是成年人才有的意识,是成年人的做事准则,但并不适合孩子。用这一套准则来要求孩子,只会让他感到压力,失去了探索的兴趣。错误不是“大老虎”,没那么可怕。做错了事不要急于呵斥指责,直接善后,或让孩子自己处理,告诉他这样做会怎样,怎么做最好。犯错是为了进步,积累经验,下次碰到同类问题不要再犯就可以了。没必要锱铢必较,遇事就批评,会让孩子害怕犯错,甚至有错了也不敢承认。

就像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小心谨慎,遇事退缩,一旦碰到问题就赶紧撇开责任躲在一旁。虽说每个人都想保护好自己,都想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但敢于承担也是一种品德。它无关于道德,无关与法律,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犯错不要紧,最重要的事是怎么解决问题以及如何避再次犯错。

作家罗松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14岁男孩,在书亭看到了一本很喜欢的书,可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于是就偷偷把书藏进了怀里,不料却被老板发现了,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很快,孩子的父亲赶到了。男孩低着头,等待父亲的大骂。但父亲并没骂他,而是对书亭老板说:“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做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出了派出所,父亲对孩子说:“人这一辈子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写在后面:

其实,孩子有时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曾经的过去。爱孩子不需要理由,但爱真的需要讲求方法。但愿我们每个新时代的父母都能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尊重孩子的内心,倾听并理解,给予孩子精神上的给养和支持,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

颖妈,一孩儿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育儿达人,多平台育儿原创作者。如果你有关于孕产护理、宝宝养育,宝宝辅食、儿童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欢迎咨询我。希望今天这篇分享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帮忙转发一下,觉得不错也可以点赞支持。关注@颖妈谈育儿 ,了解更多更实用的育儿干货和养娃秘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