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名校课堂语文五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好句子 2013-01-12 05:49:24
相关推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分)

1.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7分)

zhěn suǒ()里来了一个nián líng()二十多岁的人,头上缠着bēng dài(),说是被tǔ fěi()打伤的。沃克医生shěn shì()了他一番,凭着bēn fù()前线做过军医的经验,看到他如此镇定,断定他是一个在部队duàn liàn()过的职业军人。

2.选择题。(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衷心(zōng)晕过去(yūn)难堪(kān)

B.拟定(lǐ) 润泽(zé) 特殊(shū)

C.瑞雪(ruì) 踌躇(chóu chú) 黯然(àn)

D.矜持(jīn) 威吓(xià) 汗褂(guà)

(2)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A.磨穿B.穿越

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A.国王的老师 B.南宋朝廷的军队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刘海在书法比赛中得了一等奖,回到学校后,遭到了同学们的狂轰滥炸。

B.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C.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D.她自我安慰道:“失败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听说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生气了,他的眉毛(),刘伯承说自己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沃克医生再一次()。手术时,一向()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A.愣住了扬了起来从容镇定汗珠滚滚

B.扬了起来愣住了从容镇定汗珠滚滚

C.愣住了扬了起来汗珠滚滚从容镇定

D.扬了起来愣住了汗珠滚滚从容镇定

(5)下列说法中,对“清贫”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指革命者生活清寒贫苦而廉洁守节。

B.指穷困潦倒的生活,方世敏的“传世宝”就是几套旧汗褂裤与几双线袜。

C.指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是革命者能够战胜困难的关键。

(6)对下面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A.“马革裹尸”指忠臣的遗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去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毛泽东借用古人龚自珍的名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

(7)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D.心理描写

①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②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色被单居然被抓破了。()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④“我今天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8)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他是军人的理由是()(多选)(2分)

A.沃克曾当过军医,有着丰富的经验。

B.刘伯承受伤很重,但态度从容镇定。

C.刘伯承受伤后非常慌张。

D.沃克医生随意猜测的。

(9)对下列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这句古诗中可以感受到战争的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借劝酒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诗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表达赞美之情。

二、句子练习。(6分)

1.下面一个句子写出了同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照样子写句子。(2分)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比赛前后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补充句子,刻画一个登台演讲却心情紧张的人物形象。(4分)

(1)今天我要代表学校参加市里举行的演讲比赛,我的心情非常紧张。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描写)

(2)马上轮到我登台演讲了,我越来越紧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态、动作描写)

三、理解课文内容填空。(7分)

1.《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是讲毛泽东的爱子__________在__________战役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2.《从军行》通过描写____________风景,表现战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四、读古诗,做练习。(6分)

马上作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①情,江花②边月③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④马上行。

【注释】①主:指明朝皇帝。②江花:南方江边花草。③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④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1.戚继光驰骋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分)

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2分)

3.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戚继光是一位()(2分)

A.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喜欢到处征战的人。

B.连花草和月亮都笑他,不懂得欣赏美的人。

C.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的抗倭英雄。

五、现代文阅读。(13分)

________________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中央机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这儿便成了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澄澄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

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选自2015年第6期《中华魂》)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

2.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请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3.画横线句子①运用了________描写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描写,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5分)

4.文中画横线句子②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中的“蔚然成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作者通过田志芳的回忆,使我们看到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毛岸英同志,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毛主席。(2分)

六、口语交际。(4分)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的一家报纸准备刊登一则新闻,标题是《匪首贺龙昨日被活捉枪毙》,一位富有正义感、支持革命的编辑在处理稿件时,有意在“被”字前面加了个“又”字,便成了《匪首贺龙昨日又被活捉枪毙》。

请你想一想,这一改妙在何处?

习作与表达

七、作文。(30分)

题目:他________________了

生活中,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表现他(她)的内心活动。

参考答案

一、1.诊所年龄绷带土匪审视赴锻炼遗憾2.(1)C(2)①A②B(3)A(4)B(5)B

(6)B(7)①C②B③D④A(8)AB(9)D

二、1.先前我对这次比赛充满了希望,信心满满,胜券在握。可是比赛失利后,我垂头丧气,走路的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2.(1)自己是不是要现丑了,要是讲得不好怎么办(2)深吸了一口气,嘴角上扬,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一步步走上讲台。

三、1.毛岸英抗美援朝极度痛苦对岸英尸体是否归葬2.边塞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四、1.报答皇上的信任,保卫国家的安定2.一年三百六十天,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3.C

五、1.由于(因为)所以2.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3.外貌体形衣着朴素精干4.外貌

毛岸英和人民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吃了很多苦

5.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说明党的领导都以身作则。6.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

六、如果只写贺龙“被活捉枪毙”,就说明他已经死了,加一个“又”字说明那个消息是谣言,不可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