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写作变现不可忽视的10件事

好句子 2012-12-11 02:29:31
相关推荐

我们很矛盾,一边羡慕着匠人精神,一遍学习着速成。

在公众号搜索“写作”,出来的多是“7天学会新媒体写作”,“新媒体写作套路解密大全”、“21天让你成为写作高手”……

去年我签约了一个讲书稿写作APP,结识了一帮专心写作的朋友,18年下半年平台饱和,收稿要求严格打款流程缓慢。大家习惯了讲书稿的流程化写作,问好—一句话介绍书籍—破题—引题—作者介绍—三个亮点解读—总结,按照平台要求写稿改稿。

解约潮来临,只剩焦虑。

套路化写作,赚到了钱,也忽略了写作的本质。写作,首先——和最终——它是一门艺术,一项手艺,一种创作。唯有技艺精湛者才能获得艺术的自由。

就如世界科幻大师厄休拉勒古恩说的,创作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只有掌握真正的技巧航海,才能在暗礁和重重险阻间开拓属于自己的航道。

1996年厄休拉勒古恩创办了一个“写作工坊”,在这里作家们相互激励、温和竞争、激发讨论,在批评中练习,在困难中相互扶持。这个写作工坊,坎门之高让你我望而却步,2018年1月22日,厄修拉·勒古恩去世,我们也彻底失去了加入“写作工坊”的可能。

厄休拉勒古恩将近20年的讲义、创作以及阅读经验,筛选、总结、编写,为我们呈现了一本名为《Steering the Craft》的著作,后浪引进了这本书,中文名字叫《写小说最重要的10件事》略微生硬,直译为“掌舵者”似乎更合适。

写作路上,我们都是自己的掌舵者。

《写小说最重要的10件事》聚焦于叙事文写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故事如何被讲述,在讲述过程中,从文字层面的表达看,什么能起到推动作用,什么会成为阻碍。语言的音乐性、句子的长短、文字间的有机作用、结构与调性、叙述者的视角与视角切换……厄休拉精益求精。

厄休拉勒古恩是英国人,因此书中有一些内容偏向英语的习惯,我尝试着做了些整理,总结了中文用法,非科班出身,如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1、语言的音乐性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新诗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其中“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声音是语言的开始。句子能表达出作者的基本意思,而判断一个句子的好坏,关键看它听起来是否悦耳。语言的基本元素是物理的:词语的声响、声音与静默构成的韵律标记着它们的关系。这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标点和“的地得”

韩愈在《师说》中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也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阅读时掌握停顿断句是重中之重,错误的断句会造成误解甚至南辕北辙的笑话。读读下面两句话感受一下吧。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一个问号,改变了整句话的意思。

标点是作者手中优雅的工具,它们可以传达文字中的秘密,句号指的是停止——片刻;分号指的是停顿;逗号是指一瞬间的停顿或者期望形成某种变化。破折号则是拆开一个句子时的停顿。

不懂标点,我们想要“表达自我”,挤出灵魂的橙汁,却没有拿到任何工具,连个切橙子的刀子也没有。

系统学习标点符号的用法,我推荐王庆的《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

除了标点,“的地得”有常被我们忽略,以至于很多编辑会在征稿启事中写明,要求分得清“的得地”。

“的”:修饰+的+名词,如“可爱的小朋友”。“地”:修饰+地+形容词或动词,如“慢慢地走”。“得”:修饰+得+形容词,如“说得对”。

具体用法,参见《新华字典》。

3、句子的长度和句法

句子有两个重要的任务:导出下句和连贯性。

支离破碎、散漫成章、拼拼凑凑的句子不能严丝合缝地引导出下一句。快节奏的生活,速食化的文章,让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新媒体人偏向于使用简单句,能10个字说明问题,绝不用11个字。

当然这依然是新媒体写作的金科玉律,排版时段落也要尽量简短,最好是那种“一目”就能读完的内容。

但这不代表可以忽视句法。《文心》中说,“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辞恰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这其中,思想新鲜内容受到个人经历、读书体验、文学积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速成,需要终身修养。我们普通人可以努力的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

常见的毛病有三种:用词、用语不适当;意义的欠缺和累赘;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这几个问题我自己也常犯,除了反复练习,我没找到其他的解决方法,如果我又犯了,请告诉我。

4、语言和结构的重复

“她吃了足够的奶油,足够的糖,足够的茶”。“她吃了足够的奶油、丰富的糖和充裕的茶水”。

以上两句,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可见,禁止同一个词在一页纸上出现两次不无道理。

这一点不太好把握,汉语中有一个修辞叫做排比,比方说“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一再重复,一再强调,层层递进。

朱自清《春》中写,“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同样是排比,连用三个“起来了”,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分明。

除此,还有叠词的使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如何使用,如何用好,在于火候,不同于标点记住就能用对,这个需要体会,解决之道唯有多听多读多练多感受。

5、形容词和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是我的短板,厄休拉说,“形容词和副词是好的,丰富且饱含营养。它们带来色彩和生机,使文字鲜活可感。只有在不加考量、过度使用的时候,它们才让文章显得臃肿不堪”。

需要特别警醒的是“有点”、“稍稍”、”非常“、”大概“、”或许“……之类的词汇,他们像水蛭一样,吸食文章的精华。

6、动词的人称和时态

汉语中,我们常用的时态是过去时和现在时,常用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汉语中有专门表示各时欲的名词和副词:

“昨天、那个时候、刚才、五分钟之前”等表示过去。“现在、正好”等表示现在。“明天、马上、3天后”等表示未来。

这些需要我们平时阅读和作文时,多留意一下。

7、视角

厄休拉介绍了五种主要的叙事视角,分别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客观视角和叙事者—观察者视角。

我们将这点移情到电影中会比较容易理解,女主、男主、旁白,每个人有不同的讲述视角,观众则是上帝视角,知道剧中所有的人物关系爱恨情仇。写作的难点在于,读者需要在头脑中切换视角,作者如果在叙事的中途改换时态,一定要确保你对自己的做法心知肚明,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并保证让读者跟着你的视角。

8、暗示:在叙事中传递信息

《文心》中说,“一篇文章可以比作一个团体、一所房子,就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串的意思、情感和其他的意思、情感不相连系,可以自管自地发表出来,这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情节是情感连接的纽带,E·M·福特斯在《小说面面观》中有一个例子,“国王去世了,然后王后也去世了”——这是故事;“国王去世 了,然后王后因为悲伤,也去世了”——这是情节。

情节,需要读者有记忆力、智力和担惊受怕的能力。

9、跟随故事的律动:聚焦、跳跃

这里的聚焦与跳跃可以理解为文章的组织。这一点《文心》说的比较明白,“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榫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具体到《写小说最重要的10件事》中,一篇文章在准备阶段尤其是列提纲阶段需要事无巨细,如果一个人脸上有一道伤疤,一定要弄明白它是怎么来的,像警察破案一样,所有的细节都可能成为案件的突破口。当然这样的写出来的文章常常会是一个肥胖且不可爱的女子,修改阶段我们要为女子塑性,减去不必要的脂肪,穿上漂亮的外衣。

罗曼罗兰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用尽精力去较劲。

写作,可以是自我表达、治愈疗法,也可以解释一种精神探险。但首先——和最终——它是一门艺术,一项手艺,一种创作。这才是乐趣所在。

艺术得靠运气,靠天赋。这是争取不来的东西。但我们能学习技巧,掌握它。反复练习,精益求精,用匠人精神对待我们喜欢的事情。

《写小说最重要的10件事》是厄休拉送给我们的礼物,如何使用是我们的选择,如果你真心热爱写作,就奉上时间,和它较劲,磨练技艺,掌握艺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