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高新营商“茬话汇”:以“闭环机制”探索企业“点菜” 政府改革新模式

好句子 2012-12-10 06:15:52
相关推荐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交子公园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主阵地”在哪?

就在此前几天,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解读文件时透露,2019年国家高新区GDP占全国GDP的12.3%、税收占全国的11.8%,已成为国家整体经济重要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点。而根据文件明确的新定位,高新区要承担起为国家创新发展探路、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大责任。

随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步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既是我国营商环境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所在,也是国家高新区先行先试的重要突破口。

近日,在成都高新区,一场名为营商“茬话汇”的政企交流活动,在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形成企业发展难题“解决机制闭环”等方面作出新的改革探索,获得参与企业的一致好评。在外界看来,这种通过“开门找茬”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做法,也是国家高新区“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的一次改革“探路”。

“茬话汇”现场

搭平台:“开门找茬” 倾听企业发展难题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强调,亟需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更多采取“企业点菜”方式推进“放管服”改革。

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核心在于能否精准有效地对接企业需求。怎样才能准确了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对症下药”给予帮助?

“我是一名从北京回到成都的创业青年,从事影视文创,想了解一下在文创产业方面高新区有哪些扶持政策……”“我们有专利技术,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展运营,跑了很多银行都解决不了……”“我们是一家新开设的儿童英语培训机构,目前培训场地已经装修好了,但听说办理‘办学许可证’需要90个工作日,这对我们来说成本太高了……”

8月11日下午,在成都高新区举办的首场高新营商“茬话汇”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代表有了“吐露心声”的机会——一边是16家自主报名参加的企业,另一边是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只需给出“问题清单”,7个部门、2个智库机构负责现场沟通答复、协调跟进。

“我们用的就是‘找茬’的‘茬’字,希望各位企业家今天把遇到的问题一吐为快。”活动一开场,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便开门见山,“在这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倾诉困难、分享建议”。

“我是高新区一家出国考试教育培训机构,今天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我们一直申请的‘办学许可证’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审过,但这是我们企业开展营业最重要的资质,却一直迟迟解决不了。”进入企业一对一解答环节,第一家发言企业反映的问题正是其发展关键。

企业代表发言

一桌之隔,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马上接过话,详细解释了办理“办学许可证”的要求,并针对企业办证时提交材料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给出建议。

“我们是一家研发新能源发电项目的企业,做科技项目需要资金,但一直不知道如何申请。”会后,一位企业代表直言,通过“茬话汇”活动,企业可以向部门一对一了解相关政策,还能针对更多具体问题深入交流,这样的形式非常有助于企业发展。

建机制:以点带面形成全流程“闭环”

“从单次活动的意义而言,营商‘茬话汇’为政企双方提供了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和入口,但这项改革举措面临的更大考验在于,如何将这一政企沟通机制常态化,研究形成制度性成果。”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天活动上,针对每一家企业提出的问题,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财政金融局、网络理政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均一一给出答复和建议,但也有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家外资英语培训机构在办理“办学许可证”时间上遇到困难,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会后马上启动“联合甄审机制”。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回应

据介绍,涉及到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难题,成都高新区将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召开甄审会议,让多个部门负责人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以共审会商的形式为企业提方案、找出路。

“今天,大家反映的诉求和问题,邀请部门现场问诊解答,同时,我们也把复杂问题带回去,启动甄审机制联合会审,给出路给方法。另外,问题解决情况会在政府网站上公示,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成都高新区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制度性解决模式,核心环节在于“茬话汇”、甄审室、通报制“三把斧”。

具体来讲,就是以“茬话汇”活动打通问题收集的入口,发现企业难题——以“联合甄审机制”寻找解决方案,研究解决问题——以“通报机制”为保障,向社会公示解决结果,最终形成从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到问题反馈的全方位营商环境企业问题处理机制。

这就在解决企业诉求的基础上,以单个问题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了营商环境改革下深水、显实效。用上述负责人的话说,“时时跟进处理进度,定期公示处理情况,确保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出路,才能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困境的破解、工作的推进”。

“茬话汇”现场

促落实: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尺”持续发力

要以企业市民感受作为评价“第一标尺”,全方位打造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满足企业需求。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尺”,意味着政府部门必须“刀刃向内”倒逼改革。

据了解,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各部门上紧发条,在“造环境”上苦下功夫,奋力打造“与先发地区无差别的运营机制和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例如,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施工图审查“零费用”;打造政策申报兑现“综窗”,破解政策多头申报的堵点;全面升级企业“一站式”服务窗口,一口受理办事材料,一窗发放“营业执照、公章、税控盘和发票”等。

成都高新区

在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方面,成都高新区也早有探索。

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0-2021年)》出炉,其中一项成都高新首创的举措引发关注——完善联合甄审机制,探索设立营商环境甄审室,创新政企互动机制。目前,成都高新区已通过甄审机制协调解决四川新希望、成都府河电力、杨红缨文化传媒公司、航利集团等企业的28项问题。

据介绍,高新营商“茬话汇”活动,正是在此前改革成果基础上的巩固与延伸。作为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的一项新举措,成都高新区将持续推动“茬话汇”进园区、进企业系列活动,分行业、分领域深入开展,每场活动均将建立1本问题台账、1个政企沟通群、1张诉求解决清单,让“企业点菜”、政府改革的闭环机制扎实落地。

程晓玲/文

本组图片由成都高新区提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