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课练。含答案解析 高清图可打印

好句子 2012-11-16 15:49:35
相关推荐

21课《<庄子>二则》练习

21课练习答案解析1. 下列各组句子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B.抟扶摇而上(chuán)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也(海水运动)

(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吹拂)

(4)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6)请循其本(追溯)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译文: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4.填空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B)

A.鱼之乐(助词,的)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的快乐)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鲲之大。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已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已矣)

D.南冥/者,天/池也(南冥/者,天池/也)

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B.子固非鱼也。(否定判断句)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即“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鲲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因此,鲲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道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解析:第一问找到“野马”“尘埃”所在的原句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应结合原文对鲲鹏的描述作答,从鲲鹏的“去

以六月息者也”引出“野马”“尘埃”“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由此可答出作用。

(2)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的理由。

(示例1)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徙南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击水三千里,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2)我不敬佩鲲鹏。因为我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有自己己的独特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见解进行简要的阐述,言之成理。

22课《<礼记>二则》练习

22课练习答案解析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C.男有分,女有归(fēn)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讲信修睦(培养)

(4)男有分,女有归(职分,职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4.填空。

(1)《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

(2)《大道之行也》阐述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

A.选贤与能(“贤”“能”皆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B.不独子其子(前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是“以……为子”)

C.故外户而不闭

D. 使老有所终(“老”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6、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两篇课文都选自《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虽有嘉肴》根据“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类推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展开“教学相长”的论证。

D.课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毫无相似之处。(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是根据课文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7.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大道之行也》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大道”的内涵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3课《马说》练习

23课练习答案解析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5)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打)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鞭)

3.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选贤与能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它。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食马者)手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5.填空。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人名),他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24课《唐诗三首》练习

24课练习答案解析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B.大庇(pì)天下寒士俱欢颜

2.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

A.唇焦口躁呼不得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C.卖炭得钱何所营(经营)(谋求,需求)

4.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坦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6.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指,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色、十指是鸟黑色,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果板,文势跌宕起伏,卖炭翁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他生活的不幸。)

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共托出诗人暗淡愁慘的心境。)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理。)(表现了作者不放弃努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C)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并无此想法)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8.品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解析:既然路上已经形成了“冰徹”,说明天气寒冷;牛车碾压冰辙,也说明这一车木炭的重量,可以想象卖炭翁为之付出的汗水。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亠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指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解析:“翩翩”虽然是描写宫使的外在的动作状态,实际上是反映了其内心的得意和骄横,要从外到内,与卖炭翁对比着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宫市”对人民残醋剥削的本质。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解析:卖炭翁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宫使强抢,自然是百般不舍,可又没有对抗的胆量和办法,只能任人宰割,内心的矛盾之感难以言表。

9、阅读《石壕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D )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暗示老妇人已经被县吏带走,与花木兰替父从军有着相似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句)

10、《石壕吏》中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社会黑暗,兵役繁重,民不聊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