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俗语:“书到用时方恨少”改对一句下联 劝勉更实用

好句子 2012-10-13 05:09:39
相关推荐

俗语,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顾名思义是民间通俗的语句,俗语通常具有通俗性、广泛性、流行性、定式性等、总之形象精练是俗语的共性,它的出处较广,口语性强,像“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比喻困难是暂时的,肯定会有解决的办法,也说明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条,又如俗语“不管三七二十一”遇事不加分析,不分青红皂白,行为武断,不计后果等。俗语,句意简单明晰,寓意却深远浓厚。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俗语。

“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警世贤文》的勤奋篇,是一副劝勉联的上联,总体意思是知识或技能,在平时掌握的不够,到关键时候手足无措,(原下联是“事非经过不知难”)此联浅显易懂,同样蕴含着哲理。朱熹曾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说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更为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

现在人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在分配与安排上不是很多或者说不是很合理,大部分走上社会的人群(包括部份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被现代的一些“新生事物”(如游戏、抖音等),侵占了大部分学习时间,闲着的时候在“一笑了之”的同时,时间就不知不觉在“溜”走了,清朝国相张英认为“读书者不贱”,读书可以增长心志,可以养性。试想:现在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又有多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高考后表露的最明显,有好多同学填报上大学志愿时,交流的常用语,就是说:我有一题没复习到、有道题目我没分析好、等等,不然高考总分要增加多少分,本来可以填报985学校,现在只好填报211学校了,甚至还有的是由于“书到用时方恨少”,高考名落孙山,自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着急了父母。

笔者认为“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俗语,同时也是警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适应社会(或工作)生活,学习始终是永远的重要,这句俗语表示“力不从心”是用来“事后惋惜”的,我们何不将这句上联,对句为“志存充裕不显多”呢!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多看些好书吧,学习使人进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