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唐诗三百首中题目最短的诗 却是写蝉的经典名篇

好句子 2012-10-07 08:10:33
相关推荐

《唐诗三百首》这本家中必备国学经典,相信很多朋友从小就熟悉,但是可能多数人不知道其中题目最短的诗是哪一首,它就是李商隐的一首名作,题目只有一个字:《蝉》。

蝉,雅名蜩,俗称“知了”。夏天到,知了叫,树梢上,草丛中,艳阳高照之下,他们总是不停地响亮歌唱,从夏一直唱到秋。于是古人发挥想象,赋予蝉不同的品质,并托物言志,寄寓自己的情怀。

咏蝉的诗歌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诗,被誉为“咏蝉三绝”。

但由于这三人的身世、地位、生活态度各不相同,他们笔下的蝉也完全不同。

先来看看“初唐四杰”之一的这首《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诗人以蝉寓己,歌咏蝉的高洁品行,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到囚禁的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和希望能得到昭雪沉冤的愿望。

再来看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虽然没有入选《唐诗三百首》,却是虞世南的代表作。诗歌中的蝉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蝉居高饮露,声音远扬,却不是靠秋风,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

清代诗人施补华认为:骆宾王狱中咏蝉,是“患难人语”;虞世南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被唐太宗誉为“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他笔下的蝉是“清华人语”。

那么李商隐的笔下的《蝉》呢?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我们先来看看诗歌大意:蝉栖身在高处难以饱腹,你再响亮的悲鸣也是徒劳。五更之后声音稀疏将要断绝,满树碧绿却不因为你的悲鸣而动情。官位低微的我像桃梗漂流,家园荒芜已久,房屋淹没在杂草丛中。劳烦你的鸣叫最能让我警醒,我也是全家清贫如水。

李商隐,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和杜牧齐名。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仕途坎坷,作品中多表现伤感哀苦的情绪。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古人认为蝉靠吸收高处的甘露为生,诗人却说它“难饱”,是不是矛盾呢?正是因为诗人高洁自许,不肯屈就,所以处境困顿;诗人也曾经“费声”向当权的令狐绹等陈情,却还是无人理会。这里的蝉已经完全人格化。清代的纪昀评价说开头两句是“意在笔先”。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彻夜悲鸣一直到五更天,而碧树却毫不同情。承接首联,诗人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身世遭遇,极言自己的凄苦无助、受人冷落。曾经有过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来是可以帮助李商隐的,可是,他们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处处排挤打击他。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怎能不怨恨与激愤。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颈联直接讲述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涯,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苍凉。“梗”,树木枝条。“泛”,漂流。李商隐一生,职位卑微,俸禄微薄,故称“薄宦”。“故园芜已平”,化用了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而诗人的现状是“故园芜已平”,欲归也难了。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此联前一句回到咏蝉上来,称蝉为“君”,用拟人手法写蝉,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在警醒诗人:是时候放弃那些纷繁芜杂的世事,早日归隐田园。

李商隐虽然曾经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的失意,怨之重,恨之深,一目了然。所以清人施补华以“牢骚人语”来评价这首诗,非常贴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