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认清生活的真相 依然热爱生活

好句子 2012-09-17 19:49:31
相关推荐

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很多人因此觉得活着没有价值,生命没有意义。不可否认生活真的很残酷,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努力地活着。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即使经历了三年的集中营生活,归来后发现父母、怀孕的妻子和哥哥都死在了集中营,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在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不仅让自己的人生过得丰富多彩,还用“意义疗法”帮助了无数人,让那些徘徊在自杀边缘的人们看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残缺的生命,依然有活着的意义

有一次,一个孩子的母亲来到了弗兰克尔的诊所,这位母亲说儿子11岁时不幸夭折,她几次自杀未遂。

弗兰克尔诊所里的大夫请她参加了一个治疗小组,当导演心理剧的时候,弗兰克尔正好进去听到了这个母亲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11岁的儿子死后,只剩下女人和另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儿子,女人对自己的遭遇心有不甘,觉得命运对她如此不公,所以她打算带着残疾儿子一起自杀。

残疾儿子制止了母亲,因为他还想活着,对他来说,即使患了小儿麻痹症,一辈子都离不开轮椅,但生命依然是有意义的。

不过,女人还是没有放弃自杀的念头,弗兰克尔临时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他问小组里另外一名妇女多大,妇女回答30岁。弗兰克尔让她设想自己已经80岁了,正躺在临终的床上回想往事,给她设定的场景是没有子女,但很有钱而且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弗兰克尔请她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感受,会对自己说什么?

妇女回答:“我嫁了个百万富翁,家财万贯,我没有白活,我跟男人们调情,我拿他们逗乐。但我现在80岁了,我没有孩子,回头想想,我想不出自己都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说自己的生活完全失败了。”

之后,弗兰克尔请残疾孩子的母亲也想象一下,女人说:“我想要孩子,这个愿望满足了,但一个孩子死了,一个孩子残疾,要是我不照顾他,他就得被送到福利院。尽管他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可他终归是我的孩子,而我也尽我所能让他生活得快乐。”说这段话的时候,女人情不自禁地哭了。

接着,她继续说道:“我可以平静地回顾自己的生活,我做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我的生活没有失败。”

通过这样的设想,女人突然看到了生命的意义,甚至包括她的痛苦,让她看到儿子虽然只有11年短暂的生命,也可以充满快乐和爱,比起80岁的生命来说毫不逊色。

学会自嘲,治愈恐惧

在意义疗法中,弗兰克尔还提出了“矛盾意向法”,用来治疗患者的恐惧症。

在1939年,弗兰克尔就在德国描述过矛盾意,利用这种方法让患恐惧症的人关注他所害怕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小会。

有个年轻的医生因为害怕出汗曾来找弗兰克尔做咨询,他介绍自己只要一想到会出汗,马上就会大汗淋漓。

为了切断这种恶性循环,弗兰克尔建议他将要出汗时下决心让大家看看他多能出汗。

一个星期后,年轻医生告诉弗兰克尔只要遇到能引发他预期焦虑的人,他就对自己说:“以前我只出过12公斤的汗,这次我至少要在他面前出120公斤的汗。”

通过这种疗法,年轻医生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摆脱了折磨了他四年之久的恐惧症。这个过程实际是逆转患者心态的过程,直到他以相反的愿望取代原来的害怕,有效降低了焦虑之帆上的风力。

戈登·W·奥尔波特在《个人与宗教》一书中写道:“学会自嘲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从而治愈。”

而矛盾意向法的治疗过程就是借助于人类特有的幽默感中的自我审视能力,就是奥尔波特主张的经验验证和临床应用。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都能证实奥尔波特的说法。

曾有一名患者是位簿记员,患书写痉挛多年,看过很多大夫,去过很多诊所,但都没有结果。随着病情加重,他怕自己饭碗不保,面临解雇风险。

当他到了弗兰克尔的诊所后,说自己绝望得想要自杀了。诊所的医生给他的建议是做与平常所做相反的事,就是干脆不去想如何整齐漂亮地书写,而是尽可能去涂鸦。

然而,当患者做好了涂鸦的准备,对自己说让大家看看,自己是个多么糟糕的书写者后,痉挛的毛病反而消失了。他试着去涂鸦,但怎么都做不到,不到两天的时间,他就摆脱了病症的困扰。

除此之外,矛盾意向法还可以用来治疗睡眠障碍,失眠者主要是对入睡过度关注,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弗兰克尔的建议是让患者不要试图入睡,而是试着做相反的事,就是尽可能晚点上床睡觉。

换句话说,对入睡的过度关注会产生一种不能入睡的预期焦虑,因此必须运用矛盾疗法,以不睡觉来替代它,这样很快就会入睡了。

生命不在于长度,更重要的是深度

除了具体的案例,大多数患者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症状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生命没有意义,是因为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同时他们认为生命极其短暂,而且终点是死亡,更加笃定了生命的无意义性。

但是弗兰克尔总是不厌其烦地说,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了现实,被保存下来成为历史,在那里得到了救赎免除了短暂性。

因此,虽然我们承认生命短暂,但这并不会使存在变得没有意义。

若能更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短暂的含义,我们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做选择,知道哪些可以不予理会,哪些应该努力实现,哪个选择一旦成为现实就会变成“时间驿站中不朽的印记”。

针对人类存在的短暂,我们采取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悲观。如何形象地区分两种不同的态度呢?

悲观主义者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被撕掉一张,觉得挂历越变越薄而感到哀伤;但积极向上的人可能会把撕掉的每一张挂历都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上几行日记,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

即使在垂垂老矣的时候,他也不会去羡慕年轻人,不会为青春懊悔,因为他曾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对年轻人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他都曾经拥有过、尝试过了。

因此,找到了生命意义的人更注重的是生命的深度而非长度,这类人即使在三十岁的时候死去,他也会自豪地说这一辈子过得无怨无悔。相反,未曾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那类人,即使活到了八十岁,他的灵魂可能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被埋葬了。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