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北京中考时考到500分很难吗?看一下试卷就知道了!

好句子 2012-08-13 11:56:48
相关推荐

为了平衡学生流动,规范管理学籍,很多学校进行“划区管理”,很多高一新生早早就拿到成绩单入学报到,今天我们就来算一下北京考生的中考要考500分难不难。

我们以北京18年中考语文试卷来讨论吧!

这是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有全部答案)但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太长,所以删掉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留言,以后会整理发送。

一、基础·运用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___________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___________”。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叠②世外桃源)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B.[甲]分号[乙]破折号)。

(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的行为,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点击

4.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1)这封信的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

(2)看过这封信,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焚烧圆明园的卑劣行径,雨果没有一点奴颜媚骨,表现了凛然正气。)

5.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D.由近及远,细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二、古诗文读

(一)默写。

6.(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8.阅读加粗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

9.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①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和“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C.夙夜忧叹/忧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11.翻译文中三处加粗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12.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⑦[虞]忧虑,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平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雄,回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话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他心系国家命运,对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刚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对国事的用心负责。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

三、名著阅读

13.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长篇小说,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四、略

这套考卷主要还是考察学生的基础掌握能力,阅读理解篇幅虽然相对较长(三道都是现代文阅读,仅第一道题就有三篇材料)相当考察学生阅读和做题速度。

五、写作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中。请你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将“___________,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作文题目两则,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精心补题,补题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补充的内容,决定了选材,任选一处古迹(圆明园除外)或一件文物,意味着横线上必须填一处文物或古迹,比如“长城让我心生敬意”“苏州园林让我心生敬意”“兵马俑让我心生敬意”等等。题目补充好后,确定材料,并确立作文的整体构架。注意要突出“心生敬意”。这类作文最好以朴实的文字加以表现,从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写出事件的回环曲折,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

题目二是想象作文,“伙伴”“困境”“成长”,就是写一篇记叙文,畅想未来。题目中明确,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如果并未提及此内容,就会因此“失分”。只要有细腻的人物描写,对人物进行展开,作文写作就能成功。

整体而言2018年中考北京卷难度一般,基础掌握扎实的同学拿到100分的难度不大,剩余六门学科凑400,看来想在北京的中考中考到500分,难度不大,想知道你所在的区域中高考难度如何吗?评论里告诉我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