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有人一篇稿子1000万?看看码字的我是怎么月入过万的吧

好句子 2012-07-08 07:29: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被一则新闻震惊到了:某报社撤下一条涉及汇丰银行的稿子,收了1000万。

一篇稿子1000万,还是新闻稿。哪个媒体人能抵住这种诱惑?

要知道,我最开始写稿的时候,一篇企业软文才给200块钱,有的要求高一点的也就500块。

这也不是太久远的事情,也就2年前。那时真的就是连50块钱都要问人借,来熬过一个礼拜。现在,我用了两年时间,不上班,每个月认真一点也能月入过万了。有时单篇稿费也能到5位数,还能抽空更新一下这个号。

但一篇稿子1000万还是超出了我的道德上线,如果有1000万放在我面前,我多半会摒弃掉那些无用的道德枷锁。如果这1000万是直接给到写稿的记者或者编辑,我相信,他们有极大概率也会跟我做出一样的选择。

因为纯靠码字,能养活自己已是十分不易了。今天,我就给大家看看我是怎么靠码字一步步月入过万的吧。

我毕业是在2014年。总的来说,现在的我其实还很年轻很年轻。头两年,我在某集团高管家里做家庭教师。 二线城市,月薪加年终奖平均每月大概在5k左右 。

然后我玩了两年。没错,就是玩了两年。期间没认真工作过,最长的工作经历也就是在亲戚的小建筑单位里混过。

18年左右,我开始码字。也是因为认识的朋友是某网站的大v,他想要找个代笔,而我没有钱,也没有事,是最好的人选。

在他的介绍下,我开始给当地的一些企业写公众号。 一个认识的企业家,给了我第一份稿费:500块。然后,我开始借着面试的机会,跟当地一家专门给企业做公众号代运营的公司搭上了线。那家公司的老板靠着自己的人脉,每个月会固定给我几篇稿子写,稿费是一百块一篇。大概也就是把企业给的资料整理一下,再排版。

这没啥技术含量,只要排版排好看了就行。至于为啥可以去面试但不去上班,主要是原因是早上起不来。

这期间,我有很多时间花在网上闲聊。于是,我又在一个群里认识了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人。他们自己有个影视号 。一次。我看到他朋友圈要找人写稿 , 我就毛遂自荐试试。那篇花了点心思,主编也比较满意。但是现在读起来的确是挺无聊的。

他们的主编是从某央媒出来的,对新媒体不是很懂 ,我就教他排版啥的。这样跟他建立了一些交情,有时会问跟他聊天,有时会问他借钱。当时他给我的稿费也就200一篇(还是我自己提的)。在他的照顾下,我给张柏芝写过稿,最后由张柏芝本人审核。那天,他和我说张柏芝很满意,给了我500块的稿费。但实际上也就是变着花样夸一个女人而已。

还是在他的照顾下,我有幸给领导写发言稿,自己的文字上了最大的党报。当然,内容还是挺无聊的,稿费也还是很低。但这些现在都成了我可以在普通朋友中间吹嘘的资本,在小地方找工作也可以更容易些。即便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这其实并没什么含金量。

但我仍然很感激他,因为他带我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娱乐圈自此成了我赚快钱的新领域。因与主题无关,就不多说了。

真正突破其实还是靠自己。我哥的一个朋友经常在朋友圈发某公众号的文章。他很崇拜那个朋友,就爱屋及乌老是看那个公众号 。有次他看到那个号有征稿 ,就让我试试。

当时我没工作,也没稳定收入已经一年多了 。他看不下去,总是朝我甩白眼,可能也是忍不了吧,才喊我给人投稿吧。

某天下午,我无聊到爆。没钱不能出去玩,也没新的单子可以赚钱,就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差不多符合那个号定位的稿子。

只花了半天时间,我就写完了,然后通过邮箱给人发过去了。 第二天,我的微信收到了一个好友申请,说是那个号的编辑。通过好友后,编辑说我写的很好,能不能给他们用 。

没钱的我当然很愉快的答应了啊 。她就发来了一份正式的稿费标准,单篇基础稿费800块, 根据阅读量还有额外奖励, 最高单篇有3万 。

其实对当时的我来说,800已经很满意了,多的也不敢想。但我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合格的新媒体写作者合理报酬究竟是多少了。再后来,我又给那个号写了几篇。有的是在编辑的要求下改了几次然后通过了,有的是怎么改也过不了。

机会只会一次一次地出现,而不是扎堆冒出来。有时我根本分不清是自己运气太好还是真有能耐才能像现在这样不上班也能活下来。就码字来说,靠邮箱投稿实在是太不现实了,因为你只有一次机会。一个正儿八经的平台,对稿子是有标准要求的,不熟悉这个平台需要什么,亦或者自己写的没达到那个标准,结果就是沦为那成百上千的废稿之一,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

几乎没有一个作者能保证每次都能一次性通过,那些正规的平台,通常都是靠熟人内推介绍作者。有熟人的担保了,那第一次没写好还会给修改的机会。只要有一篇通过了,往后都能拥有修改的机会。而用邮箱投稿,你就只有一次机会。

这个道理可以适用于一切没有人脉,没有资源的普通人。每个人这一生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但要想抓住机会,就必须用那一次机会,让人看到你的上线,而不是平均线。

再然后,一篇800块,一个月两三篇的通过率让老被家人和朋友嫌弃的我不得不思考该不该找工作了。毕竟跟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是落后了许多。

靠着在那个平台上发过的文章,我很顺利的在这座二线城市找到了一份税前近8k的工作。期间除了运营公众号,还负责企业的头条号。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头条号上从0开始,做到了3万粉。那一个月里面,靠着标题党,顺利诞生了几十篇十万加。而同样的标题和内容,放到公众号上就彻底凉了。

因为头条是按算法推送同质化内容,不管你是1个粉丝还是100万个粉丝,只要标题涉及到了更多人关心的话题,就很容易被系统推给更多人看。而公众号则是一个封闭系统,如果不主动转发,你有多少粉丝,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就固定是这个数了。至于打不打开来看,那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为此,我在头条上疯狂搬运,然后改个标题,一天内就能出两三篇十万加。而在公众号上,则自己苦逼兮兮地慢慢码字。因为这是两个平台的两套规则。

因为数据好,当时的我经常在头两天就完成了一周的指标,剩下的日子就是玩游戏,睡觉,偶尔工作。但老板从不说什么。因为你已经超额做出了贡献,老板的究极目的也达到了。

老板看不看中你,工资给你多少,跟你努不努力没有任何关系,全看你能实现多少价值。这是职场的规则。

我们都生活在规则之下,熟悉规则,并玩转规则,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好过一些。

这个道理在我辞去工作以后仍然适用。

19年初,我的稿费结算方式变了。当时我又一次结束了短暂的工作生涯。还是因为早上起不来。9点上班总是过了10点半才到公司。即便如此,熬夜惯了的我睡眠时间还是完全得不到保障。每天都费了老大劲才能在9点多的时候爬起来。

离职后我开始跟另一个号主两人经营着一个号。那个号曾获得18年某业内年度作者的殊荣,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只有4万多粉的小号。第一篇是他给大纲,我往里填充内容,接着他再根据号的定位进行修改。

即便机会只有一次,但它往往也不是随便给人的。得到这次机会也是因为他觉得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还不错。可能我运气真的比较好,第一次合作,阅读量就是平均的7倍,在人均985的知乎也获得了五千多点赞。

他说觉得自己找到人了,开始频繁找我约稿。但一开始总是他提供大纲,我还没有独立写作的资格。这种两人共同合写的模式沟通起来很麻烦,生产周期正常都是一周一篇。

金庸先生逝世那天,我跟他说,今晚我赶一篇出来。凌晨四点左右,我把稿子发给了他。他看了,说这像是花了一周时间写的。我们两人又进行了细节修改和标题的讨论,天亮的时候,那篇稿子发了出来。我第一次拿到了完整的稿费:1000。

就此,我获得了独立撰稿的资格。每周会就选题跟他讨论两天,标准就两个:推翻大众的固有认知,提供信服的新观点。

选题的结果往往都是被毙掉。倘若通过了,还要再花两天时间写大纲,写完后进行第二轮的沟通,看看这个结构能不能支持起内容。结果通常还是被推翻重写。倘若通过了,才能开始动笔。

初稿完成后,第三轮沟通。这时,我们往往都会熬夜,一句话一句话地过,一旦他觉得这句话有问题了,就改掉,继续往下过。

我们的稿子通常都在5000字左右,写可能只用了两天,可改往往还需要两天。一般都是白天写完了,当晚开始过,天亮以后我去吃个早饭,然后睡觉,起床后,再联系他继续过。

相比于之前他给大纲我填内容,再由他修改,后来的模式生产周期反而变更长了。一个月最多只能更新三篇。而我的收入,也就是3000。

这样过了几个月后,他对我说,稿费不给固定的了。按在看数乘以2来算,没有上限。当时我们的在看数平均在400左右,跟以往比下降了不少。他说相比于数量,自己更愿意为质量买单。

但对我来说,很可能是连月入3000的可能性都丧失了。当时我已很久不跟最早的那个公众号联系,在这种魔鬼训练下,我觉得他们的内容太过简单了。

除了这,我并没有更符合心里的选择了。因为我身边同龄人的无趣始终都在提醒我,对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来说,能在30岁之前做出一点事情,比赚钱更加有趣。

于是,我开始准备长文。因为根据自己做的数据分析,我发现只有长文才能真正用上写作技巧,铺展细节,把新媒体一直推崇的情绪转变为情感,在这个信息泛滥加公众号整体衰弱的时代刺激转发。而当时能被我认可的爆文,也无一例外都是长文。

整整两个月,我查阅了近50篇文献,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然后,直接被毙掉了。那篇文章我在今年重新发到了这个号上,虽然没火,但反馈还不错,数据对这个小到不行的号来说也算很好了。

但在当时,我失落了很久。整个人有种被打趴下的感觉。那两个月,除了精神折磨外,还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压力。没有任何稳定收入,其实才是一个作者的常态。

我在床上躺了很多天,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又找我了。本来号更新就少,现在我萎了,差不多就直接断更了。他让我再写一篇吧。于是,我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篇7000多字的文章。

他没说什么,也没有像之前那样修改。我们一起就一些跟整体不和谐的地方改了一下,大概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文章发出后,第一天阅读量只有平时的一半。我到处找人点在看,也只有100多在看。

当时已经是5月了,那是我自春节以后,整整3个月,第一篇发出来的文章。按往日数据最终能拿到的钱很可能只有400来块。

但那天我发现了另一个细节,就是在看数和阅读量的比例关系。一篇文章能不能火,这个比例可以提供很大的参考。但当时我没想太多,因为他特意留言置顶了一句:不妨点个在看。

第二天,阅读量没有衰减,达到了平均水平。可在看数却比往常多了许多。第三天,数据又涨了。文章已经过了五十万阅读了,读者打赏金额也过万,在看数同样过万。期间有省级单位的官方账号申请转载,我们没有给。原先被置顶的那条喊读者点在看的留言被无数新的留言顶到了下面,现在最上面的留言是:把我看哭了,我是一个收破烂的。

有时我会在想,为什么那篇文章会很快地写出来,又很快地发出来。他曾和我说过,其实那篇文章什么也没有讲,就说了一段历史故事。他发出来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已经表现得不再愿意跟他合作了。

后来我也反复看过那篇文章,觉得他说得对。除了感动以外,它并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信息,既无法启迪大众,也没有什么突破性观点。无论多少传统媒体人和大v的认可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哭完了以后,大家还是照样过。什么也没改变。他们甚至无法靠这篇文章传递的信息,在想做点什么的时候能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去做点什么。

但好歹数据好看了,我有了收入了。但这种感动只能用一次。因为它不符合号的定位。

很快,我在小号上的第二篇十万加又出来了。少了一丝人文关怀,在看数很多,可愿意留下来成为粉丝的又少了许多。

于是,他又改了稿费结算规则。在看数乘以1加粉丝乘以2。

没有什么弯弯绕绕。做公众号是看阅读量给广告主报价。可没有庞大的粉丝基数,谁敢保证每一篇的阅读量?

质量重要吗?它只会让受众群体越来越窄。

商业有自己的规则,行业也是。我曾想着靠把情绪转化为情感来保证号的调性,让这个号能跟鸡汤号区分出来,可这并不是一个人文号。靠理性又并不符合传播规律,我又为什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件收益更少的事呢?

或许能给予人实质性启发的内容才是有价值的。

可读者究竟想看什么呢?我不知道。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不适合传播,而不适合传播的内容,会让我很穷。

我游离在两个极端,自那以后,我的生产周期又变长了。我试着融合这两个不可能相融的世界,却始终无法做到。

于是,我的收入又少了。最早接触的那个公众号编辑找到了我。她跳槽了,集团投资的一家杂志要找财经作者。她推荐了我。我开始给那家学术期刊写稿,基础稿费1500,单篇上限2万。

我又游走在两个平台之间。先前的朋友知道我有了新的选择后,给我提供了1000元的保底稿费,仍然没有上限。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不仅是风险大,还很可能会让你没有话语权。但新的问题又来了,两个完全不同风格的定位,两套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以后该专攻哪个领域?

我艰难地平衡着两者。当一个人走到一个阶段以后,困惑往往来自内心。我开始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开始被人喊做老师。可我究竟在哪个领域小有成就了?

其实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是严格地遵照着商业社会的规则,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现在,我又多了新的平台合作,基础稿费上涨到了2000,如果顺利的话,很快就能涨到3000,甚至5000。当其他作者一个月只能给一两篇稿的时候,只要愿意,我一个礼拜就能写出两篇,并且顺利通过。靠码字月入过万变得很正常。

我很清楚,这是因为我知道每一句话都有各自的功能,一篇合格的文章,每一段落都该是由不同分工的句子组成,并以此形成层次感;我知道什么样的题材该用什么样的文风,我知道长短句该怎样搭配更合适,只有当我想说点心里话的时候,这些才会被抛诸脑后。比如这篇碎碎念。

可我也知道如果当初没有用两个月磨一篇废稿,没有当时无数个夜晚一句话一句话地反复复盘,现在的我可能还是当初那个离了平台什么都不是的落魄青年。

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我给平台提供了他们想要的价值。

你能提供多少价值,才有可能获得多少回报。在没有可选择空间时,更多的时候也只是接受压榨。

这是现代社会的规则,也是亘古不变的规则。每一个人都这样活着。

前两年的时候,我总是在凌晨三四点下楼觅食。那会儿月亮还亮着,早餐铺已经蒸起了包子。再有一小时,环卫工就要来把小区里垃圾桶里的垃圾送上垃圾车。我见过无数次垃圾车开走时的画面。它经过我身边的时候,那股恶臭让我感到反胃。当我走过早起忙碌的人群时,我想着他在为明天奋斗,她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很好。

于是,我想明白了读者究竟想看什么的问题了。

这个社会本就是弱肉强食。你能用无数的科学给人指出一条明路,可我们都活生生地过着各自的生活。在这个少了些温存的世界,我们想要的其实也就是那一丝感动,好支撑着我们继续新的一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