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平凡的世界》:当奉献精神被嘲讽时 我们离忘本还有多远?

好句子 2012-06-08 18:55:39
相关推荐

一大早开始下雨,出门时居然忘记带手机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成为我们的精神依靠,没了它,似乎跟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哪怕街道上车水马龙,我们与世界的交集,却几乎全部依赖于手机。

但事实上当你真正感到孤单无助时,纵使所有交友APP里好友上千,也未必能找到说话的人。

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哀。

木心的那首诗很受欢迎:

《从前慢》 作者:木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 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这首诗里,最触动人心的句子是——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单纯的心装不下复杂的世界,那种纯粹的感情,离现在的我们越来越远, 在以资本为价值中心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仿佛都是利益的交换。

有时,我很怀念学生时代,怀念手捧《平凡的世界》看到潸然泪下却浑然不觉的那种感觉。

记得我有位同学,和她一起看《大明宫词》,当看到薛绍自杀时,她竟泪流满面,仿佛那故事中的人是她自己。

其实很多人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为那些爱而错过而流泪,为那些无法续缘的前情而伤怀。

但是你会发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渐渐地不会再那么伤感,心变得很麻木,甚至于将所有的往事都尘封于心底,轻易不愿打捞,心,被岁月沧桑到麻木不仁,不会轻易感动,更不会轻易流泪。

在现代社会里,物质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发达,但“真情”却成为现代社会的稀缺品。

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生活,对于情感的态度,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了代沟甚至是冲撞。

“患难夫妻”曾经是很美好的一个词,但如果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词就是一个大坑,因为太多事例证明患难夫妻没有几对有好结局的。

前段时间,我在写《平凡的世界》贺秀莲和孙少安的感情时,在评论区明显感受到了冲击。

有网友说:

孙少安不爱莲是公认的,言外之意贺秀莲的早逝是孙少安造成的,孙少安对贺秀莲的感情是利用。下面这条评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那么,到底孙少安爱不爱贺秀莲?

很多人会说孙少安的真爱是田润叶,那为什么孙少安没有娶田润叶而娶了贺秀莲?

因为家庭背景的巨大悬殊,因为田润叶需要嫁给李向前为二爸的ZZ前途提供一些支撑…………。当田润叶为她和孙少安的爱情被阻断而焦急万分,一心想冲破一切阻力嫁给孙少安时,孙少安放弃了,他以最快的速度相亲,让二妈给介绍了贺秀莲。

秀莲一眼就相中了这个看上去高高大大有担当的男人,虽然家庭贫困,但她更看中的是孙少安的人品,贺秀莲的家庭虽不及润叶家有权势,但比起孙少安家富足了许多,秀莲嫁给孙少安是下嫁。

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孙少安,开始了与孙少安艰苦奋斗的生活,并且养活着孙少安的一大家子人。

很多人说孙少安不爱贺秀莲,其一是因为有田润叶的存在,其二是因为孙少安要将自己和贺秀莲的劳动成果拿出一部分来贴补给家人。

我们先说第一点。

孙少安爱田润叶,这点是没有疑问的,那么,假使孙少安娶了田润叶,难道孙少安就能不要奶奶不管弟弟妹妹上学了吗?

而且,赡养奶奶是孙玉厚的责任,孙玉厚也一直在不停的劳作,弟弟孙少平和妹妹孙兰香都很争气,两个人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如果说这两个孩子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不成器的主,贺秀莲不愿意去负担他们而孙少安勒紧裤腰带去管,是孙少安的不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孙家虽然穷,但从老到小都是品学兼优的成器人,只不过,他们没有赶上好时代。

在那个时代,农村大部分人家是不分家的,一家子的吃喝拉撒开支都是在一起的,孙玉厚虽然老实巴交,但其实他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支持孙少安率先包产到户,他就是砸锅卖铁,饿着肚子也要供孩子上学,整个孙家,是双水村最有凝聚力的一个家庭,贺秀莲的加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机。

如果孙少安娶的是田润叶,她也会和贺秀莲一样为这一家老小做出牺牲,所不同的是,田润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如果她嫁给孙少安,她会活的很辛苦,她无法和同事们去比较生活质量,这些田润叶是能够预见的,但她依旧想冲破一切嫁给孙少安,正因为孙少安的人品是令田润叶和贺秀莲两位女性都折服的,她们看上的,正是孙少安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一个能风雨一肩挑的伟岸男人,虽然赤贫,但他身上有一种看不到但能明显感知的力量感。

因为他是这样的孙少安,所以,他离开了田润叶,他知道,田润叶的手是用来拿笔的,而不是用来拿锄头的。

转身,他娶了贺秀莲,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爱田润叶怕润叶跟着他受苦而让贺秀莲跟着他受苦。因为从生活层次上来讲,贺秀莲家境虽然比他好,因为秀莲的家乡改革的步子要比双水村迈得大,她们已经受益。但从根本上来讲,他和秀莲是一个阶层的人,秀莲嫁给他,虽然也是下嫁,但差距仅是经济上的,从职业到社会地位上,他们之间不存在差距。最重要的是,秀莲的父母对孙少安也很满意,他们的结合是被祝福的。

而他和润叶的结合,是受到所有人反对的,包括孙玉厚,门不当户不对,使这桩婚姻对于孙家和田家来说都是一种羞辱。

但他和润叶之间的差距,不是努力奋斗可以缩短的,那是一种从意识形态上的差距,他不想让田润叶为了和他在一起失去太多也承受太多。

这就是孙少安放弃润叶选择秀莲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因为无法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而和另一个人结婚,然后共同奋斗就是一种利用的话,那这人世间至少有一多半人的婚姻是利用。

那些错过的、单向的爱情最终都以选择了别人而结束,但生活依旧得继续不是么?

而且,人的感情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孙少安在婚后曾回想过田润叶,但他的烂包家庭让他彻底与过去告别,看着贺秀莲为他的烂包家庭不辞劳苦的操劳,在日复一日的同甘共苦中,秀莲已经是孙少安情感和生活上的依靠。

只是孙少安的格局要比利己思想的人大,他不但自己富起来,而且他想带领自己的家人和双水村的人一起富起来。

矛盾点也正在这里,如果孙少安在富起来之后关起门来给贺秀莲箍新窑、买吃穿,就不会有人说孙少安利用秀莲,不爱秀莲的话了,但孙少安想到的是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所以,他牺牲了小我,成就了大我。

这也正是上一代人和现代人价值观念冲突之所在。

年轻人批判孙少安是“假圣人”,实际上,如果非要用圣人这个词来说事的话,孙少安可称为双水村的圣人,而不是假圣人。

因为他做的事,一般人做不到。否则又怎么有人用“人生如蚁美如神”来形容孙少安的人生呢?而贺秀莲正是感化于孙少安这样的人品中,陪着他一起创业,一起实现他的愿望,并无怨无悔,用“利用”两个字来形容他们的爱情,是一种侮辱,这样理解的人,不配评价孙少安和贺秀莲的感情。

那是一个需要奉献者的时代,否则,时代该如何发展?

而孙少安正是一位有着奉献精神的人,也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被许多年轻人所反感。

年轻人讲利己,而孙少安那一代人讲的是奉献。年轻人讲个人权益,讲自由,讲平等,而孙少安们,讲的是集体主义,讲的是先富起来的人,带领大家一起富起来。

这就是前浪和后浪价值观念的冲撞。

既得利益的后浪们,不曾吃过苦,不曾挨过饿,他们不曾经历过那个赤贫的时代,他们不曾有过贫穷带来的耻辱感,饥饿会让人放弃很多追求,包括爱情。

为了能吃饱饭,尊严什么的都可以丢弃。

所以,每当我看到现在的年轻人说车贷房贷的压力要大过那个时代的人的时候,我就想说一句:先把你们关起来饿上三五天,试试是努力工作还车贷房贷好还是吃不上饭饿的肚子咕咕叫好。

我常常想起上初中时有一个同学家里很穷,她从来不上早操,因为需要站队,而她的鞋子露着脚趾头,一年四季穿一身外套,冬天里面套棉衣,夏天热了挽起长袖,她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跟谁也不说话,把自己封闭起来,上体育课,就说她肚子疼,纵使如此,到了初三时,她还是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了,那时的学费,不过几块钱而已。

我算是班里家境比较好的,每天早晨可以带一块饼,中午学校离家远,就打水吃饼,身上是没有一分钱的,而有的孩子,得饿到下午放学回家才有饭吃。

我们上体育课时,女生因为不做蹲起被老师骂,结果做了一个把裤子档崩开了一个大口子,因为那时的体型裤没有弹性,很多女孩子为了好看穿着,但实在不适合运动。

这是普遍现象。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想复杂也复杂不起来,没有功利可图,又哪来那么多纷争呢?

所以说,时代造就人,也只有那样的时代,才有那么多的奉献者,奉献是常态,而时下,奉献,被嘲讽,被嫌弃甚至被抨击。

当改革的大门敞开时,新鲜事物一拥而入,资本在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吞噬掉那些曾经的美好,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纵使你不具备奉献精神,这个时代也不需要你去舍己为人,但请尊重那些为我们踏上富裕之路做过奉献的孙少安们,还有他们身后的女人,他们之间的爱情,是远高于我们现在的评判水准的。

当奉献精神被嘲讽、被嫌弃甚至被抨击时,我们离忘本还有多远呢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那个时代的人最朴素的民族情感,也正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认知,才成就了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请给他们应有的尊重,他们失去的已经够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