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南怀瑾:什么时候懂了《金刚经》的道理 就悟到了中国的《易经》

好句子 2012-04-28 17:36:36
相关推荐

2015年,位于广西南宁市大明山北麓的中国弄拉普陀寺开始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经》摩崖石刻。在约4000平方米的巨大石壁上,5176个字的《金刚经》经文被镌刻到石壁上,每一个字的规格大约60×60厘米。如果成功建成,这将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金刚经》摩崖石刻。

这也不是中国第一次石刻经书,比较著名的是在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在2064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刻字隶书。原本《金刚经》有5172字,但不知道什么缘故,只刻有2799字,经过风雨侵蚀,天灾人祸,现在只剩下1067个字。这个晒经石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佛学在时空上与弟子的对话。

古代佛经有分卷,但是没有标点符号,直到后来,为了读经的方便和理解,而在句末加了一个点。但是也可以认为这不是句号,就是把句子分开而已。《金刚经》最早的分段出自无著《金刚般若论》,“七义”、“十八住处”。“十八住处”是“七义”中第三义的内容。这种分法在唐代是主流,在圭峰宗密的《疏论纂要》对这个分法解释最清楚。但并不是最流传的,流传最广的是“三十二分”,三十二分是逐步定型的,但是关于这种分法很有争议。

批评者说昭明(南朝梁武帝儿子昭明太子)把经文弄得破碎,画蛇添足,违背了佛原本的意思,清朝的迹删鹫在《金刚直说》里:“按此经,古本分作三十二分,各标题目,最初作俑于梁昭明太子,现受苦报。”有的人则是保留态度;赞同者的理由就是方便初入佛门子弟的理解和后世的流通;也有少数人盲目鼓吹,南怀瑾甚至把这“三十二分”和“易经数理”相关联。

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中:“现在金刚经讲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三十二品,现在已经讲完第十六品,刚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两,二八就是十六了,一半一半。这一半讲完了,下面还有十六品,另起炉灶,这个分类是有一个道理的,不能不注意;这不像我们现在写书,高兴写到那里,哪个数字随便来标一下就算了,这里研究的,同易经数理的哲学,有著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第十七品,回转来,又是一个新的起头。”

这就有点牵强了,南怀瑾甚至把佛的法相与易经相通,什么时候懂了《金刚经》的道理,就悟到了中国的易经,还有“易经有六十四卦,也就是六十四相,道理是完全一样的。”虽然悟出来的的思想可以互通,但是说“道理完全一样”有点太决断了。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推崇《金刚经》,尤其是唐宋一来盛极一时的禅宗,现在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就是我国唐朝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卷子。如果你读不通《金刚经》,可以看《图说金刚经》,点击下方商品卡进行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