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幼小衔接到一年级需要的语文能力和路径 听明星校长说完清晰了!

好句子 2012-04-15 22:13:21
相关推荐

上周分享了孩子一年级前后、家长最焦虑那些事儿,好多人说看后挺宽慰:幼小衔接、刚上一年级怎么做,心里有谱了。

孩子已经读了一年级,或者像我这种幼儿园中大班的家长,也会关心:

孩子入学的时候,英语、数学、语文,到底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是合格?另外,一年级各学科,都讲到了啥程度,需要咱怎么配合学校、一起帮助孩子达标呢?

在《欢迎来到一年级》这本书里,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卓立,专门分学科写了一些“标准”和“路径”,我看后挺有启发,再结合自己之前做的功课,一起和大家分享下。

怕篇幅过长,咱就分学科来吧,今天先说语文。

之后我也会出系列文章,分享这些能力和知识点,咱们怎么通过各种书籍、资源、教具和方法,帮助孩子获得。

Q

语文为什么重要?

因为中文是咱们的母语,也是最强有力的沟通工具。

目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纲要,已经一再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在各级各类考试、考核中,大幅地增加语文的比重。

一年级的语文,主要是在打开这个语言殿堂的大门,帮孩子以后走得更稳、更远。

要提前学字、学拼音吗?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孩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

没有统一答案,每个人所处的地区、学校、将要遇到的老师都不同。

但有两个原则特别重要:

第一, 尊重孩子自己认知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发展各有不同,即便同样是6岁,有的孩子会明显地表现出对绘本上、街道上看到的“文字”的好奇。

这个时候,如果强行以“保护孩子想象力”为由不给孩子解说,是不合理的。

而有些孩子,对文字可能没有表现出明显兴趣,但和妈妈一起读书的时候,能够接受“指读”的方式,或者有一些更侧重看“画面”,对中文字没那么敏感,只是有个印象……咱们也要接受,这也正常。

所以下一个原则非常重要——

第二,“孩子无意识,家长有意识”:

什么意思呢?比如“认字”,就是让它对孩子而言,变成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比如日常生活中,咱们可以有意识地聊一聊随处可见的字;亲子共读的时候,善用“指读”的方式;如果孩子在“学前班”边玩耍边学习,就观察并且时不时鼓励一下孩子对于文字的认知感受……

总之,让孩子就像当年牙牙学语、学会说话的过程一样,尽量自然、有兴趣,而不是觉得有压力、麻烦讨厌。

拼音也是一样:都不是“刻意”学知识点,而是在“孩子无意识、家长有意识”的情况下,轻松习得(下面会有详细论述)。

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大致会在教学大纲的框架下,根据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进度,来安排教学进度,所以家长需要知道自己孩子的真实程度、以及班级孩子平均水平什么样,以便和老师配合、让孩子及时得到帮助。

卓校长说,如果孩子能够自然保持、或者超过一起入学孩子的平均水平当然很好,如果不能,也要记住:

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比提前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要更为重要。

吉吉说:

读到这里,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幼儿园完全没有提前学,几乎是“裸”着进小学的,但之后年年还是拿第一,完全能跟上老师的进度。

但现在和当时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平均水平”,那时候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是零基础入学,现在的孩子呢?虽然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但大部分孩子,都不是“零基础”。

所以不能真的零基础、又不能只让孩子提前学知识点、还得保持他们的兴趣(孩子需要无意识,就是不特意为了学而学),落在家长身上的这个“有意识”,还挺难的:)

一年级语文都学些啥?

主要分为识字、写字(包括笔画笔顺)、拼音(包括音调)、组词、句子、看图说话这几项。

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又有哪些方法呢?接下来,一个一个来说:

1

识字

识字板块会贯穿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每一课的生字表,会分成两类 :一个是要求会认的字,一个是要求会写的字。

总的来说,需要认的字,比会写的要多,然后认的字,再在以后年级里,变成要写的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识字表

“认”的标准包括:知道怎么读、什么意思、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组成的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要求一步步递进。

而认字的过程,也强调在语境、短文中学习,而不是“就字论字”。

一年级总识字量(认字量),大约在600-700之间,在一个一年级的班级里,孩子们的识字量有时差别非常大,如何知道已经认识了?朗读课文是最直接的方法:

如果孩子读的流畅饱满、没有磕巴的地方,就基本是已经掌握了。

如果读起来略有犹豫,就说明孩子认识但不够熟悉,需要多读几遍加强。

还要注意有的时候,孩子能熟练读课文,但是生字换了地方又不认识了,这种情况只是课文读多了会背了,其实并没有记住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

咱们可以有意选选,孩子近期学习过的汉字的课外读物(通常课外读物也会配合教材出现高频词)。

对孩子来说,同样的字,在不同地方出现、和不同的字组成词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他们对这个字的认识和理解会更深,也有更多的积累了。

那怎么学才“有趣”呢?

卓校长分享了一个学生妈妈的做法:把基本汉字构件,做成了一张张的卡片,比如孩子学了“奶”,就找出“女”和“乃”,“女”还可以和谁组成其他什么字呢?不同的偏旁换一换、排列组合,就能巩固和认识新字了。

刚那个方法很好,不过卓校长也说了,这个方法呢,是20多年前的例子了。

相比之下,咱们现在要实现趣味性,资源、方法就太多了,比如识字app、书籍、玩具等等……大家可以搭配使用,我以后也可以专门来写写。

我很认同、感触也很深的一点是:学字有点像英语里sight words,不要只学“单字”,换个地方就不认识了,更重要的是在语境中理解、拓展和运用;

就连用app,也最好跟一下进度,确认孩子是不是真的会了,词句段的关联、课外拓展阅读,也是要跟上的。

当然资源太多,咱也不要忽视了日常街道、超市、路边里的“学字”机会,还有就是孩子同学姓名里的字,都认识了,也不少呢:)

2

写字(包括笔顺和笔画)

卓校长比较推荐,通过“写毛笔字”练习:因为软笔书法,需要孩子熟悉每一个字的不同构件,然后再以最和谐优雅的姿态安排在纸面上,书写的过程,就是反复记忆的过程。

而且相比在作业本上用铅笔写,会记得更牢固、也更容易记住不同笔画的细节。

一年级孩子的书写,以“楷书”开始为佳,尤其是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创作的“欧体”最为适合,楷书字形字体端正平稳,可以和课内的汉字书写学习相互促进。

孩子在写字过程中,容易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1)忘记基础笔画“横竖撇捺”,在不同汉字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长短;

2)忽略“横竖撇捺”里的“钩”、“提”;

3)笔顺;

4)镜面现象:就是刚好写反了。

前3点,因为涉及到书写习惯,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可以是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也可以在老师批改指出错误之后,监督孩子改为正确书写,总之,是在孩子对这个汉字形成记忆最初,就尽量记最正确的。

第4点镜面错误,可以温和提醒,但不要严厉纠正,这是低年级孩子独有的,往往会随着孩子长大,自行得到缓解或纠正。

田字格的书写练习,有助孩子掌握笔画和各个部首之间的正确关系,为下一步把字写好、写漂亮打下基础。

小叶子目前大班,主要还是在识字app里跟着写字,我发现好多笔顺,和咱们小时候的都不一样了:

比如“惊”字这个竖心旁,正确写法是先写两个点、再写中间的竖,而我小时候是“点、竖、点”,不留神的话还真是改不过来,可见养成习惯期的重要。

写字在幼小衔接阶段,也可以适当的引入,我刚买了一些写字的练习册,用段时间再来反馈。书法除了练字,对专注也有好处,不过不同的孩子接受度不一样,属于可以尝试、但不强求的。

3

拼音(包括音调)

拼音的学习时间,在小学教学大纲上,大概是一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个月内,老师要讲解完成拼音的全部基础知识,但并不是就此结束了拼音的学习,而是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边应用边学习,一直到中考甚至高考时,也还会有拼音的考查题目出现。

现在很多教材,也不会一开始就教拼音,而是先开始学习文字、几个单元后再把拼音当成一种“语言工具”来介绍,因为它本来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学中文,而不是“拦路虎”。

对于习惯说中文、尤其对于说普通话的孩子来说,拼音是一个顺势的学习:主要需要记牢基础、掌握规律、多加使用。

卓校长很推荐用“歌谣”的形式,常常和孩子一起念着玩,比如“shan山,远方起伏的山;ri日,后羿射下的是日……”:

先把自己说出来的话分解成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音调,然后把它们写下来、找到规律、利用规律,就能够给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字,都注上音、也就能够读出各种各样的文章了。

部分容易混淆的韵母,比如“ui”、“iu”,整体认读音节中的“ye”、“yi”、“yin”、“yun”、“yuan”、“ying”,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在运用中记忆的习惯,多多鼓励。

音调的标注也比较容易错,在孩子还不能够直接判断一个字的准确音调的时候,可以把“一、二、三、四”声四个音调都循序读出来,然后和自己日常所说的、老师读出来的正确读法相对应,从而判断出正确的读音。

整体上,虽然教拼音只用一个月,但这一个月主要是用来认识拼音的基础形态和构件,而拼音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练习使用,这将会贯穿整个小学低年级,甚至整个小学阶段。

拼音的学习,我挺认同游戏、歌谣中学的,家里也可以挂个拼音字母表,结合着app,或者一些汉语拼音学习机来。

核心也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之前很多人问我,会不会和自然拼读混淆,我觉得,会,两者可以有些间隔。

我们也可以不让孩子先入为主,看到abcdefg只知道英语字母读法,而是还懂拼音顺口溜的读法。

最近也明显感受到,根据孩子注意力来,她自己可能就会开启拼音的大门:

比如家里有一些绘本,是有注音的,小叶子会好奇上面是什么、怎么读,然后自己发现原来拼音是“魔法”,能帮她跨越生字读下去。

只是也得注意:不要为了买注音书而买注音书,注音书也是书,质量,还是需要筛选的。

4

组词、造句、看图说话

组词、造句、看图说话,都和孩子的阅读量有关,阅读量不仅仅是捧着一本书看,而是咱们给孩子唱过的儿歌、共读过的绘本、讲过的睡前故事、讨论过的新闻时事、分享过的动画片、纪录片——共同构成的。

而组词、造句、看图说话,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整体:

关于组词:

练习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是能够准确给出包含指定的一个字的词语,比如:山——大山,主要牢记课本上的例子就可以了;

第二个阶段,是能够准确地给出包含指定的一个字的“多个词语”,要和课本上提供的例子不一样,比如“山峰”、“山河”,这种就需要阅读量做支撑了。

一年级还不需要给孩子准备个搜集好词儿的本子,更多还是要认识高频、常用的词语,让这些词在反复使用中去记忆。

关于造句:

主要就是从口语到书面的过程,孩子们母语是中文,日常交流完全没问题,最主要就是,如何从“说出来”到“写出来”,如何从“说人话”到“写人话”。

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被一些所谓规范的书面语言同化,以后只会写四平八稳而味同嚼蜡的文章,在孩子开始造句的时候,就尽量多保留一些天然的、富有想象力的视角和表达,这是非常珍贵的。

关于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的第一步是看,看到图画中呈现的场景,观察场景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根据场景呈现的时间、地点、什么人、什么事,在理解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并且从口头到书面,一次看图说话的任务,就完成了。

看图说话,考查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积累的组词造句能力和综合的概括描述能力。对看图说话最有帮助的,是绘本阅读。

所以在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时候,可以不用一个劲儿地读给孩子听,而是可以就着画面,问问孩子看到什么、发生了什么,也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说上来:

说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有一两点可取、闪光之处就很棒了,多多鼓励。

还有个情况是,孩子可能说的还行,但搬到书面上来就不行了。这说明孩子的字词的积累,还没有达到能够对同一个意思有多个不同词语储备的程度,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慢慢加大课外阅读量,积累更多的词句,就会好了:

毕竟,孩子们“说”了很多年了,而尝试书写,才刚刚没几天。

这部分尤其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就好像一个人的谈吐,不是一朝一夕而来,是他全部人生阅历、经验的总和。

我挺开心孩子从小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也难得看书完全不用催促,可以一坐几小时,自己对着图就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这结合着认字、组词、造句,已经是“看图说话”的基础了,说起“习得”,我很喜欢两个时间段:

一个是带着孩子在外面走时,一个是睡前聊天,都可以边观察(或边回忆)边造句,从扩充表达(双方轮流,每次多说一个字或一个词儿,比如,一朵云,一朵白云,一朵白云飘……)、到比喻、排比(夕阳就像……,轮流分享),逐渐加强表达输出。

昨天钢琴课结束回家的路上,刚刚下过雨,我们又即兴“造句”,小叶子看到树叶花朵上的水滴说:“这些水滴就像珍珠一样一颗一颗撒在上面”,也是很妙了~

另外这种拓展型,紧贴一年级学习的《绘本课堂》,以及类似英语分级阅读的“中文分级阅读书”,也都是很好的资源,适合幼小衔接阶段,拓展孩子的语文能力。

一年级还会涉及到少量的诗词,咱们每周六都有个专栏,用漫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古诗变得唯美、有意境,还可以让娃参与涂色,都比以后只能枯燥背,要友好一些。

在咱们公众号的菜单栏就能找到哈,进入方式如下图:

好啦,今天先介绍这些,字数太多,还有数学、英语,之后再来,我也会就里面的不同的知识点和能力,展开来和大家再分享。

还有一点,是我特别想表达的:除了语数英是基础学科,孩子真正的学习,是要“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情商教育、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咱别只盯着学科,综合实力、考试过后人生长久的幸福感,也重要啊:)

我会陆续研究分享的,咱们慢慢来吧~喜欢别忘了点个赞,我去继续码字啦!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