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杭州故事:苏轼与三潭印月

好句子 2012-03-21 23:16:21
相关推荐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担任杭州“市长”。距离他第一次在杭州为官已相隔15年,然而世事沧桑,曾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因保护不善、杂草丛生,湮塞大半,苏轼痛心不已,大声疾呼“再过二十年,西湖不复存在!”

西湖是农田灌溉、百姓饮用的水源,一旦湮废,杭州百姓的生存堪忧!苏市长忧心忡忡,保护西湖,刻不容缓!经过请示、调研、动员,在第二年,他动员民众疏浚西湖,将淤泥用于修筑苏堤。

淤泥的问题解决了,杂草的问题怎么办呢?这难不倒苏轼,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沿岸湖面租给百姓种植菱角,但必须要在各自地段内定期拔草,官府将租赁收费用于湖堤保养维护。

同时,他在湖中立了三座石塔,划定界限,石塔以内不得种植,以免再次湮塞,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

“今来新开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为界,亦须至立条约束,今来起请石塔以内水面,不得射及侵占种植。”——《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

这三座石塔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潭映月。

南宋叶肖岩《西湖十景图》之三潭印月

可惜苏轼所建的三座石塔在明朝被毁,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座石塔是明朝重建。我们从南宋画家叶肖岩的《西湖十景图》可一窥曾经的状貌,图中的石塔形状与今日的形状相似,也是由基座、塔身、宝盖、小亭、葫芦顶等组成,圆形塔身中空,画上题诗“三塔中间一月涵”,应该也是赏月的精妙所在。我们可以推断明朝重建是依据苏轼所建的原貌而来。

有人认为,苏轼建三座石塔主观上是作为清淤界限,客观上成了一道风景。峰顶君认为不然。苏轼是一个善于享受生活、追求艺术之美的人,哪怕身处逆境之中。他在建石塔时,应该是追求一举两得,既考虑了坚固以作界限之用,又考虑了美感以作观赏之用,否则立三根石柱就行了,何必建这么复杂的石塔呢?

苏轼疏浚西湖的举动,为我们留下了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两大名胜。我们在游览西湖美景时,应当感谢千年前的苏“市长”,铭记他的不朽贡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