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菅义伟胜出!五个关键词背后 农民之子的“王者逆袭”

好句子 2012-02-28 10:06:08
相关推荐

造王者,走向王座。

一直安静站在首相身后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今天当选自民党新一届总裁,即将在几天后问鼎首相之位。

在被派阀和世家垄断的日本政界,无背景、无地盘、无资金的他,究竟是时代的幸运儿,还是一直被低估的王者?

在令和时代的日本,菅义伟将留下自己的烙印,并交上答卷。

菅义伟是日本首相的热门候选人。

01

上京

1967年3月,当18岁的菅义伟从位于日本东北部的秋田县踏上开往东京的火车,他或许不会想到这个决定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菅义伟的故乡秋之宫村。

今天,他已是最接近首相宝座的人。但在当时,他一心想的只是逃离家乡的传统生活。

上京——没有什么能比这个词,更能概括菅义伟最初的梦想。在日语里,它指的是千里迢迢地从地方奔向大城市。带着仪式感、激情和梦想,跟当年不少日本年轻人一样。

出生在大雪纷飞的秋田,菅义伟是农民家的长子。父亲为他取名叫“义伟”,希望儿子成为“讲究仁义、能创伟业”的人。

当时,他的父亲在草莓种植上已经小有名气。按照日本社会传统,长子以继承家业为己任,但还是高中生的菅义伟并不愿意。为了找一份心仪的工作,他奔向东京。多年后回忆起离家出走的往事,他说,“那时什么都不怕,就觉得到了东京,就有希望。”

上野车站,是菅义伟对首都东京最初的记忆。今天的上野站,随处可见游客身影。但彼时,还没来得及细看大城市的繁华,他就不得不为了生计奔忙。菅义伟一开始在东京板桥区一家纸箱工厂工作,几个月后辞职。后来开始打工,早上在筑地市场工作,晚上在新宿餐厅洗碗。期间,他坚持学习并于1969年4月考进了法政大学法学部政治学科。而在上学期间,他当过警卫,在咖喱店打过工,以此赚取生活费和学费。

对菅义伟而言,上野车站是他对东京的最初印象,亦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人生驿站。

作为政界人士,菅义伟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电气公司工作。后来,成为国会议员小此木彦三郎的秘书,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38岁时首次当选横滨市议员,菅义伟才正式进入日本政界,慢慢有了知名度。随后默默打拼,一路向上,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久的内阁官房长官,如今即将成为首相。

菅义伟的政治恩师小此木彦三郎。

这些以前不为人知的历史,如今成了日本社会流传的奋斗故事。8日,自民党总裁选举正式启动,菅义伟发表竞选演说时说了一句饱含感慨的话,“我几乎是从零开始。50多年前刚刚上京的我应该无法想象今天的自己。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要努力也能立志成为首相。”

02

秘诀

菅义伟的座右铭是,有志必有路。而他成功的秘诀并不特殊。

没有世家和派阀的光环,菅义伟的人生离不开努力二字。善于经营“朋友圈”,让出身平凡的他胜券在握。此次竞选,低调的菅义伟得到二阶俊博、麻生太郎这样的政界大腕鼎力相助,可见一斑。在一些人看来,菅义伟在日本经济界的人脉甚至超过安倍。

背后,是数十年近乎“单调”的经营——菅义伟的每一顿饭,几乎都与工作有关。每天参加早餐、午餐以及两次晚餐会议,以便与尽可能多的人聊天。身边人称,“尤其是早餐,往往会跟经济学家坐在一起。”

在横滨市议会时代的老盟友田野井一雄看来,菅义伟滴酒不沾,没有秋田男儿的好酒量。而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想知道有没有一顿马上就能吃完的便餐?”直到今天,据说菅义伟最爱吃的东西还是乌冬面和荞麦面。因为,这两样食物是“5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

乌冬面和荞麦面是菅义伟最爱的食物。

这种可怕的自律,使得很少有同僚觉得他亲切。但他们普遍形容菅义伟是安静、意志坚定和顽强的。

自2012年12月接任官房长官后,永田町工作繁忙,菅义伟几乎雷打不动按时刻表生活:晨起读报,做100个仰卧起坐,外出散步40分钟,开始工作……晚上回到议员宿舍,再做100个仰卧起坐。其实,后来媒体才发现,他从小热爱运动,初中时是棒球俱乐部的顶级球手,大学时代则长于空手道。

可能只有在熟悉的人眼里,才会看出更多东西。老同学由利昌司的记忆中,菅义伟爱吃甜食,“尤其爱吃秋田县的土特产,一种名叫‘落雁’的点心。”此外还喜欢吃馒头和煎饼。但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健康,他也能对自己“下狠手”。身边人曾透露,菅义伟为了减肥,早上吃咖喱汤和黑豆酸奶,白天吃荞麦面,晚上吃简餐,然后每天步行1个小时回家。——最终完成自己的目标,4个月里成功减掉14公斤。

“真正的实干家。”熟悉菅义伟的日本记者往往用这样一句话评价他。

菅义伟在秘书时代使用的名片。

但是,在永田町长袖善舞的菅义伟,并非没有争议。

在日本政治的另一个中心——霞关,这个名字可能不那么受欢迎。因为他“凭借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坚决地抓住了官僚的弱点。”代表首相的首相官邸和代表职业官僚的霞关,一些矛盾逐渐公开化,在安倍执政的这8年里并不是秘密。伴随着“安倍一强独大”的,是菅义伟不断强化首相官邸权力的手腕。

另一方面,传记作者森功认为,作为人事大管家的菅义伟在用人上有明显的好恶,“他青睐的官僚会晋升,不喜欢的人会被排挤。”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这有利于帮助首相推行自己的政策,但同时也加剧了日本国家行政机构私人化的倾向。安倍政府后期爆出的一系列丑闻,或多或少都带有这样的影子。

但这些批评,没有改变菅义伟不断上扬的民众支持率。菅义伟成为众望所归的人,或许反映了日本民众希望他延续安倍路线安稳度过动荡的一年。

03

家内

“此次我出马竞选,家内(妻子)最为辛苦。”在9月初的一次公开讨论会上,菅义伟这样说。记者们马上注意到,他是三名候选人中唯一一位使用“家内”——这个带有谦虚意味的传统日语词汇,来称呼妻子的人。

相对于工作,人们对菅义伟的个人生活知之甚少。随着他走向权力中心,日媒的报道像潮水一般涌来。被称为安倍“政治贤妻”的菅义伟,在生活中似乎也拥有一位贤内助。

66岁的准第一夫人真理子,二十多年来始终以短发形象示人。“有可能是史上头发最短的日本首相夫人。”日媒评论说,她甚至比丈夫更为低调和谨慎。“是一个绝不说多余话、做多余之事的人。”接近菅义伟家庭的一位知情人士说。政界人物的妻子,一般都肩负着帮丈夫积累人气的重任,但真理子不喜欢抛头露面。在公众场合为数不多的亮相往往是在菅义伟和同僚赢得数次选举的答谢会上。“她一直深深鞠躬,不断说着谢谢。”据说,菅义伟在发布令和新年号时所戴的蓝色领带,是真理子帮忙选的。

菅义伟(左)和妻子真理子(右)。

在身边人看来,尽管菅义伟总是对妻子使用敬语,却有一种“战友般的浪漫”。他们相识于小此木议员事务所。菅义伟在横滨当秘书的时候,真理子也在小此木议员事务所帮忙,因而结缘。去年8月,几乎不曾公开谈论妻子的菅义伟接受《周刊文春女性》杂志采访时透露了自己决心从政之后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竞选的时候请支持我,其他时候请远离政治。”这样的夫妇相处让一些人感到吃惊,但他们后来渐渐懂了菅义伟是在对妻子表示“因为有你在支持我,我才可以全力以赴”的尊重。

菅义伟与妻子有3个儿子,都擅长运动并且远离政治。这似乎印证了菅义伟对世袭政治的厌恶。

在他最小儿子的中学同学野田洋次郎看来,菅义伟“模样认真但却不乏亲和,甚至有点害羞”。野田曾数次到访菅义伟位于横滨的家中,有时会遇见应酬回家的菅义伟。与他最初的印象恰恰相反,菅义伟往往很愿意参与年轻人的闲聊,经常带着微笑。

04

令和

对更多日本人来说,第一次真正熟悉菅义伟,是在去年4月1日。

“新年号是,令和。”当天上午11时40分左右,菅义伟手举写有“令和”两个汉字组成的新年号的看板亮相,用沉稳的语气说出这样一句话。这一幕,是菅义伟此前为数不多的“台前时刻”。镜头前的他,一脸肃穆,又带着一丝紧张——就这样成了日本民众记忆中的“令和大叔”。

由于宣布“令和”年号,菅义伟被称为“令和大叔”。

在日本社会对“后安倍时代继承者”的讨论中,他是最低调的一个。出任内阁官房长官接近8年,充当日本政府的首席发言人,日本人对他既熟悉又陌生:他几乎天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日本政策,但人们很少听到他自己的言论。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年谁也没想到,宣告“平成”年号的时任官房长官小渊惠三后来成了首相。今天,“令和大叔”菅义伟也将转身成为令和时代的第二位首相,真正站上了永田町的舞台。

然而此刻,他面对的绝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本。

左一为出任内阁官房长官的菅义伟。

05

挑战

受命于危难之际,据说擅长危机管理的菅义伟至少面临四大难题:

第一,稳定政局。安倍近年执政给日本打上了深刻的“安倍一强”烙印,作为执政党总裁的权力与内阁首相权力得到双重强化。菅义伟能否复刻这样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对日本政局的稳定意义重大。否则,日本“十年九相”的政坛魔咒随时会卷土重来。

第二,应对疫情。安倍卸下的包袱,在新总裁面前可能变得更加沉重:一方面,日本疫情始终存在反复,另一方面,疫情控制不力的诸多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第三,重振经济。日本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高喊继承“安倍经济学”的菅义伟将如何力挽狂澜,将影响外界对日本市场的信心。在安倍执政后期,已有外国投资者对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缺乏有竞争力的领军产业表现出失望,这样的局面或许并不会因为换个总裁或者首相就简单改变。

第四,外交抉择。安倍任内,日韩紧张关系、日俄领土争议等都悬而未决,这些外交难题都将考验菅义伟的手腕。最大的难题或许是,在大国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如何自处。

尽管挑战不少,带着“安倍烙印”的菅义伟首相即将走上历史舞台。在辅助安倍的这些年,他没有体现出太多自己的政治风格,尤其在外交方面鲜有举措。

而从幕后走到台前,比证明是合格接班人更难的也许是——证明自己是菅义伟,而非仅仅是安倍的继承者。

(文中图片GJ、网络综合)

撰稿 吴宇桢

编辑 王若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