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慈母” 古人的定义 你可能很惊讶 指的并非是“生母”

好句子 2012-02-02 17:05:47
相关推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的《游子吟》,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其中的“慈母”,如果按照《仪礼》定义来理解,她有可能不是“游子”的“生母”。假如是如此,“游子”与“慈母”间的母爱,反而更加的伟大和崇高。

“慈母”最早出现于《仪礼》。《仪礼》对成为“慈母”给出了好多的前提条件:“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条件是:必须具有小妾身份;必须没有生育或者没有生育男孩;丈夫必须还有妻妾,死了的妾留下来的还必须是男孩;最后还必须丈夫批准。这些前提加的,真的让人无语,顿时令你现有的“三观”“灰飞烟灭”。

想想,在古代,女人要当“慈母”,条件还是挺多的,同时,儿子想要拥有“慈母”,也是比较困难的。“慈母”与“生母”的背后还存在着死亡的关系,残酷的是“生母”不在了。另外,从词源的角度来说,“慈母”的“慈”与“慈祥”没有关系,“慈母”本来这是一个专称,现今的说法叫“后妈”,而且还存在着一段伤心往事。

“慈母”,古时也指庶母。庶母,即父亲的妾。虽然“慈母”在《仪礼》中有严格的定义,但词义的内涵也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慢慢的发生了变化,至少在唐代,“慈母”已经不再是一个专称。李白的诗中就有“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的句子,这里的“慈母”就不是《仪礼》中的“慈母”。宋代的王安石《寄虔州江阴二妹》诗有:“庶云留汝车,爱我堂上慈。”把“慈母”二字省称为“慈”。

至于《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慈母”,是“生母”还是“后妈”,对诗歌中歌颂“母爱”的艺术魅力是有影响的。如果是“后妈”,反而将“慈母”形象推得更加高大。母亲不容易,儿子也不易。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才任溧阳县尉,县公安局局长,八品小吏。诗人的公务员工作干得还不太认真,整天尽放纵于山水吟咏,气得县令只发一半工资给他。一切都随风而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成为了我们的精神财富。

其实,哪一个母亲不是“慈母”。“母爱”,最伟大而无私,只知奉献不求回报!在此聊聊“慈母”的来历,“毁一下三观”,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体验一下“慈母”的不易。“慈母手中线”,在当下,“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母亲,生母,后妈,“慈母”的心是一样的。

“孟母三迁”,培养出了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轲。孟轲幼年丧父,家贫如洗,全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岳母刺字”,培养出了抗金英雄岳飞。“欧母画获”,培养出了北宋时期文学家欧阳修。“田母拒金”,“陶母封鱼”,“李母退米”,为我们培养出了清正廉洁、忠于职守的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能臣干将。

哪一个母亲不是“慈母”!好好生活,认真工作,让母亲放心,就是对“慈母”的回报!常回家看看,不要辜负了千千万万的平凡而默默无闻的“慈母”。(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