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在日本人看来 “神风敢死队”是英雄还是牺牲品?

好句子 2011-12-30 13:09:16
相关推荐

二战末期,日军颇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在跟美军掰腕子的时候,处处显得受制于人,为了挽回败局,不得已发明了“神风敢死队”这样的奇怪产物。

“神风敢死队”成员为获得一些胜利,不惜驾驶战机撞向敌军目标,务求同归于尽。这种自杀式战法,历来受到五花八门的评价,那么,现代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神风敢死队”呢?日本记者大井真理子为此进行了一次专题报道。

“神风敢死队”的行为看上去很悲壮,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效果,最终只获得10%的成功率,也就是说,十架撞向敌人的战机,只有一架能命中目标,而整个“神风敢死队”的战果也一言难尽,总共撞沉约50艘盟军战舰,但却付出了多达3000至4000名飞行员,这已经不能算得不偿失,而是赔得精光。

大井真理子随机采访了一些日本人,他们对“神风敢死队”的看法各异,分别有荒谬、英勇、愚蠢。

日本社会对“神风敢死队”的评价分歧这么大,完全在于不同日本人对二战的看法不同。二战结束后的7年里,盟军驻扎在日本,他们对“神风敢死队”的描述是“疯狂”,这引起了很多厌战日本人的共鸣。

然而,1952年盟军撤走后,日本右翼开始复苏,他们开始重新包装“神风敢死队”,希望将其打造成“日本精神”的代表。

70、80年代的时候,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神风敢死队”是一种耻辱,完全视其为二战日本政府对军人所犯下的罪行。但到了90年代,日本右翼开始“测风向”,试着将“神风敢死队”飞行员称为英雄。

日本右翼的尝试没受到太大阻力,胆子就越来越大。2000年后,甚至拍摄了《我为你而死》及《永远的0》这种把“神风敢死队”飞行员描述成英雄的电影。

借着大众流行文化的传播,日本右翼为“神风敢死队”重新树立了好形象,改变了一些年轻人的看法。很多人承认,将“神风敢死队”视作英雄,完全是受到电影影响。

不过,嘴上说是一回事,动手做却是另一回事。认为“神风敢死队”是英雄的日本年轻人,仍旧坦言不想为国而死,他们表示,正因为自己做不到,才觉得他们(“神风敢死队”)英勇。

除了旁观者的看法,“神风敢死队”生还者也有自己的观点。当年那些年仅20多岁的“神风敢死队”成员,真的自愿撞向敌人吗?

大井真理子采访了两名生还者,均得到否定的答案。

山田敛现年90多岁,他当年在准备执行任务时,战争刚好结束,因而得以幸存。

“我会说有6到7成人是渴望为日本战死的,但其余的人可能不是如此。”山田敛说,“当时我还单身,没有什么留恋,只想牺牲自己来守护日本。但那些有家人的飞行员,他们肯定有别的想法。”

桑原敬一就是想念家人,有顾虑的飞行员之一,当他知道自己被选入“神风敢死队”时,感到十分紧张。

“我很害怕。我不想死。当时我才失去父亲,只剩母亲跟姐姐支撑这个家。我一直把薪水汇给她们。所以我就想,如果我死了,她们吃什么?那可是战争岁月。”

桑原敬一

桑原敬一驾驶的战机执行任务时,因为引擎损坏而被迫返航,因祸得福没有战死。

桑原敬一虽然不情愿飞行,但还是被当作了自愿的“神风敢死队”队员。

“我是被逼还是自愿?如果你不明白日本军队的真实情况,这就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日军是一个重视荣誉的军队,如果飞行员们不愿意加入“神风敢死队”,必须在战友面前举手示意,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奇耻大辱,另外,即便拒绝飞行,仍旧可能被强制执行任务,既然横竖都要飞行,那么为什么还要举手?所以基本上没人拒绝任务。

桑原敬一的孙子对爷爷作为“神风敢死队”飞行员所经历的事,至今也不太了解,桑原本人也不喜欢讲述那段历史,他觉得这样正好。对他来说,孙子的无知,证明日本已经摆脱那段痛苦的过往,而这正是他——“神风敢死队”幸存者——希望建立的和平日本。

总体上来说,除了极少数右翼分子,日本人大体上对“神风敢死队”的看法是消极和负面的,将其当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