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现代文阅读:神秘的眼镜

好句子 2011-12-18 07:57:18
相关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眼镜

[意大利]迪诺 布扎蒂

我和日本画家亚马希达是十五年的老朋友了。

他在欧洲长大,信奉天主教。他家境富足,可以供他挥霍。他多年不作画,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用心作了七八幅画,其作品相当昂贵。

他常对我讲以前发生的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有趣。不过他自己也不认为这些故事是真的。我们一见面就成了至交,主要原因是我感到他是个神秘人物,那张朦胧的脸让人捉摸不定。

上星期,亚马希达打来电话找我。当天下午,我走进他的画室。他迎出来说:“我要告诉你,我快要死了。”“你快要死了?”我吃惊地说,“什么病?你疯了吧?”他说:“不,我既没有病,也没有疯。但我没有几天的活头了,也许只有几个小时的阳寿了。至于怎么个死法,我自己也说不清,心肌梗死、车祸、暗杀,都有可能。”我还是十分疑惑:“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总该有点什么事吧?”亚马希达点点头说:“当然,请你戴上这副眼镜瞧瞧我。”说完,他打开一个纸盒,取出一副金属架的夹鼻眼镜。我一戴上眼镜,不禁惊得说不出话来。刚才他还是个精力充沛的中年人,转眼间就成了一个弯腰驼背的干瘪老头。我连忙摘下眼镜,他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望着我,臉上露出一丝苦笑。

我又试了三次,情况完全一样。亚马希达说:“看够了,还给我吧!现在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他坐在沙发上,点上香烟,静静地对我讲了下面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二十年前,他当时在东京上大学。有一天,他在郊区散步,不知什么原因,一家眼镜铺把他吸引住了。眼镜铺里摆着放大镜、罗盘和各式各样的眼镜,真可谓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只是商品摆得很乱,有的上面还有灰尘。突然,他发现有一副眼镜标价一百万日元,就是刚才试过的这副。是开玩笑,还是标错了价钱呢?出于好奇,他走进眼镜店,店里有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正在看报纸。他问:“您那副眼镜能值一百万日元?”老头神态自若地说:“我知道现在眼镜不太值钱。可这副眼镜非同一般,是用来测量寿命的。

当然,这需要解释一下。你研究过人的衰老问题吗?衰老就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不对?也就是死亡的前期。在这个阶段,人的体力非常衰竭。其实,在这里年纪无关紧要,事实上,年轻与年老只是人类的幻觉。一周后,将被汽车轧死的小伙子应该算是老头;即将跌入大海的飞机,即便是第一次试飞也算是老掉牙了。这种衰老是潜在的和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借助于这副眼镜了。只要戴上它,马上就能了解真实情况。要是某人快死了,戴上眼镜看对方就是个老态龙钟的人。”

听完老头这番话,他更好奇了,好像心里有个声音在催他赶快把眼镜买下,于是他说:“要是这副眼镜真像您说的那么神秘,我就把它买下来。但怎么才能证明它确实有效呢?”老头说:“先生,您真幸运。请您出门后向南走三十米,那儿有个公园,里面有一位美貌的妙龄女郎。但她真可怜,因为得了白血病。”他出了店门,走了三十米来到公园,在一条长凳上果然坐着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十七八岁的样子。他把眼镜一戴,姑娘一下就变成一个瘦骨嶙峋、满嘴掉牙的老太太。他当时惊讶极了,于是决定把眼镜买下来。

接下来的事只有天知道,他想走回眼镜店,可那个店不见了,他往返走了好几趟也没有找到,这可真叫人纳闷。他在附近一打听,所有人都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眼镜店。没有办法,他只好拿着眼镜回家。

后来,他就戴着这副眼镜去看街上的行人。有一次,用肉眼看时,体育场里生机勃勃,一戴上眼镜,运动员们全都变成满脸皱纹的老人。后来他也看腻了,就把它锁进保险柜里。但有时他也会对着镜子用它检查一下自己,检查完立刻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长寿。可是今天上午,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了,他看到自己的胸部炸开了。他知道求医问药是无济于事的,反抗也没有用。总之,这一命运是无法摆脱的。

听到这里,我还是感到难以置信:“可是,你有什么感觉吗?比如感到全身疲倦、劳累?”亚马希达摇摇头说:“什么不适也没有,让我翻个跟头都可以,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健康。然而,我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老的人了,我要和你永别了。现在我还不能把这副眼镜送给你,你这会儿肯定也不会接受。我把它写在遗嘱里,我一定要把它留给你。你不要流泪,不要悲伤。现在请让我安静一会儿,我还要处理些事情。”他把我送到门口,一直等我走进电梯才回去我还没有下到楼底,就听到一声爆炸声从他的屋子里传了出来。

1.请从真实和虚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

①内容上,前两段概括写作者和主人公亚马希达之间的关系,粗略介绍其人,是略写实写;②结构上,第3段介绍了亚马希达的特长和嗜好——讲故事,此内容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做铺垫,并暗示了主体部分的虚构成分,属于实虚结合;③写作特色上开头三段以真实为主,虚构为辅,既为下文故事交代背景,又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开篇简略介绍了亚马希达的家境、绘画情况(真实),和后文所写虚构的亚马希达的猝然离世形成比照,令人震撼,启人深思。

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开头部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宏观而言可以视为赏析、探究题,角度为真实或虚构,又可以归为虚实相生(结合)这种常见的艺术特色。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如何判断虚构和真实,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第1自然段简单交代我和亚马希达的朋友关系,结构上为下文展开介绍与神秘有关的离奇内容铺垫张本,可见这是真实的内容。

第2自然段介绍亚马希达的身世、家境、绘画特长等,可见,这是真实内容。

第3自然段写亚马希达给我的印象:讲故事生动有趣,神神秘秘、令人捉摸不定。这一段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是由真实转向虚构的过渡段,既有真实性,又有虚构内容。

2.本文以“神秘的眼镜”为题有什么作用?

① “神秘的眼镜”为题,内容上暗示了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由“神秘的眼镜”引发的发生在某个下午的神奇事情,奇妙而荒诞。②效果上,“神秘”二字吸引读者,提升阅读兴趣;小小“眼镜”竟然成了人类生命的主宰,发人深省;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回味无穷。③结构上,小说以“神秘的眼镜”为线索,总领全文,照应开头、正文,并与结尾呼应。④主旨上,神秘的眼镜能测量寿命,让人预知死亡,让主人公悲观厌世,以致死亡,表现了良好心态的重要性。

分析:

本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要做好这道题,应该掌握常见分析思路或答题角度。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定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分析标题的作用时,应从标题本身、情节结构、内容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神秘的眼镜”这个题目是偏正结构短语,内容上点明了本文相关事件围绕的核心物件,修辞效果上“神秘”二字吸引读者,提升阅读兴趣;结构上,小说以“神秘的眼镜”为线索,总领全文,照应开头、正文主体部分,并与结尾遥相呼应。主旨上,小小“眼镜”竟然成了人类生命的主宰,无比荒诞,令人警醒;修辞效果上,虚构、夸张的艺术情节和严肃的心态主题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反差,使小说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3.本文以“一声爆炸”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本文以“一声爆炸”结尾的妙处有四点:①内容上,一声爆炸中故事戛然而止,预示了生命的陨落,引人深思。②主旨上,一声爆炸暗示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突出主旨:消极人生要人命,应该乐观、积极、热情地面对生活。③结构上,照应题目、开头、上文,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④效果上,用一声爆炸预示死亡,一副眼镜夺人性命,象征比喻,既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又委婉含蓄,出人意料,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以下三种: 一、内容、结构两个方面的格式: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照应前文(开头) 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本文以“一声爆炸”结尾的妙处有四小点、三大方面,即内容、主旨,结构思路(情节发展),语言修辞(艺术手法或效果作用)。爆炸声中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思考的余地,发人深省;出人意料令人震惊的爆炸声中是主观而止的生命,总会惹人惋惜,令人生憾,自然会留下深刻的启迪价值;爆炸声背后是那副神秘的眼镜,细思量它才是导火索,情节的推动、串联、铺垫都有它,映射出的是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象征比喻,突出、升华、深化主旨,可谓言近旨远。

4.分析小说中亚马希达这一形象,并谈谈你从他身上获得的人生感悟。

①人物形象:有绘画天分,作品少而昂贵;懒散懈怠,挥霍人生,不懂珍惜;神秘怪异、捉摸不定,胆小多疑、杞人忧天;缺少激情热情和生活的勇气和自信,不热爱生活,消极、悲观、厌世。

②人生感悟:勤奋踏实、发挥特长,用心生活;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勇敢顽强、达观自信;不屈服于命运,积极乐观、阳光坚强。

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形象的分析能力,以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开头部分身世家境介绍中可见“挥霍无度”“有才不用”“懒惰懈怠”;从正文主体部分与我的对话中可见“懦弱胆小”“惶恐难安”“小心多疑”“抑郁悲观”,从结尾部分可见“不热爱生活和生命”“悲观厌世”。

第二问“并谈谈你从他身上获得的人生感悟”属于探究题,探究能力定义为“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具体而言两个层面的含义:从考查内容的角度讲,应该是阅读文本中的“疑点难点”;从考查能力的角度讲是要求考生对要求探讨的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语文能力。这种开放题型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也能更真实地反映阅读鉴赏中学生的思维品质,符合阅读学“读者参与文本效果的共建”的个体化阅读基本原理,因而它又是科学地评测考生语文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随着新课标“三个维度”理念的进一步推广,开放题将可能成为高考中极为重要的考点。

就文学类文本阅读来说,探究题考查的具体要求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本文中,主人公亚马希达因为一副神秘眼镜而悲观厌世,进而失去生活的热情,最终选择在一声爆炸中结束原本宝贵的生命。虽然大器晚成却才华横溢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从中所得启迪深深:神秘眼镜的功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心态,积极的人能从其中得到益处,悲观的人则会因之战战兢兢。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活着的时候便用心珍惜每一天,阳光自信、乐观积极,用自己的才华绽放光彩,实现人生价值,并乐于奉献社会;等到死亡降临的那一天,也无需逃避、恐惧,笑对自然规律中的死亡,豁达淡定。

点睛:

现代文阅读有关布局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或妙处?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大方面入手。

写作指导: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现代文阅读:老舍先生的《歪毛儿》

写作指导: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是希望,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我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泥土情结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哨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