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纳兰词话系列:纳兰性德与杜甫的秋思有何不同

好句子 2011-08-22 09:23:59
相关推荐

中国古典诗歌大家的产生,往往是上天的一个诡计:你想当大官,建功立业,偏让你得了官又丢官;你想在帝王身边效力,偏让皇帝先是喜欢你又抛弃你,于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们纷纷像天才一样成为大诗人。几千年来,可能纳兰性德是个例外:他身处统治集团的贵族家庭,才华横溢,又受皇帝赏识,仕途上是打了保票的顶级官二代,可他怎么就成了“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著名词人了呢?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纳兰性德的卓越词人之路是非常另类的。他就像在仕途围城里面想出来、却找不到出口的人,而其它的大诗人却像在仕途围城之外的人,总想冲进去,而总是不得意。

先看杜甫,在唐大历元年(766)秋天,写了著名的《秋兴八首》,这时自他弃官而至夔州已有七载,遥望长安人已暮年,萧瑟秋风触景生情。

八首第二首写到:“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秋兴八首》为杜甫的晚年之作,可作为组诗来看,前后贯通,一气蝉联。

杜甫《秋兴八首》

第一首是序,总写巫山的秋色,其中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是咏巫山巫峡名句;“孤舟一系故园心”是八首组诗之纲。

文中引出的第二首,“每依北斗望京华”,紧接“故园心”,再叙写夔州晚间景色中,衬托自己焦虑、伤时、忧心的情绪。

诗中化用民谣“猿啼三声泪沾裳”,感叹自己的遭遇:杜甫曾经严武推荐,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本拟八月回京赴职,怎料严武突然病故,重返政坛的安排顿时化为泡影。

第三首,纵观历史,由“映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换到巫山秋天的晨景。诗人用古时受朝廷重用的名士,反观叹息自己被边缘化的遭际。

第四首是组诗的枢纽,引出“故国平居有所思”,引出后面四首,写当年在政坛中心长安的经历。

第五首忆自己与皇帝共上早朝的情形,“日绕龙鳞识圣颜”,而如今却“一卧沧江惊岁晚”。

第六首写夔州曲江虽壮美,秋色有贵气,但“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晚年所居之地再好,却也成不了长安。

第七首,从回忆长安的昆明池起句,将笔触缓缓打开,铺陈战乱前的繁荣盛世,而今秋一望:”江湖满地一渔翁。“留下悠然长叹。

第八首,写诗人曾经年富力强,昔日壮志、豪气干云。而今却只能以“故国心”北望京华,留下这“白头吟望苦低垂”。

但诗到此戛然而止,繁华梦破,“同学少年多不贱”,而今“鱼龙寂寞秋江冷”,知交零落,宿愿无着......《秋兴八首》可为杜甫七律诗的代表作品,内容所抒写,也可看作是诗人一生的总结,在风格上也集中体现了浓郁忧患,悲怆苍凉。

纳兰性德《菩萨蛮》

纳兰性德具有天才诗人的气质与孤寂自省的共性,用两句旧话说,是“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个贵族公子用不着“北望京华”抒写“识圣颜”之心,他的内心深处积郁着一层难以言状的隐怨深悲,但把对人生的遗憾、失望、哀伤和悲痛,都融扩于他的诗词意象中,使他的词作,缭绕着一片凝重的难以抑制的伤感意绪。

纳兰性德的秋思是哀婉忧愁的,一如他的三首《菩萨蛮》。

《菩萨蛮》一:“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丝丝吹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菩萨蛮》二:“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菩萨蛮》三:“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秋天的雨是悲秋的泪,“丝丝吹欲碎”,这便是纳兰性德的“秋情绪”。“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南乡子》);“秋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他不是像杜甫诗作中的那种苍凉悲楚,以及对“一朝再事君王侧”的求之不得,因为那时杜甫已经56岁了,而纳兰性德还不到30岁。

年轻的诗人求之不得的,不是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他别有抱负的孤独来自于他不为官俗所媚,不为体制所束化,所以他词作表面上的哀伤,“有限好春无限恨”,无限秋风瘦已尽,但瘦弱的胸膛后面,藏着真我、真情的强大内心,这是纳兰性德与以往的所谓大诗人都不同的地方。

纳兰性德的创新道路

尽管由于他英年早逝,诗词功力还欠积淀锤炼,但今天的人们还是原谅他、喜爱他的词。他的“别有怀抱”,可见于他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咏笼莺》: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转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纳兰性德以“笼中莺鸟”自比,把所处宫廷官制环境视作“雕笼”,哪怕是黄金做成的笼子,也会折损热爱自由的双翅。

人生自由的缺失,带来一种深远的历史虚妄感和人生空幻感,凝结了词人深情痛苦与惊人的容量。两位相隔近千年的诗人在清初神交相遇。

纳兰性德写过一篇诗学论文《原诗》,鲜明地主张:欲辟新机,意见孤行,排众独出“,厌恶言必称李杜、誉则称陶谢的诗坛陋习。

他在文中,举了文学家钱澄之的例子,有人夸他的诗像陆游,他竟大怒,说“我的诗就是我的诗,何来陆游、白居易、杜甫者”?

纳兰性德也认为,如论杜甫,因推崇他“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观点,从前人那里多方面的求师,兼收并蓄。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人,纳兰性德是清代初入中原的满洲贵族子弟,他们都认为自称尊唐崇宋的作品都是伪体,正因像杜甫所说的那样,认真识别,将其淘汰掉。

纳兰性德作词,走的是一条独具美学风貌的创新道路,又与古典诗词大家心神相会,尽管词人的秋思有些过于伤心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