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与本世纪10年代大学生 关于就业的隔空对话

好句子 2011-07-08 07:23:51
相关推荐

访谈人: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被访谈人: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访谈时间:2018年5月9日。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您好,我想结合您个人的历史经验与认知,跟您做一个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访谈,帮助我做一个大学生就业从您那个年代到当前的历史发展与对比分析。感谢您的配合,希望您能充分地表达您的看法与观点。

第一个问题,就从您的那个年代开始吧,请问您大学毕业所处的年代?以及大学生就业的情况是怎样的,或者说就业率是怎样的?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我们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完全就业的,百分百的就业率。

为什么是百分百的完全就业率,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就业机制是以带有指令性分配为主的机制,即便我们那时导入了一个双向选择的模式,但基础还是具有很强的指令性的,你必须就业、必须去落实的单位,因为如果你不去,在当时的环境下,你就成了真正的三无人员;二是大学生供不应求,八九十年人代本身就是恢复高考后没过多少年,大学生并不多,再加上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求快速增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倡等,形成了一个大学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所以,造成各个单位不仅缺大学生,而且还要不到人。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那么,你们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是怎样的,大学生是如何就业与择业的?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我大学时段是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毕业的时间是一九九一年。那个年代有非常符合当时代特色的词:双轨制。

从社会政治的上层建筑层面来看,正是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型期,带有明显的并轨即双轨特点;从生产关系的变化层面来看,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轨制特点;从大学生就业的层面来看,也同样如此。

我们那一界在就业方面也出现了一个具有特色的词汇,叫做“双向选择”。因为在我们之前,大学毕业的就业模式是完全的分配制,就是完全行政指令性地把你分配到某个单位去,你是没有任何决定权与选择权的。

但恰恰在我们那一界,有些学校可能往前一两界,引入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绝对服从式的分配机制,给了大学毕业生一定的选择权力。但这种选择不同于大今大学生就业的完全自主择业式的选择,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有限选择。

当时的“双向选择”就业机构大体是这样的:用人单位把用人需求报到相应的学校,学校再把需求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中选择单位,可以说赋予了学生一定的择业选择权,比纯指令分配的模式有了一定的进步。

虽说是“双向选择”,因为大学生供不应求的关系,其实最终变成了单向选择,大学生在需求中选择单位,单位反面是没什么选择权的。

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一是不愁没工作,二是不用找工作的。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你们那个年代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是什么?怎样做就业选择?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我们那个年代不管是指令性分配、还是双向选择式的分配,跟当前一样,也都有着一定的择业标准,也就是说有着具有当时特点的就业选择方向。

一是区域选择方向: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就业选择有着与当前明显不同的标准与方向,就是对于区域的选择往往是放第一位的,当然那时的区域选择着眼点不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这类按城市的规模与发达程度来判定的,而是家乡观念。除非有着特别具有吸引力的单位,大家首要的就业方向,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在我们那界曾经出现,为了支授首都建设,需要做大量的动员工作,才说服部分人选择去北京工作,以解决北京部分的招人需求。

二是单位的行政级别: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分配与就业单位,基本都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除了区域以外,对单位的选择就是行政级别了,这缘于官本位的思想,因为单位行政级别越高,做为干部身份的大学生在单拉提干的级别就会相应更快更高。

三是单位的工作性质:单位工作性质的考量主要集中在是固定区位的工作,还是流动性或野外的工作。在城市里固定区位的上下班工作,因为可以有更稳定的生活、可以更好地顾及工作与生活,所以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反之,那些带有流动性、野外工作特点的单位,大学生往往不愿做选择。

当然,除以上几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以外,每个人也会有不同的其他选择,比如有些人更愿意去企业、有些更愿意去事业单位、还有些希望能到政府部门去工作,这些标准就带有很强的个人认知色彩了。

你也许会问,那时的大学生就业难道不考虑工资收入吗?不会考虑,说起来现在的大学生可能不理解,那是因为,当时的大学生按照学历,不管进入怎样的单位,工资标准都是一样的,或许流动的、野外的等偏艰苦的工作会有些补贴,但并不多。所以就不存在对比工资来选择就业的考量。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你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如何?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说实话,在我们那个年代,可能不太会有满意度的概念。

在那时,大学生就业没有自主权,或者只有有限的选择权的情况下,你不会有是否满意的想法,如果非常说是否满意的话,也只是在就业落实前后因为就业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而产生的短暂的满意或不满意。

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大学生就业的单位总体还都算是不错的,无论政府、国企、事业单位,都是当时让人羡慕的就业方向;再加上当时大学生是国家干部的身份,到任何单位的职位待遇都还不错,从这个角度来说,满意度应该还是挺高的。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吗?若是难,难在何处?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现在的大学生如果跟我们那个年代对比,就业肯定是难的。一是要自主择业找工作,二是不再有那个年代大学生供不应求的现象,并由此带来了大学生就业的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

但这种难对比于我们那个时代,也是值得的,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自主择业,可以有完全的职业选择权,可谓是有失也有得。

当然,大学生总量与增量的不断放大,就业供求关系与当年已经完全不同,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时出现我们那个时代无法感受到的竞争压力。

如果说,我们那时是计划与市场双轨制的就业模式,那么当前就已经是完全的市场化就业机制了。在这种机制下,大学生就业的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现象,虽然难,但无法回避,你只能想法从就业中胜出。

若说难在何处,我想不外乎几个方面:一是供求关系带来的竞争;二是大学生就业的过高期望;三是大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等、不匹配;四是大学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节;五是对就业与长期职业发展的认知错误等。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如何?能否从大学生自身、用人单位、社会国家层面谈谈您的看法?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首先,我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环境总体有什么大的问题,有问题的只有可能是大学生自身。大学生就业中,有许多在你开始准备就业的时候是改变不了的,正如上面我所说的“竞争环境、专业与市场匹配、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等,这些由市场、大学教育机制、报考时的专业选择等相关,是就业时无法改变的。

但有一个真正关键的因素是可变的,那就是大学生就业的心态。一是要接受竞争,回避就业竞争自然你就无法就业;二是不要太过于给自己贴上大学生标签,放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身份去找工作;三是不要把大学生毕业就业与长期的职业发展混淆,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规模,但不妨从一个可能自己并不满意的工作开始;四是改变大学毕业能做好工作的观念,把前期的就业当成从大学进入社会的工作学习与实习;五是把边就业边结合市场需求去学习,提升自己的就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职业发展的竞争力。

有了以上这些观念,大学生就能走出所谓的就业困境,而且还会有更好的、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否则就会困在就业这一低层次的症结中无法破茧而出。

至于用人单位,在大学生招聘上,往往太过于重学历、重名校,这也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一出校门就被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利环境,但这些是很难去改变的。因为任何单位在大学生招聘中都面对的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群,无法验证你的工作能力,直接从学历、学校来评定虽然粗暴,但或许是最简单的筛选模式。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要认知这点,不要一味抱去年怨,你所做的只能在认知自己在某个方面落后情况下,重新起跑,以赢利比赛。

至于社会国家层面,无论出台怎样的举措,也只能针对宏观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规范,不可能去解决某个具体的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再加上大学生总体的就业环境与整个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无法规避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只能在大环境的圈囿下自行破局,自行寻找出路,这才是正解。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国家出台了许多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您了解过吗?您觉得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有多大影响?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我前面说到无论用人单位、还是国家政策、还是经济环境,都只是大学生就业格局的宏观影响因素,会对大学生就业的总体市场有着相应的影响,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大学生就业而言,这些影响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你都必须认知就业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这才是基本点。如果你很优秀,就业自然不是问题,你还会有很多的选择;反之,你就需要让自己优秀。

所以,可以形象地说,国家政策也好、经济环境也好、用心单位的招人标准也好,不过是让你的跑道是平坦、还是高低不平。但不管你是公路跑、还是越野跑、还是铁人三项赛,你都必须往前跑、跑得赢。

二零一八年大学毕业生:

基于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认知,你能否给大学生提出一些就业建议?

一九九一年大学毕业生:

我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建议是:正视过去、正视环境、正视自己,放眼未来。

大学生就业正如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首先你得参加比赛,不能退缩。

其次,你得认清自己的位置,参加的人如果很多,大家绝对不可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因为你的学历、学校、专业、能力等,你可能站位靠后,所以你就业起跑的时候,你就已经落后了别人几米、几十米、甚至于几百米。你要知道,你的前期就业只不过是马拉松比赛的前一百米、前一千米,因为你的站位靠后,你或许并可能在一百、一千米内追上前位的人。

但是,你的职业的路程就象马拉松全程一样足够长,你起跑的时候站队后一些不怕,前一百米、一千米落后不怕,只要你有耐力与速度,中途不掉队,你完全可以跑赢站位前面的人,你将在职业发展中胜出,这才是大学生就业应该认知的道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