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上游互动丨南岸警察故事(9)丨我看见了一个团队在和世界说话——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

好句子 2011-07-02 12:22:04
相关推荐

我看见了一个团队在和世界说话

——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为民服务纪实

常克

我在他们的眼睛里面,仿佛看见了无数的异域他乡,那些山川河流和古老的民俗文化风情。

那是五湖四海,是地球的另一端,或者是我们可以游历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很多人正在朝那些地方移动,或者正在回返——比如澳大利亚绮丽的自然风光,尼泊尔终年不化的雪峰和密集的寺庙群落,斯里兰卡的海滩、古堡和热带风情的动植物,希腊蔚蓝的爱琴海岸和落日、风车以及胜似迷宫的闾巷······

冬天的上午,天气越来越寒冷,我从大厅外面朝里走。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警官们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有魅力的时候。那种魅力来自于他们的眼神,还有跟每一个申请人说话的声音。

那几天,我一次次走进在南岸区公安分局上海城出入境办证厅,忽然就觉得,我看见了一个团队在和世界说话。

一、相似度极高的记忆

我是第一次见到张渝。

的确有这种感觉:看见张渝,如同目睹一束温暖的阳光从树梢贴过来,让人心灵都热乎乎的。

1971年出生的张渝,同事们都叫她张姐。虽然她在这个团队中年龄还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老大姐,但这一声“张姐”里面,含了钦佩。

80后的胡小东警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张姐的故事。

有一位婆婆,她的小女儿嫁到香港居住,女婿因为生病在香港住院,婆婆的小女儿要出去打工挣钱,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子没人照顾,婆婆大女儿就从重庆到了香港,帮助打理家务,照顾小孩子。按照出入境管理法,姐妹之间探亲只能够签三个月一次,每次在港停留时间不超过14天。就这对姐妹而言,姐姐签注到期之后,就得回到内地,在重庆或者在深圳居住,然后再重新签注。

婆婆的大女儿选择回到深圳,然后把证件寄到重庆,由母亲来代签,然后五个工作日之后才能够取。这就出现一个矛盾:大女儿回到深圳期间,香港的小孩子没人照顾,同时还要产生住宿费用。

2017年年底,这位婆婆第一次来办代签,由于心急,又不懂得相关规定,她一来就要求立即办好,她要马上取走,根本不听警官解释。最初那几次,只要有一点点不满意,就开始骂人,大吵大嚷,又哭又闹。

在胡小东的记忆中,这位婆婆前后来过十多次,主要是由张渝接待的。

从常理看,婆婆做得确实很出格,但张渝却一点没有气恼,而是实实在在的换位思考,每一次都和颜悦色为婆婆服务。一方面给婆婆讲政策规定,一方面让婆婆提供女婿在香港的重疾病证明,抓紧向总队申请为她开辟绿色通道。自那以后,婆婆每次来上海城大厅,都指名点姓找张渝警官。

考虑到婆婆家庭的特殊情况,整个支队都为她开通绿色通道。婆婆后来每次到大厅办代签,还把快递员也叫上,在不到两小时内,审核、详录、制证等环节都优先办理,马上办完,马上快递。

整整一年多,婆婆从最先的吵吵闹闹,到慢慢的欢欢喜喜,态度巨变,经常称赞这里的警官确实是为老百姓作想,还买了瓜子花生请警官吃,还送了锦旗。

副支队长邹琅说,你去看群众在留言簿上的留言,很多人对张渝给了最好的评价,从一件一件的小事这么积累过来,用心、细致、负责,这在张渝身上体现得特别充分。

实际上,在南岸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张渝是每一个人的缩影,或者说,每一个人都有和张渝相似度极高的记忆。

那也许就是一些片段,一些零散的人和事的影子,实在细碎,实在微不足道,实在千篇一律乃至一闪而逝。在采访的时候,我问过支队中的不少人,希望挖出比较闪耀的事迹,但他们几乎都在认真思索过后,告诉我,自己的工作真的很普通,确实说不出啥子阵仗翻天的事情。

窗口服务工作,怎么看都是普普通通,很难出彩。但甘于普通,坚守普通,将普通做到一丝不苟,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下来,这样的普通就有了标杆意义。

在支队长刘芳无意中给我聊到的一个话题中,我第一次发现,出入境管理工作其实是千头万绪的,是繁琐而慎密的,是热情洋溢的,更是需要情怀与坚守的。

刘芳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在我们这里含义是多方面的。这个工作做久了,支队多数人有职业病,腰椎,颈椎都不好,经常都要去做按摩或理疗,贴些膏药之类。比如张渝,前段时间因为颈椎病、腰椎病的原因,利用休息和补休时间看病,每天还要打针灸,两只手到处都是针眼,但她一点都没有耽误自己的工作。张渝的工作无投诉、无差错,前者是责任心、态度好,后者体现的就是工作质量。

由这段话,我开始体味他们背后的工作强度。

想起刘思婧告诉我的,经常是一个上午没有去过一趟厕所,也没有喝过一口水······下班回家,躺倒在沙发上,一句话都不想说。

快人快语的程利萍则说,把申请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笑脸相迎,我们都能做到。但是遇上性子急甚至不讲道理的人,老实说,我心里也有委屈。

出入境管理工作看上去是简单的,实则很难。难就难在每一天都不能懒怠,每一刻都不去报怨,每一秒都不会泄气。

二、警官的温情

有一个数据,让我顿生感慨:南岸区出入境管理支队一共有两个办证大厅,一个是上海城出入境办证厅,面积230余平方米;另一个是茶园大厅,面积800余平方米;支队出入境证件受理量连年位居重庆市区县第一,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受理量一半左右。

这就意味着,每一天来的人络绎不绝。

至少在我去上海城出入境办证厅的那几天,人来人往,全天至少不低于五六百人。但事实上,这根本只算得小儿科。真正的打拥堂,是在每一年或者每一个月,那几次办理高峰期,每一天七八百人,甚至近千人来提交申请或取件,已经形成了规律,大厅堪称摩肩接踵,嘈嘈切切,人头攒动。

其中最神奇的一天,是在2013年7月1日,一个数据让他们刻骨铭心:1024。

正值暑期,加之学生办证量陡增,从上午开门到晚上九点半,进进出出全是人。有的申请人拿了号,一看人实在太多了,索性出去吃饭去了,有的干脆都把电影看完了再来,有住得近的,居然优哉游哉穿着睡衣就来了。一天下来,受理签证数达到1024人,为同日全市之最。

支队长刘芳回忆说,对那天的印象太深了。当时没有简化手续,没有高科技运用,所有工作都是靠人工堆出来的,中午不休息,晚上轮换吃饭,就像流水线。

出入境管理工作专业性极强,对体力同样是个考验。换言之,除了对每一个人的政治觉悟、组织纪律、大局观念都有要求外,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不计较、不松懈,真正为群众作想、热情服务,是需要韧性的。

“出入有境,服务无境”“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微笑服务”“一次性告知”“首接首办”“只跑一次”“业务未办完,窗口不离人”“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些工作规范既是承诺,也是目标,更是他们提高窗口服务效能的真情告白。

警力跟着警情走,根据群众申请量的变化,每天及时增派警力,不断疏通引导、照相、受理等服务大厅各个流程的进程,缩短群众待办时间,这是实打实的,说了就必须做到,需要付出满腔热忱的服务精神。

服务这两个字,对胡小东来说体会尤深。

在通过市公安局出入境总队严格培训和考核后,他的语言优势愈益突出,成为南岸区的第一位签证官。

胡小东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换位思考,要有我是申请人的意识,做到急申请人之所急,想申请人之所想,这才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申请人服务。”

很多年前的那件事,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是因为,胡小东的用心用情,往往是一瞬间的条件反射。2014年4月16日,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黄广清老师给支队值班打电话说,学校将在5月27日组织30名师生到香港交流培训。平时学生学习任务重,不能在上课时间前来申办往来港澳通行证,希望支队能够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胡小东立即向支队领导作了汇报,放弃午休,为30名师生受理往来港澳通行证的申请。

这样的集中受理,这样的善解人意,对胡小东来说太多了,全凭主动性、自觉性和对他人需求的感同身受。也许胡小东自己都未曾觉察到,其实,这就是情怀。

2019年1月3日,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求助,他们和重庆市广益中学18名师生将联合组队参加4月在美国奥兰多举办的“2019啦啦操世界锦标赛”,师生急需马上办理因私护照。

求助是因为,参赛选手为行动不便的未成年学生,办理美国签证时间紧迫,学校对办理因私护照的流程、提交的申请材料很不了解。得知这个情况,胡小东赶紧跟学校对接,在报告领导后开通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服务。为了避免学校师生往返跑路,1月11日上午,胡小东和其他民警、辅警专柜受理,当天就完成了受理、详录、审核(审批)等工作流程。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制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1月14日,18名师生拿到了证件。后来,他们把全部感激的话写在一面锦旗上:“扶残助残是榜样,引领文明新风尚”。

耐心、细心、真心,这是很多申请人对胡小东发自内心的点赞,自从他2013年调入支队工作以来,从未因为证件出错让群众出入境受阻,达到了“零差错,零投诉”。

这里有一个细节很说明问题。

在出入境证件受理过程中,电子化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增加了指纹采集、手写签名、微信填表支付等新形式,有些老年人常常因为指纹脱皮和干燥难以采集,或者眼睛老花以致书写签名不规范,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机,不能顺利填表支付。胡小东从不着急,总是轻言细语地作指导,为老年人准备护手霜,老花镜,或者亲自为老年人微信填表支付,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护照和签证的区别。

每天数百次的讲解,让胡小东常常感到口干舌燥,腰酸背痛,患上了颈椎腰椎疾病。

胡小东曾经荣获“重庆市公安局个人二等功”“2015年度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民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三等奖”“重庆市公安局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度优秀公务员”等荣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把换位思考做到了极致。

而人们看到的,则是警官的温情。

三、怎样的情怀才可以使然

无意中听到过一个故事,我觉得挺新鲜,但对他们而言只是随口一说,觉得太正常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所有突如其来的出警,都是常态。

2019年国庆节,从9月30号到10月6日,副支队长邹琅值班。10月6日凌晨12点过,他突然接警,说上海城一间公寓房出现噪音扰民情况,一名哥伦比亚籍企业员工在组织派对聚会,影响了周围群众休息,有人于是就报警。

邹琅和一位同事、还有当地派出所一共四位民警到达以后,看到房间里基本上都是南美洲在重庆的留学生,一共是21个人。涉及到外国人,他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核实身份,如果无异常情况,则指挥其陆续离开,各回居所。在现场,要把这21名外籍人员身份证、护照通过手机系统来进行逐条核对,核完一人,放行一人,工作量相当大,一直进行到将近凌晨四点钟才结束。最终确认,21人都持有合法签证。

第二天早晨,他们继续上班。

这是常态。

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常态,好像对这两个字特别中意。我的理解,常态就是没有规律,常态就是群众需要时,随叫随到。

一句轻轻松松的“常态”谓之,有点举重若轻的意思。

我听说过一个小故事:2019年2月19日深夜11点过,支队接分局指挥中心通报,说韩国籍的柳女士与朋友来重庆旅游,刚才在南滨路不慎将灰色三星手机丢失,手机里有很多重要资料,加上记不得出租车车牌号,柳女士非常焦急。

支队外管民警迅速赶到南滨路派出所,协助进行身份核查和沟通交流,半小时后联系上出租车,很快在车后座下面的缝隙中发现了丢失手机。柳女士激动得连连对中国警官比心,用韩文深深的道谢。

这除了“常态”的温暖如春,你不得不钦佩他们的警务专业技能。

无论每一天有多少身影在面前流动,他们的眼睛,永远都会作出精确的辨识。他们明白,这个大厅连接的不仅仅有南来北往的人,更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是整个世界。

2019年3月25 日,胡小东发现的一起假结婚案堪称经典。

那天,一名俄罗斯女子和一名重庆男子来申请在重庆长期居住签证,他们之前办领了结婚证,看上去婚姻合法,各种资料也齐全。胡小东仔细观察,感觉他们的举止神态跟正常夫妻不一样,每个人的说法都有出入,就进行单独询问。结果发现两人之前也只见过两次面,结婚以后并没有居住在一起,是典型的假结婚。

俄罗斯女子通过旅游签证,来到中国。她承诺给男子一部分费用,男的和她结婚,她以此办理夫妻团聚类签证,每次可签两年,长期停留在中国做一些非法工作。

这场假结婚被胡小东在前台识破,俄罗斯女子随后被遣返回国。

每一天都保持全神贯注,这必须是常态。

最近几年,南岸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签发出国(境)证件及签注每年受理量都在12万人次左右,出入境窗口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常态”的细节与画面,在这些数据中犹如昙花,优美地一闪而过。

于是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团队能够把疲惫不堪的每一天,能够把自己多年来的坚守,很淡定的,用一句“常态”就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有一天,我问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问他们第一天来支队报到时的情形。原以为,时间太久,他们可能已经忘了。令我大感意外的是,居然每个人都记忆犹新,甚至连日期都说得准确无误!

90后的吴佳玲说:第一天来报到,看到大厅很多人,心情很紧张;

80后的杜璐说:我是2018年3月5日报到来的,看到大厅堆满了人,第一个印象就是,他们在咨询台忙得说话都说不过来,申请人全部都把他们给包围了。有点儿担心,以后自己怎么能够应付得了。

80后的陈欢说:我是2017年7月11日上午报到的,来到陌生的环境,感觉办证人比较多,以前办什么证件是自己到别人那里去办,从今以后是别人找自己办,感觉角色转换了;

80后的石胜尧说:我是2015年6月1日来的,报到之前,心里面特别兴奋和激动,还特别理了一个发,让自己形象好看一点,甚至漱口都漱了两次,因为听说这项工作要和群众面对面。看着领导和之前的同事都轻言细语地和群众做解释和交流,我就在想,以后我能不能够胜任,我能不能够很快就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能不能有这个耐心来对待这些群众,因为之前我是做其他警种的,确实有些担忧;

70后的刘思婧说:我报到时间是在2010年8月5日,报到的第一天,觉得有点意外,设施没有现在这样好,没有叫号机,也没有引导牌,就像菜市场一样拥挤热闹,感觉人山人海的;

60后的程利萍说:2010年7月20日我来到支队报到,第一天也是觉得人很多,自己什么都不懂,就是从咨询台的收材料开始做起。人多到什么样子呢,申请人递交材料的时候,我们完全是零距离接触,一个上午下来,嗓子都是哑的,下班回到家里根本就不想说话······

副支队长邹琅之前是搞交巡警工作的,调到出入境管理支队两年多,他对自己第一天报到的印象是,这个地方学问大,我得抓紧学。

支队长刘芳清楚地记得, 2010年5月22日,自己是从当时的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调到南岸的。她反复告诫自己,对工作要热爱,要富有激情,要以身作则起好表率作用,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再大的困难都要去克服。

刘芳19岁参加工作,就是从基层派出所开始的,从警之时就耳濡目染前辈风范,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事不便,老一辈民警的优良传统影响了她几十年。在南岸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刘芳不忘初心,为带好这支队伍想了很多办法。

——我后来终于明白,记得住第一天,他们就记住了自己曾经的誓言。

南岸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有民警21名,警务辅警26名,其中女民警、辅警34名。支队群众满意度测评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先后荣获“重庆市巾帼文明岗”、重庆市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2017年度重庆市公安出入境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18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一直觉得,大凡先进,总有特别闪耀的那种光芒,至少也是一道不寻常的靓丽。然而在上海城出入境办证厅,我这种日常化的预设完全被颠覆。我开始意识到,其实更多的时候,先进往往被淹没于细微、于凡小、于几乎一晃而过的平凡瞬间,只不过,这恰恰就是先进之所以自带光芒的真谛。

对南岸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而言,他们的光芒就是他们的情怀,那种对人民群众孜孜不倦、始终报以体贴与微笑的情愫。

因而他们当得起所有的荣誉——无论一个团队,或者其中的一个人,能够把琐碎做成精致,把普通雕为奇异,把日常叠成风景,那该有怎样的情怀才可以使然?

在南岸,他们伫立的地方被形容为“国家窗口”,他们目送无数同胞走出国门,同时迎迓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就是说,他们每一天都在和世界对话。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他们的情怀,打动了从他们面前经过的越来越多的人。

上游互动丨南岸警察故事(9)丨我看见了一个团队在和世界说话——重庆市公安局南岸区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队为民服务纪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