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辛弃疾一首词 用短短44个字写尽愁与苦 成就经典

好句子 2011-06-23 09:23:49
相关推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人物,都说只有学好了诗才能做好词,而辛弃疾却是个例外,他诗写得一塌糊涂上不得台面,但其词作才华却是震古烁今的。

在宋代那个词人百花齐放的年代,辛弃疾不善于诗却能成为词坛领袖,成为豪放派的掌门人。

除了文学上的成就,令大多数人想不到的是,辛弃疾还是宋朝著名的将领,要知道他可不是羽扇纶巾,坐镇中军的元帅,而是实打实冲锋陷阵的将军。

而辛弃疾最著名的一战,便是带着五十几个人冲进敌营,活捉叛贼。这一战,是辛弃疾的胆识、谋略过人的体现。也是通过这一战,成就了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英雄之名。也是这一战,使得辛弃疾名声大噪,使得金人对其闻风丧胆。

豪放词人的婉约词

辛弃疾词风豪放,有豪放派掌门人之称,也许他豪放的词风,便是他在战场上的霸气的延续。辛弃疾是南北宋时期写词最多的作者,共有六百多首作品流传至今。

但这位豪放派的掌门人,作起婉约词来,也是得心应手丝毫不输于柳永等婉约派宗师级的人物。说起辛弃疾的婉约词,就不得不说说《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了。

这首名叫《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词,一共才短短的44个字,但却写尽了人间的愁苦,可谓是千古绝唱。而且这短短的44个字中,竟然就有三句是千古佳句,被广为流传。

而这首词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这首词到现在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八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个诗词名家对其点评过。我想这并不非这首词不好,那些名家不屑于点评,反而说明这首词太好了,而无人敢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其中"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三个句子,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这首词的词牌《丑奴儿》,是词牌中非常难写的一个,整首词只有44个字,而其中的难点便是中间的两句反复。看似简单,但越是精炼的词牌越是难写。

这首词描写的,是辛弃疾在带湖附近居住时的情景。那时候他日子十分悠闲,但他内心有却是痛苦地,想到了自己年少的时候不用发愁的日子,内心非常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开头第一句就是千古名句。正当年少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看向远方。跟许多的少年郎一样,这时候作者写这个词,是为了写忧愁而写忧愁,爱登上高楼,不过是想表达愁绪,模仿先人而已,登楼寻找写作灵感。

词的下半部分是把曾经和现在进行对比,写出他经历了很多坎坷,内心非常忧愁,非常凄凉。,尝尽了忧愁滋味的他,心中还是无法把这愁苦化开,对于这些忧愁,想说却又作罢,看来作者已经发愁发到了深处。

最后的几个字是整首词最经典之处,也是千古绝唱式的句子,心中的愁绪,都变成了凄凉。辛弃疾用非常简便的语言和非常洒脱的落笔,看起来轻松,但是欲言又止的感觉,让人十分回味。

整个词都是在写愁,直爽的其中又透漏着婉约,非常的经典。辛弃疾的很多作品都喜欢借用典故,有很多都是一首词连用非常多的典故作成,但是这首词其中却没有一个生僻的字,也没有一个典故,在他的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

结语

在创作手法上,这首词的写法,跟当时的主流写法有所不同。宋人写词,都是先写景再表达情感,或者是一边写景一边表达感情。

但是这篇全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跟当时主流风格差距比较大,也许这就是辛弃疾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