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中华文化引领人类文明的硬指标:让更多的人学会“无为”思维模式

好句子 2011-05-15 07:57:54
相关推荐

中华文化引领人类文明的硬指标:让更多的人学会“无为”思维模式

专栏导语被通假字通假过的通行本《道德经》,并不是老子的《道德真经》,把《道德真经》从通假字中解放出来,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道德真经》。

我们在本专栏的第二篇文章中,为大家解读了老子对“重叠结构世界”构成的详细论述与图解。

请看上图,这可能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唯一最直白的对“重叠结构世界”构成的详细图解。这就是很有名的“道生一”篇中所描述的情景。

之后,我们在第六篇文章中,为大家揭示了“重叠结构人体”中的一种全新“心理←→行为”模式。

请看上图,这张图揭示的是“欲神不死”、“圣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的内涵。在通行本《道德经》中“浴”字被“谷”字通假了,“省”字被“姓”字通假了,幸亏在《帛书·老子》中保留了“省”字。“圣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这句句子的意思,就是在讲述一种全新“心理←→行为”模式。

在通常情况下,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是以“显性人(物)体”为主导,操控整个“重叠结构人(物)体”。

但是,经过“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以后,练习者会进入另一种全新的“心理←→行为”模式,“感知的主体”能摆脱“显性人体意识”与“隐性人体意识”的掌控,进入“隐性世界”感应“系统自动力”。

在“感知的主体”感应到“系统自动力”的同时,“潜意识”会操控“隐性人体”同步顺应所感应到的“系统自动力”。

这样,“隐性人体”就成为整个“重叠结构人体”行为的主导,而“显性人体”只是跟随着“隐性人体”在行动。

“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在这种全新“心理——行为”模式中的关系,就好比“衣服”(显性人体)与“衣架”(隐性人体),“衣架”动,“衣服”也动,“衣架”不动,“衣服”也不动。也就是说,决定“行动”的意识与力量,都来自于“隐性人体”。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却是《道德真经》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老子在《德经》第一章的第二句中,就对这种全新“心理←→行为”模式进行了极为详细的介绍。

《德经》第一章的第二句原文:

帛书甲本: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帛书乙本: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上仁為之而无以為也。上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冫應}也,則攘臂而乃之。王弼本: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注:上文中〔 〕内为帛书版残缺字。{冫應}为一个字,因字库中缺字,用{}表示】

一、“无為”不是“無為”

在解读这段句子之前,我们先要为大家理清几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无為”。

我们对“无為”的理解,基本上都来自于通行本《道德经》中的“無為”。因为推广使用简体字的原因,“無為”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无为”,“无为”的“无”字恰恰是《帛书·老子》中所用的正体字“无為”。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分析了“无”字。“无”字是甲骨文“元”字的变化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感知的主体”摆脱了“显性人体意识”与“隐性人体意识”,进入到“隐性世界”中。

所以,“源头甲骨文”字义的“无”字,并不表示“没有”的意思,与“無”字没有任何关系,二者是不能通假的。“无為”与“無為”也是二个字义完全不同的概念。

【现在只需1元,就可购买本专栏《解放“道德真经”》,跟着老子学习“心智系统转换”】

【关注“心智玩家”,踏入真正“老子的世界”!】

打开百度App,购买专栏解锁全文

打开百度App,购买专栏解锁全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