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宝宝本来说话很利索 但突然发现变得有点“口吃”了 是什么原因?

好句子 2011-04-29 19:57:14
相关推荐

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大多发生在学前儿童。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通称结巴。包括发育性口吃、病理性口吃。发育性口吃是指开始于儿童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口吃。一般来讲,儿童在2-4岁时,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成熟,掌握词汇量有限,不能流利连接语音和词语,经常表现说话重复或拖长一个字音或短语中的一个词,出现发育性口吃。其中3岁左右的孩子最多。

“口吃”形成的原因:

1、模仿:据统计,70%的口吃是由于模仿形成的。其发病时间一般在10岁以前,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发音的最佳时期,模仿能力极强,同时,神经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在这时期受到口吃的影响,就可能患上假性口吃。这时,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制止,一般能纠正过来,但一些家长采取奖励或急于求成的话,就会变成真性口吃。

2 、惊吓:儿童时期由于惊吓而口吃的不在少数。有的父母过于严厉,幼儿太顽皮或做错了某件事时,就对他们厉声地呵责。尤其是在幼儿说错了某些话时,突然地大声呵斥使他们受到惊吓,从而变得口吃起来。另外,环境的惊吓刺激也可能导致口吃,如父母间的吵闹、发脾气都能使儿童在语言上突然发生口吃。

3 、发展不平衡:在两三岁到七岁之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的表达和表现欲望逐渐增强。但此时由于语言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儿童的思维能力、词汇的掌握和组织句子的能力都在发展阶段,这使他们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感到困难,说话过于急躁、激动或紧张。儿童急于表达时,造成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但表达能力却跟不上,思考与说话的速度无法配合,从而出现较多的口吃现象。

4、父母要求过急: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快有慢,有的未满周岁就能说出简单的语言,也有的两岁后还不能找到适当表达方式。有些爸爸妈妈过于心急和敏感,把幼儿学话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看作是口吃。当幼儿学话时,作过多的矫正,或进行斥责、嘲笑。爸爸妈妈的这些表现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副作用,使他们对自己说话也产生不满和紧张感,从而回避一些普通的交谈和某些特殊的场合,口吃现象也逐渐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5、强行纠正“左撇子”:人们常常把控制说话能力的脑半球称为优势半球,习惯于使用右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左侧,习惯于使用左手的人优势半球在右侧。如果父母、幼儿园老师强迫左手优势儿童(俗称“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就有可能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出现口吃。

儿童口吃的4大表现

1.难发性口吃:第一个字发不出。

2.连发性口吃:第一个字重复。

3.中阻性口吃:说话途中一个字发不出。

4.重复性口吃:无意义重复发声,重复发出与词句无关的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