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一直以来 你可能都是在“假学习”

好句子 2010-11-22 22:04:56
相关推荐

文 | 一只海马

工作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养成的一个回报率最高的习惯就是阅读了,这习惯是在工作后才逐渐养成了。

读了这么多年书,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认真想过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只知道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然后找工作,这样的日子持续到了第一份工作。

因为学的是英语,当时一心想做好外贸销售,谁知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做了半年的销售一直没找到跟客户的感觉。

好在良心上司觉得我还有的救,把我内部调岗到市场部门,这时候我才开始有了学习的危机感,来到新的岗位,我第一个任务是,做下SEO吧,我马上开始有各种疑问了:

什么是SEO?

SEO有什么作用?

怎么做SEO?

……

怎么办呢?好在当时的部门经理,非常热爱学习,在他的办公桌上常常都放着一本书,偶尔都会看到他随手翻一番,然后继续工作。

哦,原来是这样,学习的火种开始点燃,我上了当当网购买了第一本我真正需要的书《SEO攻略》

学习,要有量的积累

以上就是我开始读书的契机,我读书的原动力的就是为了获得我工作必要的知识,因为那一次调岗让我危机感倍增,我觉得如果做不好现在岗位的工作,我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读书从此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开始主动去寻找我需要的书籍。

为了能随身携带,当时买了个斜挎包还特意量了尺寸,要求能放下我最近在看的书。我感觉那一本本书就像武林秘籍一样,让我感到很充实,直到出现了另一个危机。

学习,要有质的沉淀

书是读了很多,发现看的时候好像热血沸腾,但是过后感觉跟没看一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个感觉。

但是当时读的第一本书却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呢,因为有实践。

实践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我读第一本书是一边看一遍实践的,所以记得牢固。但是有些书看完是没办法实践的,那要怎么办呢——对,记笔记,这个对当时的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发现。

记笔记的方式,从一开始的在书上圈圈画画,到写小标注,到后面能够逐步能写几十个字的小结,后来还专门买了记录读书笔记的笔记本,一边摘抄重要的句子,一边写一写读书感悟。

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我开始用上了云笔记本,这个真的是质的飞跃。

有了云笔记本,我所有的笔记都可以保存在云端,随时查阅,调取,补充,真的是太方便了。关于这个工具,大家可以用有道笔记,当然,印象笔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看个人喜好。

碎片化时代下的学习焦虑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信息泛滥、信息爆炸的时代。无人幸免,我们都加入了这场浪潮中。

我设想很多人每天的场景是这样的:每天起床听听一分钟的罗辑思维,上班路上听下喜马拉雅,下班听下得到,睡觉前刷刷公众号,然后自我感觉很充实,第二天醒来,焦虑满满,还在想昨天到底学了什么,管它呢,继续重复昨天的动作…

我其实不排斥像得到、喜马拉雅等这类型的新兴知识产品。

相反,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途径,但是学习一定要回到母体,这个母体就是我们自己,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你不能满足于总吃着别人给你做好的知识快餐,长期吃一定会引起营养不良,还会引发并发症——知识焦虑

有人说,我也想好好学习,但是我没时间呀。

目前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确实很难有大块时间可以专注去学习,我们的时间被分散,我们的阅读变得碎片化,我们注意力被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媒体占据。

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深度学习,你可能每天看了大量的文章,但是你终无所获,于是决定看更多的文章。

碎片化筛选知识,块状化解读知识

那么,碎片化的时间,我们要如何高效使用呢?

碎片化的时间,比如等公车,地铁换乘等时间,我们可以刷刷各种媒体,主要任务是快速获取最新的信息,同时找到需要的深度阅读的内容,并做好标记。

块状化的时间,这里我先普及一个我认为块状化时间的最小单位——25分钟,

这个概念我主要参考时间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番茄工作法。该工作法建议以25分钟作为一个番茄钟,一个番茄钟只专注做一件事。

这个25分怎么用呢,我一般用来认真解读2~3篇文章。

也许你会说,天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说每天只是看2~3篇,我会不会很快被时代所淘汰?

我很认真负责任的告诉你,不会的,但是这2~3篇不是快速浏览,而是要深度去解读。

前面我说过,用碎片化的时间筛选知识,在这个阶段其实你已经看了很多的文章,那么每天你只需要抽出25分钟的时间来深度学习你收藏下来的文章,就算是一篇,我认为也是有价值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下面我用印象笔记为例,来说说下我们如何来深度阅读公众号的文章。

第一步:账号绑定

首先我们需要先注册一个印象笔记的账号,然后在微信中找“我的印象笔记”这个公众号,在账

号的最右侧的菜单栏中找到“账号信息”这个选项进行账号绑定。

第二步:文章收藏

打开任意一篇公众号文章,点击右上角的“…” ,在弹出的界面点击印象笔记的图标就可以了,这样你的文章就会被收藏印象笔记中

第三步:文章解读

打开印象笔记客户端(推荐使用PC端的),找到你收藏的文章,对其中的重要内容划重点,用醒目的颜色进行高亮的标注。

接着在你标注的文字的下方插入一个1*1的表格,写下你的理解和反思,可以是赞同的意见,也可以是相反的意见。

这一步是你和作者对话,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在文章留言给到作者,或者转发朋友圈,同时加上自己评论。

走上学习的快车道

通过以上的方法,你将进入学习的快车道,虽然每天只有2~3篇文章,但是一年积累下来就有700~1000篇文章的深度解读,同时你用在线笔记管理起来,你还可随时查阅,补充,反复阅读。记笔记的习惯,将会是影响你一生的好习惯,你 get 到了吗?

阅读终归也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1000 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我们也不必强求同一个文章我们都要有相同的理解,能让我们有启发,引发深入思考就是好的文章,我们应该放弃浅尝辄止,碎片化的“假学习”,进入到细嚼慢咽,块状话的“深度学习”。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