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中年40学庄子:道家高人4句话 告诉你人生得势 生活幸福的秘诀

好句子 2010-11-14 06:56:52
相关推荐

一是修身,提高个人修养。

庄子曰:

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谁能了解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如果你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就触摸到了道的边沿。天府,天上的宫殿,比喻道的渊源。为什么叫渊源?渊,深渊,注焉而不满,水流怎么注入都不会满;源,源头,酌焉而不竭,酌酒,慢慢饮酒,比喻怎么往外舀水都舀不尽。这就是佛家说的“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渊源里面的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不知道,这就叫“葆光”,葆,永葆青春的葆,光是光辉、光明,葆光就是让光辉永存。

人谁能光辉永存?再大的人物,也不过“各领风骚数百年”,因此道家讲究出世修行,在他们看来,入世的一切功名利禄都难以长久,因此不值得追求。这就是道家个人修行的学问,也称为“内养之学”。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也是第一位的,佛家有大小乘之说,小乘修自身大乘度世人,因此也可以看出儒释道三家的渊源极深。怎么才能“葆光”?得势的人,怎么样才会永远不会失势?接下来,庄子通过两则小故事,进行说明。

二是仁慈,保持怜悯之心。

这个故事,讲得是尧舜之间的一场对话。

一天,尧问舜,我想讨伐宗脍、胥、敖三个国家,因为他们总不听招呼,我教化他们没有用。可当我做决定的时候,心里很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家,本来是不听话被赶到蛮荒之地的家族,是我们的同胞。如今,他们身在边疆,过着野蛮、未开化的苦日子。你心里过不去,是你心里仍然把他们当作同族,不忍心的缘故啊!不忍之心,这就是仁慈。

三是谦让,善于兼容并包。

这个故事,讲得是两个修道者之间的对话。

啮缺和王倪,都是古书中记载的高人。有一天,啮缺对王倪说:你懂得道吗?王倪回答:不懂啊。那你知道你为啥不懂道吗?不懂啊。你这也不懂那也不懂,难道“道”这种最高的智慧不存在吗?还是不懂啊。这就叫“一问三不知”。王倪真的不懂吗?他只是表达了一种道不可言、不可说、玄之又玄的境界而已。接下来王倪反问了:你哪里知道,如果我回答知道,其实代表了我不知道。如果我回答不知道,其实才代表了我知道呢!换句话说,一个不懂的人,总爱不懂装懂;一个真正懂的人,才不会随便乱说呢!

王倪又说:让我问问你,人类经常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患上风湿而死去,泥鳅经常在湿泥里钻,泥鳅咋没事?一个人被绑在高高的大树上,会恐惧害怕得不得了,猴子经常在树顶跳跃,猴子咋没事?人类爱吃饭菜,麋鹿吃草,大蜈蚣吃蛇,老鸹爱吃老鼠,这四样比起来,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美味?猿猴把犏狙当配偶,麋喜欢与鹿交配,泥鳅爱和鱼一起游。人类喜欢大美女,鱼见了美女却吓得沉入水底,鸟见了美女却吓得飞上枝头,麋鹿见了美女吓得急忙跑开。你说说,到底什么叫漂亮?既然她们这么美,为啥除了人类喜欢,大家都怕?以上,庄子借用王倪的话,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关于大道的见解看法。

四是不辩,远离是非纷扰。

从上面王倪对啮缺说的一段话,其实是庄子对我们大家说的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万物对天地的感受、感悟,局限于自己的眼光、境界,大有不同;因此导致了身体机能不同,生活习性不同,个人爱好不同。庄子为什么这么说?还是要证明“道不可道”、“不道之道”才是大道的观点。诸子百家,相互辩难,都自以为掌握了大道。庄子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知其辩!”意思是:我看啊,你们天天讲仁义、论是非,真理不是越辩越明,而是越辩思想越混乱。你们爱咋咋地,我啊,不懂,也不想参与这场无用的辩论。

花无百日红,好景难常在。道家却有不同的答案。通过庄子的话,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问题的答案:一个人在社会上漂泊,在事业上努力,在工作中沉浮,在生活中妥协,怎样才能永远得势而不失势?答曰:四步走,一是修身,提高个人修养;二是仁慈,保持怜悯之心;三是豁达,善于兼容并包;四是不辩,远离是非纷扰。能做到这四点的人,才会在人生长河之中顺风顺水,一路福运加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儒释道人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