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2022语文中考专题三: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抓住复习重点必得分)

好句子 2010-10-26 22:45:57
相关推荐

名句积累方法

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

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文句,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寓含哲理,令人深思。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凡是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篇)均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2、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意,理解文意。反过来能“见义知句”。

3、归纳积累

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类、理想类、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等)”。并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4、联想积累

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要求大脑中有“名句意识”:看到一个派别就联想到相应作家、诗人的名句;看到某个作家、诗人,就联想到他写过的名句;看到某篇文章、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联想到里面的名句;看到一个名句,就联想到和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例如:由范仲淹就能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见《游山西村》就能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造句积累

自己平时可以仿照中考题“理解型默写”的要求设置情境,运用名句写一个文段。把与内容、情感、思想相关或相近或相反的名句组织进去,这样既形成了系统,又灵活运用了知识。

1、注意生僻难写的字

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句名篇,但当时会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写,考试时极可能因为其中生僻难写的字而失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默写。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句中的“澹”“竦峙”极易误写。

2、注意同音异义词

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下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不仅知其发音,还知其意义。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句中的“涯”易误写成“崖”,“绝”易误写成“决”。

3、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近或相同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词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如: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这句中,“尽”易误写成与之意义相近的“进”。

4、注意具体语境

考试时还应将名句名篇考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品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记效果。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一句如果不联系“晴空”和“云上”这两个语境,就会容易把“霄”错写成“宵”。第二句如果不知道“汗青”是史册的意思,就会把“汗”写成“汉”。

5、注意语句的顺序

不少名句的语句即使顺序颠倒,意思也大致不会改变,很多同学复习识记的时候未能注意到这点,答题时就白白丢了分。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

这三句极易出错,稍不注意就会错把“春色满园”错写成“满园春色”,把“淡妆浓抹”错写成“浓抹淡妆”,把“歌诗”错写成“诗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