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完美关系》邦尼被打:到底什么时候 我们才能真正的“站起来”

好句子 2010-09-26 02:27:28
相关推荐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孝道”是很重要的一条,“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更充分表明了,“孝道”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有多么的重要。在中国的社会里,无论是旧社会,还是新时代,无论一个人的成就有多高,只要不遵守孝道,就会有无数的人戳他“脊梁骨”。

相反的,父母无论如何对待儿女,儿女最后都会被劝“他是你的父亲/母亲啊”。好像就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任他们摆布,任他们使用一样,好像如果我们选择不原谅,就是“不孝不忠不义”之人似的。

在我的印象里,由古至今,作为儿女反抗最为激烈的,是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样的反抗,依然被打上了“不孝”的罪名。

我们不是神话人物,不是哪吒,我们不可以这样做。但是我们也不是一个“工具”,更不是一个没有意识的“傀儡”。

在如今“自我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候,面对原生家庭的痛,我觉得我们是时候“反抗”了,我们是时候“站起来”了。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实质伤害有两种。

一种是生而不养,儿大“吸血”,另一种则是错误的爱。

生而不养,儿大“吸血”这种父母大部分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重男轻女,极度的重男轻女。

认为女儿就是“赔钱货”,就是没用的,早晚要成为“泼出去的水”,儿子能“传宗接代”,能守在跟前。所以对女儿极度的不好,对儿子宠到天上。这极大的落差,在小时候就会对女儿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前两天在看《完美关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桥段,让人极其愤慨。

邦尼的男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邀请她的妈妈还有弟弟来上海做客,可是他却不知道邦尼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差点因此让两人分手。

邦尼的妈妈与弟弟,一个将自己当成邦尼如今情况的大功臣,一个是根本没有将邦尼当姐姐的弟弟。

生日礼物,邦尼还没接到,弟弟就抢来拆开,看见是个电子相册,随手还回去,嘟囔着“也不值钱啊”,之后就去摆弄蛋糕。

饭桌上,妈妈提出要邦尼拿出十万块钱帮弟弟交学费,邦尼拒绝。面对妈妈的道德绑架,邦尼说:我上大学的时候,你给过我一分钱?恼羞成怒的妈妈立刻打了邦尼一嘴巴。

两人被赶走时,突然变了一副神情,弟弟变得腼腆懂事,妈妈变成了一副慈母模样。我当时就怀疑,这是拿错剧本了吧!

生而不养,儿大“吸血”,就是这个模样。旁观者作呕,当局者无奈,但他们还在“道德制高点”。

错误的爱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都是为你好,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我能害你吗?

还有一些,我就不多说了。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很眼熟,是不是在你面对抉择的时候,需要拿主意的时候,这些话就会响起。虽然它们的背后是父母的“关心与爱”,但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儿女的,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有多少人,在选择大学的时候,总是被“牵着鼻子”走,他们的建议虽说是建议,但都带着不允许拒绝的意味,好想拒绝之后,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我知道他们的人生阅历多,我也知道他们真的是真心为我,但不考虑自己的内心,只考虑当下的就业情况,真的能将这个选择做好吗?

我有一个朋友,是女孩,很喜欢电脑,就我们当时那个年龄的人来说,对于电脑,她简直无所不能。

她准备找一个计算机专业,好好学习,但是最后却报了一个师范专业。因为父母说女孩子玩电脑不好,师范毕业当老师,铁饭碗也不累。

就这样她毕业之后,考了一个老师,现在是朝九晚五的生活,无比的安逸。我曾经问她,还玩电脑吗?她说不玩了,脑子跟不上了。

其实我挺期待有一个“电脑玩的很好”的朋友,可惜……

原生家庭给我们的痛,可以延续到我们“进棺材”,如果我们不能勇敢地站起来,不能正面的反抗家长的“强势”,那我们在他们面前永远是“弱势”的,永远“站不起来”。

我们是时候“反抗”了。

但“百善孝为先”的意识,永远不会从我们的脑子里被剔除掉。

他们是给我们生命的人。还是那句话——可以反抗,但不能暴力。

对于第一种父母,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过错。做为儿女,虽“孝”,但不能“愚孝”。

我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个体,我们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有自己的回忆。而回忆中的事情,会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自己。

我们不能随便就原谅,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局面是他们的责任,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失误负责,就算他们是父母也不例外。

就像《完美关系》中的邦尼,把她所有做过的,都摆在她面前,让她知道,自己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让她明白,因为她的失职让自己遭受了多少罪;让她知道,自己有多少期望落空。

对于第二种父母,我们要做的是——直面。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将小象从小就绑在一个木棍上,小象小的时候,没有力气,挣脱不开,等长大,也就放弃挣脱这跟木棍了,尽管它只需要稍微一用力,就能获得自由,但是……

儿女其实也与这小象差不多,小时候父母都是对的,不需要怀疑,长大之后哪怕心中有了自己的世界,也会本能地对父母产生畏惧,对他们的决策只敢“非议”,不敢直面。

但我们是需要直面的,如果不能直面父母,不能当面说出自己的意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永远不能真正“长大”,永远不能摆脱“他们”。

不过,我们的“长大”,则意味着他们的“老去”,对于这两个会一直爱我们的人,我希望大家也能“爱他们”一生。

他们爱我们,所以当我们真的勇敢“直面”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在心中对我们认可,对我们鼓掌,哪怕听不到,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从他们之后的行为中,我们也能感觉的到。

其实父母与儿女本不该有“战争”,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辈子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声“抱歉”,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待我们说一声“谢谢”,可惜我们都没等到。

既然如此,让我们做一个“主动”的人吧,谁让他们是“父母”呢,谁让我们那么“懂事儿”呢。

你说对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