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一场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好句子 2010-09-14 19:07:31
相关推荐

来源:中国国防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左庆莹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庆军地多部门联合举办让烈士回家活动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走进红岩英烈的母校、家乡,传承红色基因,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绽放光辉——

一场穿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杨青江刘雪莲记者左庆莹

从嘉陵江边到黄浦江畔,这曲英雄史诗,依然激荡,深沉回响。

4月2日,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暨革命烈士精神进校园报告会在上海复旦大学拉开帷幕。“上海活动只是第一站,今年内,让烈士回家活动将继续走进四川、江苏、陕西等地,将310位红岩烈士的事迹、史料送回他们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让他们的精神在年轻一代中发扬光大。”负责承办此次活动的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介绍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日,记者走近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聆听者,感受活动的内涵魅力,探寻如何有效引导新时代青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做好追梦者和圆梦人的方法路径。

有温度的历史讲出来

3段感人至深的故事、153件烈士相关文物史料、60分钟的宣讲、2小时的话剧……穿越70多年的时光,13位上海籍的红岩英烈“回到”了他们曾经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他们的名字在这块土地上再次流传开来。

无论是作为中学生必读名著《红岩》,还是经典的影视剧人物“江姐”“小萝卜头”,红岩英烈都是大众所熟知的,如何让观众触摸先辈们真实的“血肉与灵魂”,激起新时代青年人的情感共鸣?讲了19年王朴烈士故事的红岩联线金牌讲解员刘帅说,这一次“送王朴回母校”的活动,让他打开了新的视角。

“在抗战胜利初期,社会上的有志青年都如在座各位一样,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何在?二是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王朴烈士也不例外。”来沪之前,刘帅便为此次讲解定下了方向,讲述一个有血有肉的、有理想追求的大学生的故事:“王朴出生在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家庭,5岁就入读私塾,而后考进复旦大学新闻系,在当时也是一名‘高富帅’,他的家庭给了他选择出国留学的机会,但他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他通过《新华日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而后又查找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1946年王朴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英雄们不惧怕死亡,但也从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也渴望并争取着逆袭成功!”活动结束后,2018级历史学系的沈欣怡在留言簿上这样留言。她告诉记者,先烈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她备受鼓舞,尤其是了解了胡其芬烈士撰写的《最后的报告》更让她深感钦佩,“报告所做时间在第一批、第二批烈士遇难之后,当时江姐等人已经牺牲,胡其芬沉痛而清晰地记录了国民党的罪行,并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营救意见。她真是令我敬佩,简直就是我的偶像!”

此次红岩联线还带来了费巩烈士与妻女合照、何柏梁烈士狱中收条、王朴烈士手迹等实物和图片资料,组成红岩英烈事迹展,摆放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中,让师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和理解红岩精神。

可触摸的历史送上门

“时代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理解有人担忧英烈先辈与今日青年是否存在代沟的问题,而我们就是要‘修补’这道代沟,让当代青年跨越时空差距去感受英烈精神。”本次活动组织方红岩联线社会教育工作部社教科工作人员付金梅告诉记者,她曾担任过5年的大学辅导员,这份经历对于理解当代青年兴趣爱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为了让历史生动起来,活动的演、讲、展等多种形式穿插进行。话剧《红岩魂》、川剧《江姐》作为“演”的部分,吸引了大批观众。“小说《红岩》家喻户晓,改编的电影、歌剧、电视等有很多版本,如何避免脸谱化的呈现,让青年学子易于接受,我们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全新演绎。”重庆市话剧院院长张剑介绍道,他们在《红岩魂》音乐创作中注入了流行元素,舞台上还采用了透明、超薄的LED冰屏。演到小萝卜头牺牲的一幕时,冰屏上五彩斑斓的蝴蝶展翅飞翔、如梦似幻,深深打动了年轻人的心。

4月下旬,记者在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下一步他们将陆续赴包括江竹筠故居、许晓轩故居、黄显声故居、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王朴烈士纪念馆、小萝卜头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地开展活动,以及走进红岩烈士曾经就读过的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通过系列宣讲活动、通过与高校共同成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共建基地,让更多年轻人重温红岩烈士的学习成长经历。

“我们拒绝说教,而是尽力再现历史,让一位位可亲可敬可学的青年榜样,走进年轻人中间,走进他们的头脑里。”重庆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重庆警备区政治工作局主任王治表示,近年来,红岩联线作为全国国防教育基地,每年不但有上千万游客慕名而来,而且全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把英烈精神送进学校、送进企业、送进军营、送进社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历史承载的信仰在传承

“学医后,很多人问我是否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我也的确曾感到过迷茫。”报告会后,2014级本科生吴松阳在会场里坐了良久才离开。他不同寻常的举动吸引了记者的关注,聊起对于这次活动的感受,他毫不犹豫地给出五星好评,同时道出了他的感受:“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到王朴学长的故事,他牺牲时比现在的我大不了多少,我不禁想象:如果他活在当下,是否也会像我们一样度过大学时光;或者我若出生在战争年代,是否有勇气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有他的指引,让我看到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我不孤单!”说完这句话,吴松阳背起双肩包,礼貌地与记者告别,他那略显稚嫩的脸上扬起了灿烂的微笑。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复旦大学宣传部部长周鹏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从开展至今,约有190支团队、4000余人次参观了展览,更有超万人次的网络浏览量,复旦大学和上海籍红岩英烈事迹展已经被同学们称为复旦校园最红展览。

“红岩精神的魅力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褪去的,就如同青年人的理想信仰永远熠熠生辉。”正在新闻学院念博士二年级的范佳秋,同时担任着硕士研究生的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红岩英烈事迹展在校园开展后,他几乎每天都来,观摩、拍照、查找相关资料,他告诉记者,经常能听到一些学弟学妹们讲“怀疑人生”,常常讨论“面包还是玫瑰”。这次活动,他不光是自己受教育,还会把所见所闻与更多人分享,引导同学们坚守自己的初心,不懈努力,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

自觉传承、积极传播,才能让红岩精神散发的正能量感染更多人。站在事迹展的场地里,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石璞主动找上此次来校做宣讲的红岩联线工作人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我是复旦大学博讲团的成员,今年我们准备组建校史和国史宣讲团,今天我来听宣讲,收获很大,特来拜师请教经验。”石璞恳切地说。和他一样,历史系2018级学生张姿是班上的团支书,她平时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组织同学们定期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我之前对重庆最大的印象是抖音上的‘网红’城市,但是今天,给了不一样的灵感。我都想好了下次团员大会讨论的内容:拨开网红的薄雾,探寻重庆的红岩底色!”这名00后的宣言,不禁让记者想起了小说《红岩》的结尾: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共和国不会忘记,中国人必须铭记,红岩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而他们用鲜血染成的旗帜,必定会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来守护和传承下去。

跨过山河,我们找到你

■特约记者屈雷宇

这是一次找寻,更是一次祭缅。

日前,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对一至五批归国在韩志愿军烈士上千件遗物的整理,发现了数十枚印章,其中24枚印章上的文字清晰可辨。根据烈士遗物中的信息线索,其中有3位烈士的户籍所在地是吉林省。该省延边军分区和延边州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研究制定寻亲方案,几经周折,数十名工作人员,上百个沟通电话,几千次信息转发,终于找到了陈曾吉和郑东春烈士的亲属!

近日,记者先后来到图们市和龙井市,走进烈士亲属家中,听他们讲述记忆中的英烈故事。

陈曾吉烈士的遗骸是2014年第一批迁回的。记者在图们市月晴镇马牌村见到了陈曾吉烈士亲属——二弟媳金春今老人。随着金春今的讲述,陈曾吉烈士的形象在我们面前一点点清晰起来。“他个子高高的,长得很精神,唱歌特别好。他还非常照顾我们这些弟弟妹妹,是一个好人。”1947年,17岁的陈曾吉参军入伍。直到1955年,陈曾吉的烈士证送到家中,家人才知道他已经牺牲。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从那以后,陈曾吉的照片就一直挂在家里的墙上。几十年过去了,金春今一家人从磨盘村搬到马牌村,从泥草房换到砖瓦房,可无论在哪,陈曾吉的照片都一直挂在家中的墙上,“我婆婆说了,我们要一代一代把这张照片传下去……”

大哥牺牲了,保家卫国的精神依然在传承。金春今自豪地说:“我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也都当了兵。三弟家三个子女也都当过兵。我们全家人都认为当兵光荣。”

相隔百里的龙井市白金乡白金村,郑东春烈士的亲属心情同样激动。白金村咸朴洞078号,大门口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到记者一行的来访,85岁的吴彩凤老人话语中有些哽咽:“他的遗骸已经回到祖国,还有遗物留下来,真是太好了,太好了,谢谢国家!谢谢!”

吴彩凤回忆,郑东春是家中长子,1949年参军入伍,曾参加过海南岛战役。“大伯哥最后给家里的信说,部队可能要赴朝作战,让我们不要找他,之后就再没了消息。”自打那以后郑东春再也没有联系过家人。“每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婆婆总是念叨着大伯哥,所以我们对他也有很深的感情。直到婆婆去世,我们就把大伯哥的那封信,给婆婆一起‘带走了’。”郑东春的侄子说,如今英雄归来,他们要把郑东春的事迹补写到族谱里,让郑氏的子孙都为大伯骄傲。

与此同时,梅河口市人武部和梅河口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也已经找到金玉明烈士的档案,正在进一步搜寻关于他的信息,寻找英烈亲属的脚步从未停歇……

穿越万里,我们始终等着你。

跨过山河,我们一定找到你。

让英雄精神常驻青少年心中

■卢学波栗水波

近日,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4》上映,一张张票根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看着用电影特效打造出来的美国英雄,笔者不禁反问,我们的英雄什么时候能重新夺回青少年的精神高地?

作为70后,笔者小时候收集的小人书是董存瑞、邱少云的故事,画板报经常描绘的是黄继光、刘胡兰的形象,王二小送鸡毛信更是我们游戏时模仿的对象。当时少不更事,不能完全懂得英雄人物的崇高信仰,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满腔爱国热情已在我们幼小的心底生根发芽,此后经年一直潜移默化受着他们胸怀正义、敢于牺牲精神的影响,处世为人。

当前,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也面临着多元化的冲击,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伺机冒头、兴风作浪。步入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一代更是吃着薯片、看着大片、玩着芯片长大,他们的价值观明显受网络思潮影响:过分溺爱和娇惯,不愿面对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过分注重分数,忽略了人格、体格和道德完善;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缺乏集体情怀、社会担当等。

青少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弱化,原因是多重的,但这与总是用软绵绵的糖化思维去影响和约束孩子不无关系。如何传递好弘扬英雄精神这支火炬,发扬好这份光与热,让英雄形象在青少年心中重放光芒?笔者认为:潜移默化要做熟,只有让青少年对英雄故事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甚至是如数家珍,才能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其背后的信仰灵魂;自觉接受要追新,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弘扬英雄事迹都不能固步自封,曾经的小人书、黑白电影可都是那个时代的新鲜事物,在今天的孩子们眼中,吸引他们的不只是形式创新、内容更新,更要贴近新时代的大众审美,探索青少年的真正需求;精神传承需挖深,信息爆炸时代,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会轻易接受模式化说教,更善于主动追求,与其“喂到嘴里”,不如让他们主动“找来吃”,才能真正让英雄情怀扎根青少年心底。

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下,只有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使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才能真正激发青少年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的内动力,才能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范奇飞

网络编辑/李斌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