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道德经:读懂这2句话 才算掌握打开《道德经》秘密的钥匙!

好句子 2010-09-04 18:35:04
相关推荐

在《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非常扎心的话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给人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感受:如父母般养育我们的天地,对待我们的生死却不管不顾,冷眼相对。而紧跟着这句后面,还有一句更让我们惊恐的话:“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什么意思?老子是想说,拿老百姓不当人看,就是“圣人”了?这与我们心中无为而治、亲近和善的老子形象可完全不同。

这两句话,在《道德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可以说只要理解了这两句话,就算得到了打开《道德经》秘密的一把钥匙。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一般被理解成: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不偏不倚。所有的事物都都相对的,有好就有坏,有男就有女,有白就有黑;自然,有仁就有不仁。可以说,天地的自然规律,不会偏向谁,也不会对哪件事物有特殊的照顾,万物顺应着大道的规律,各安其命。

而在本句中的“圣人”也不是具体指哪个人,更不是指我们经常说的尧、舜、禹、孔子等。这里的“圣人”是指在天地大道之中,一种可以体察到这种规律的理想人设。因为天地的规律就是“不仁”,所以才会有圣人“不仁”的理解。

对于这种的解释,可以说很符合《道德经》的内容,但这样的解释还不够深刻,也不是老子的本意。我们应该把这句话带到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在这一章节里,老子提出了关于世界、人生等一系列哲学观点。句中的“刍狗”就是人们在祭祀时,用草扎的一种长相为狗的祭祀品,祭祀结束后,就会随手丢掉,失去其具有的意义。

为什么老子要用“刍狗”来做比喻呢?这或许对老子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又或是因为用刍狗来表达更为形象。当他在执笔写下这句话时,很可能在想:世界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人类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对于这大道规律来说,人类是不是也像“刍狗”一样,一旦实现目的后,便会被随手丢弃?关于这个问题,老子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是在文章中接着写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就是手操作的鼓风工具,是古代的风箱。风箱靠气囊吸气,再通过竹管排出,再吸入、排出如此往复,达到使火越烧越旺的效果。在老子看来,宇宙存在的意义,或许就像风箱一样,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一定拥有它自身的目的和意义,但这个目的到底是什么,没人知道。老子是用疑问和猜测的语气写下的这句话,所以对于宇宙存在的目的,人们也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人活在世间又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老子对我们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认为,人的认知高度被困在了感官世界,在这种情况下,用语言是无法表达出世界的真相的。只有脱离了感官认知,从心中内求,才可以寻找到真正的意义。可以说,《道德经》只是老子对宇宙与人生真理的询问,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验。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道德经》也只是老子的感悟记录,它可以引发人类的深思,但《道德经》本身并不是答案。

也正是因为《道德经》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引起人们的深思,才得以流传千年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