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申论复习常见误区 你占了几个?

好句子 2010-08-27 21:37:35
相关推荐

误区一:申论是玄学:申论裸考五六十,准备几个月依旧五六十。将申论划分为玄学,从此两耳不闻申论事,一心只读行测书。申论和行测的最大区别在于,行测的努力与成绩是一个正相关的科目,努力就会有回报,并且瓶颈期较高。而申论上来就有个门槛,如果一直没有越过门槛,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引上道,则一直低分徘徊不前。而越过这个门槛,就可稳步提升,轻松超过行测的分数(80+行测除外)。

误区二:缺乏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公务员的基本思维,拥有辩证思维的人,往往做事更加谨慎,处事更加全面。所以我们申论考试在基本层次方面也应进行分类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误区三、在白纸或者申论答题纸上作答:在这说一个要点(仅仅是建议):平常练习书写申论答案时,建议不要直接在白纸或者标准申论格子纸上练习。因为你写出来的答案是在格子纸上,而不是阅卷人眼中的答案,经过电脑扫描后红色格子会消失。有时候你在格子纸上写出来的字挺好看,但是格子消失后就不一定好看了。所以建议买 “申论标准答题纸 + 临摹纸” 将临摹纸铺在申论答题纸上写答案。这样不仅保证考场的真实感,而且你写出来的答案就是阅卷人眼中的答案。

误区四:做申论模拟题:建议只做真题,不做模拟题。一批学者耗费几十天命制申论卷,难道不值得花费我们细细研究吗?而模拟题呢?每周一考,专业程度可想而知。

误区五:刷题不总结,一题做一遍:申论和行测最大的不同是申论不在刷题多,而是谁刷的精。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见申论材料中出现甲乙丙丁时会想到什么?你把2016年副省题代表委员甲乙丙丁做好了,是不是19年地市“遮蔽”作家甲乙丙丁就可以做好?每个代表委员都有一个问题,而每个作家也有每个遮蔽。而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着一个要点。16年市长信箱流程做好了,是不是18年地市级土地承包政策发展过程就不难了,他们的核心在于“时间”。一个是时间是线索,一个是时间是要点。最好的申论材料是国考,其次是联考,你真的做透了吗?什么叫做透?做过几遍?做过后有什么新的改进吗?做透不是一遍一遍不改进的做,如果你没找到一份比较好的答案,一遍遍重复也是无用功。应该做一遍之后对比多家答案去思考总结自己的答案,不要怕耗费时间,你应该怕的是不断刷新题,其实一直原地踏步,还自认为良好。同时,建议你可以像下图一样将申论材料揉碎,逐句解析申论材料里面的层次。刚开始或许耗费时间,但是分析个三五道题你就可以慢慢的适应,速度就会逐渐地提起来。这是一种申论思维的训练,经过训练,渐渐的你就会发现,你越来越不重视申论材料里面具体的说了什么,而是直接看到句子背后的本质是哪个层次。一些基本的层次。如:问题、原因、危害。现象、目的、积极意义、对策。

误区六:背诵各种申论素材:我想这是大多数申论学子都曾入坑的一个点吧。背了好多申论金句,我想说你们背了就能在大作文用吗?为什么不自己做几套固定模板用呢?当年我也曾背过一两周,但是发现我不管怎么背,都用不上。产出比严重失衡。好多人说这是培养申论语感。说起语感,想起了英语语感,气不打一处来。后来,经过自己积累、总结加改编,做出几套模板。事实证明相当好用。

误区七:作答不尊重原文:申论是一个严谨客观的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必须有准确、确切的要点。基本没有考生发挥的余地。那如何才能准确呢?当然是申论材料的原字原词是最准确的,是有据可寻的。

误区八:答案不精练,过度尊重原文:尊重原文是指保留原文的要点,而不是啥都保留,完全抄原文。国家要的是能够准确提炼重点的人,放到机关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能够准确抓到领导所要表达的核心。而不是啥东西都抄上。一个句子往往包含:主干:主谓宾 ;修饰成分:定状补,要适当将修饰成分去掉。

误区九:迷信考前押题:每年考前押题热度不减,每年都有压中的主题,注意压中的是主题而不是申论材料原文。重点就在这,申论是很客观的考试,答案要点出自申论材料原文。压中的主题并没有什么用。而且如果考生按照考前押题背诵的范文来写大作文,那么基本就跑题。其次是大家准备几套自己写的模板,考哪个主题将将哪个主题词填入分论点扩充,百分之百扣题。所以说,我不清楚为什么每年压中主题之后,好多人在狂欢:中了!中了!其实在欺骗申论小白而已。

误区十:作文预留时间:有些考生大作文留90分钟,我们是应试考试,应试考试就应该有应试考试的样子,1200字的论文我们应提前准备好900字左右的论据。剩下的字就是分论点的润色,开头结尾主题的填入,以及分论点扩充主题的填入。不仅不跑题,并且很好的扣题。当然了,你写的分论点段的扩充阅卷人也不看。阅卷人无非是看看你的总论点,分论点,段旨句。提前准备的分论点的扩充,阅卷人根本不看。大作文留出来60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十分钟润色分论点,及文章布局。四十分钟书写大作文,预留十分钟以备不测。

以上就是常见的申论学习过程中的十种误区,各位考生要引以为戒,学习申论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只有掌握正确方法、避免走入学习误区,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作者:秋叶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16095/answer/1086140981

来源:知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