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天涯何处无芳草”作为诗句 能否对“何必单恋一枝花”?

好句子 2010-07-24 08:16:46
相关推荐

“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本身不是诗句,也不是对联,而是来自苏轼的一首《蝶恋花》词,它是本词上片的最后一句。不过它似乎被人们“玩坏了”,常常作为安慰朋友失恋时的“道具”,或者自己失恋时的自嘲,于是才有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这样极为有趣的句子。

第一、关于“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出处

作为学习或爱好诗词格律的朋友,又或者喜欢对律句的朋友,对于这样的句子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句子又是否合律?其实并不难解释,不过我们在对对句,或鉴赏今天说到的对句“何必单恋一枝花”之前,还是有必要先将苏轼的原词作个简单介绍,以对本句的实际所指有个初步了解。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等,双调60字,上下片同调,本调押仄声韵,这是五代及宋代不少文人都比较喜欢的词牌,本词谱我也在此前介绍过多次,今天不说《蝶恋花》词谱的具体情况,喜欢本词的朋友可以参看我此前专门介绍《蝶恋花》词谱的文章。

诗是文学的大宗,而词则是自诗演化而来,所以又被人们称为“诗余”,算是文学的小宗。相对而言,词更适合表达细腻缠绵的情感,即便苏轼的词更适合关东大汉执红牙板,唱“大江东去”,但苏轼和辛弃疾这样的大家此后再不会有,而且苏轼的不少词作同样细腻清新,这首词也是如此。

综合几部词话及苏轼年谱来看,哲宗绍圣元年8月,59岁的苏轼被贬往岭南,苏轼与朝云在惠州,朝云每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便泪满衣襟,苏轼还笑她:“我正悲秋呢,你却又在伤春”。而朝云却很喜欢这一首词,“病极,犹不释口”。绍圣3年7月朝云抱憾离世,苏轼余生再也没有听过自己的这一曲词。

应该说这一首词,最晚应该创于绍圣2年春末,最早应该在神宗熙宁9年时密州任上,但不应该在其中苏轼春风得意的元祐年间,因此,苏轼要么也在伤春;要么借伤春感怀自己的仕途坎坷,另一方面应该也有对被贬谪所抱持的豁达胸襟。

第二、“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平仄应对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既然了解了苏轼的心情,现在我们再依次来看这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如果将它当作诗句的一联,能否对出“何必单恋一枝花”这样的句子来。当然,下片结句还有“多情却被无情恼”,这2句使用的律句是一样的,后面一句今天就不说了。

我们知道,大多数词的词谱,其平仄都由律句组成——这也是为什么说了解了近体诗的格律之后,学习读词和填词相对就简单了的原因,这一句也同样如此,先来看一下它的具体平仄:

天涯何处无芳草

平平平仄平平仄

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句的平仄来自于七律的平起仄收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第1、第3字可平可仄。本句第3字“何”在下平五歌部,因此本句第3字换成了平声。需要说明的是,第3字换平,仍然是正格律句,并非拗句,也就是说,无论本句第1、第3字是用平或用仄其实都属正格,这是由近体诗的格律规定的。

那么,这一句对出“何必单恋一枝花”,先不说作为七律的对仗联,或者是律句联,单说作为律句的应对,“何必单恋一枝花”合不合律?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的平仄:

何必单恋一枝花

平仄平仄仄平平

而对于“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律句,包括今天“天涯何处无芳草”这第3字仄换平的“平平平仄平平仄”,应对的律句只能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此这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若要接“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能算是顺口溜,不,只有2句的话顺口溜都还算不上。

根据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包括律句联,还有一个限定:忌用不规则重字。但“天涯何处无芳草”第3字用“何”,“何必单恋一枝花”的第1字又用“何”字,因此这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最终无法成为律句的对句选项。

那么,如果将“天涯何处无芳草”当作七律的首联或尾联,还用“何必单恋一枝花”这层意思作应对,也就是不考虑对仗,我们对这个句子作一点的改动,能不能对出一个标准的律句?

首先,对句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因为关系到仄平脚句的犯孤平的问题,这一句只能有第1字可平可仄,所以平仄有弹性的地方只在第1字,若是真想要第3字换仄,又必须在第5字换平以补偿失去的平声,作为应对来说,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其次,有不规则重字的,要用别的字来代替它,当然由于首字可平可仄,选择的余地不小,但我们为了不改变这一句的原意,因此我们不去选别的字,只将“何”字换成“不”字,“不”为入声。

另外,“单恋”为平仄声,需要将之换成平平声,而与之相似的词有“独钟”,“独”又是入声,因此我们可以将之再换成“钟情”。

“一枝”,“一”是入声,但“枝”是平声,而这2个字必须是仄仄声,所以要将这2字换成仄仄声,“朵”在上声,因此可以换成“一朵”,这样这一句就成为“不必钟情一朵花”。

是不是觉得略微有点不够?从上面对苏轼《蝶恋花》词的介绍,我们也可以知道,本词有可能创于绍圣2年的惠州,结合苏轼一再被贬谪的遭遇,即便他的心胸如何开阔,也不会对停留岭南而感到乐不思蜀,因此将“一朵”换成“岭上”。

这样一来,句子就变成了“不必钟情岭上花”。对于七律的首联或尾联来说,应对就是完全合律的。但是对于七律的颌联或颈联或者说对联,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想要对出工对,只能将这个句子作一个更大的改变或彻底换掉,这就是以后可能要单独说的对仗了。

第三、写在最后

这一来自苏轼词中的句子,其实连同前面的一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才是真正的千古佳句,但今天我们单独列出来,与“何必单恋一枝花”这样的句子在一起做一个有趣的解读,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借这一句来说一说近体诗的格律知识。

今天对出的“不必钟情岭上花”,其实也只是针对“天涯何处无芳草”在律诗中的平仄应对,大概也只有如今的我们,可以这样在诗词中寻找乐趣,但若是苏轼在那个时候敢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不必钟情岭上花”,恐怕又要发生一起“乌台诗案”。

不过这样的乐趣在诗词中实在是不少,闲暇的时候我们不光可以写诗填词,还可以将这数万首近体诗与五代及宋的词作当作“改造”的范本,不停的揣摩,结合每一位诗人词人的年谱加以解读,常常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今天是正月初一,十日祝所有读者朋友春节快乐。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