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出名 因为出糗!“俯首”的赵景深与“横眉”的鲁迅有点微妙。

好句子 2010-07-13 09:17:36
相关推荐

我上中学的时候,知道了赵景深。

英文老师戏谑地朗诵鲁迅嘲讽他的句子:“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把这个“牛奶路”的发明人笑到了我的记忆里。

图一 网页截屏

当他书写的邮资片(图一)在网上出现时,我更多的是感到遗憾:格式上不符合我的收藏要求。

我藏品的标准是“满片”,即正面两档及背面都要有字。而这张片正面的左栏是空白的。连个涂划、邮戳都没有。

我不是邮商,无意买卖,所以不买不符合要求的藏品。

但这次破例了(当然仍不能收入集子),因为写信人不应被遗忘、因为卖的太便宜、因为不想让它那么便宜了还可怜的挂在网上无人问津。

图二 片正面

这张实寄邮资片(图二),钢笔书写,碳素墨水,使用普9无编号片。寄于1958年3月2日。

发信人栏盖蓝色戳“上海淮海中路四明里六号赵景深”。妥妥地锁定,就是鲁迅写文章、写诗讥讽的,日记里多次提起的赵景深教授。

收信人朱文骅,网上仅可查:是复旦学生,反右时,与一批右派同学被发配青海。

后来,多数人都返沪了。可他一直留在了西宁,未成家,在西宁市四中做语文教员。

收信地址蛮诡异,“莫家街”在青海西宁的市中心,可“清沏(湖)大队”是个什么所在,就搞不明白了。估计是当时收容这些右派的机构。

图三 片背面

赵景深的回信,笔迹很圆融。他称呼如今的右派分子、曾经的复旦弟子“文骅先生”。

信的内容主要是不借书,于对方的Oblomov(欧布罗莫夫,苏联喜剧电影人物)性格研究没用。

我有点诧异,看来很多有关反右的,血雨腥风的描述,涂抹了政治或情感色彩。

显而易见,实物说明,1958年的时候,右派在西宁还是有通信自由,还是有闲情与闲暇去搞电影人物性格研究。

身为复旦教授,与右派学生交往不避嫌,且礼貌细致;明确拒绝,又娓娓道来原因。赵先生儒雅、厚道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得当年老师称他为“乏走狗(梁实秋)的徒弟”,我脑海中他长得可能獐头鼠目。没想到,本尊居然方面大耳。

图四 赵景深像

赵景深(1902年4月25日-1985年1月7日,图四),笔名邹啸,生于浙江丽水,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作家。曾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会长等。

1922年毕业于天津棉业专门学校。

1922年任新民意报社文学副刊编辑。

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湖南第一师范任教。

1925年任上海大学教授。

1927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0年开始兼任北新书局总编辑,至1951年。

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并终生服务。

赵先生最重要的生活及工作地,就是邮资片上的“上海淮海路四明里六号”

图五 四明里昔今

四明里(图五最左边的建筑)六号——北新书局所在地,今己不存。

1925年3月,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李小峰在北京创办北新书局,与《语丝》和鲁迅有关。

鲁迅为北新编辑了两套丛书:“乌合丛书”,专收创作;“未名丛刊”,专收翻译。

1927年10月,鲁迅定居上海。

北新书局因老被查封,也从北京迁到了上海四明里。

图六 北新书局出版书影

鲁迅此后的大部分著作如《彷徨》(图六)、《呐喊》、《华盖集》、《而已集》……等都出版自北新。

1929年以前,赵景深只是北新书局的撰稿人及李小峰的哥们。可原配马芝宝女士病逝后,李小峰的妹妹李希同续了弦,鲁迅亲赴婚礼道贺,赵景深成了北新书局的女婿。

1930年,赵景深加入北新书局做了总编辑。

其间鲁迅与书局发生过不少风波。比如稿费官司。最著名的,还是鲁迅翻出陈年的"牛奶路”,用文章、打油诗不停嘲讽赵景深总编。更斥之为“附马"。微妙的是,似乎一直未骂“皇帝”。

于是,鲁迅的书还在不停的出版,如《且介亭杂文》。

图七 左周楞伽 右赵景深

把银河译成“牛奶路”,有太多争鸣文章,就不赘述了。但赵教授是坚决认错、绝不翻案的。

赵与鲁迅地位差太多,骂人的不会觉得失礼,被骂的可能还有点确幸。

出了大糗,却有了大名。赵景深在北新出版的著作似乎就超过了60部。

鲁迅呢?《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有篇论文,主要结论是:鲁迅一生总收入约12.45万银元(约合人民币2500万),北新书局支付的稿酬约5.56万(约合1100万),占总收入的44%,比例惊人否?

沪上作家周楞伽曾经晒照(图七),说1972年他与赵景深去虹口鲁迅公园参拜。

照片上,赵教授如捧圭臬般,手捧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肃立于鲁迅墓前。初看有点莞尔,再看应是真情流露。

2019.5.1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