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红楼梦》作者语言风格的总结

好句子 2010-05-01 06:57:53
相关推荐

对作家语言风格进行分析,是要观察作家如何使用语言工具来实现其体裁、作品结构、人物语言、形象塑造以及一切有关作品的艺术构思的。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就是各人的语词、语段、句子和大于句子的语言结构运行在题材、作品结构等等方面不同的轨迹图,不是几句抽象的话所能概括的。作者的语言风格是指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适应所表达的内容。我们现在把《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拿来比一比。

后四十回的续作者按照前八十回所透露的原作者的艺术构思,把矛盾与冲突引向顶点并达到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反封建的现实主义的完整作品;在语言运用的造诣上,也差不多达到了原作同样的高度。从一个单位结构的处理上就可以看出续作者对原作者艺术构思的尊重:“凤姐见司棋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倒觉可异。”戚本字句全同,可见大致是曹氏原文。续作里严肃地展开了这个故事,使它得到英勇斗争的壮烈结局,从而回答了“过换”处所提出的问题:“凤姐听了,诧异道:那有这样傻丫头,偏偏的就碰见这个傻小子!怪不得那一天翻出那些东西来,他心里没事人似的。”

但是续作并不是没有缺点,除去“宝玉中举”,“兰桂齐芳”等等可能不是原作者的意图外,在语言使用上至少有两方面可说。

第一、《红楼梦》 基本上是用乾隆时候的北京话写成的,但曹雪芹的方言知识很丰富,除当时北京词汇外,为了刻画和塑造上的需要,还吸收了当时南京及其它地区的方言。如:辣子(泼辣女人),由头(理由),促狭,哝[nong]着(凑合),尽着(今北京话作“尽子,”续作里也作“尽子”),特特的(今南京附近地区作“特会儿的”),撒村捣怪(今南京附近地区作“撒狲捣怪”),成精鼓捣(今南京附近地区仍如此说) ,打箩柜筛面(今本作“打箩筛面”,错了,南京附近地区只说做“打箩柜”,“箩柜”是一种筛面工具。当从戚本),吃茶(续作常作“喝茶”)等等。续作者曾经在这方面做过努力,如第87回出现的“麻油”。但总的说来,方言知识是贫乏的。

第二、从出现的文章体裁看,前八十回涉及:诗,(包括五七言古今体),词,歌,赋,诔,书启,小曲,戏文,对联,酒令,灯谜,笑话,脉案药方,参禅话头等。后四十回只涉及:四书讲章,八股破题,状子及批子,邸报,家信,无名贴,琴操,佛偈,谶经等。后四十回也出现两首《忆江南》,但远不如曹作;也出现几首七绝,更糟一些。可是续作者的声音乐律之学却比曹强。这些都反映出两位作家不同的个人特点与倾向。知道了续作者的特点与倾向,就不难理解黛玉为什么要弹一次琴,宝玉为什么要中了举之后再出走。

最后我们说,要具体回答什么是《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这个问题,就必须把《红楼梦》语言风格的“个性”找出来。相同的或相似的情境条件下,不同的作家在描写上可以有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语词使用习惯、 不同的句法结构等。这些方面的比较,最能看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我们把《水浒全传》跟《红楼梦》写雪的地方各举一例比比看:

看看是十一月天气,连日朔风紧起,四下里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飞下一天瑞雪来。怎见得好雪?正是:(五言绝句一首略)。当日那雪直下到一更天气,却似银铺世界,玉碾乾坤。次日……那妇人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看那大雪。但见(词一首略)。其日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到了次日清早,宝玉因心里惦记着,这一夜没好生得睡,天亮了就爬起来。掀开帐子一看,虽然门窗尚掩,只见窗上光辉夺目,心里早就踌躇起来,埋怨定是晴了,日光已出。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夜的雪下的将有一尺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喜欢非常……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

两例相比,有以下几个不同之点,可以看出《红楼梦》在语言使用上的发展:

(1)《水浒全传》用的是间接描写,是作者客观地刻画;《红楼梦》用的是直接描写,是书中人物的直接感觉。后者比前者更富于意识暗示性。

(2)《水浒全传》用专题韵文对雪加以描写,但是这些韵文对作品结构本身并没有有机联系;《红楼梦》在这里没有使用外加的韵文,是进步的地方。

(3) 写雪后风光,《水浒全传》用熟语“银铺世界,玉碾乾坤”;《红楼梦》用创新的句子“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仍然是直接描写。

这里只举一个容易说明问题的例子。从这一方面对作家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目前看来,仍然是个空白点。

本文由青雩文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