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此抗战老兵60岁翻人家墙头 90岁还跟人打架 一句话让红卫兵不敢再批斗他

好句子 2010-03-10 18:19:56
相关推荐

今天讲的这位人物,是一名抗战老兵,1908年出生,河南舞阳县人,1926年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了1933年喜峰口大战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1987年,他将在29军配发的大刀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04年病逝。

抗战老兵杨云峰在演练29军大刀队的刀法

这位老英雄战功赫赫。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进攻卢沟桥时,29军奋起反击,杨云峰和他所在的110旅官兵奋勇杀敌,在保卫宛平县城时不但刀劈数百鬼子兵,还击毙了日军指挥官松游少将。

后来,他参加了大名保卫战,在血战中,他所在的179师抵抗日军三天两夜围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大名失守。

当时的师长何基沣悲愤之极,留下了“不能打回北平过元旦,无颜以对燕赵父老”的遗书要自戕报国,幸好被部下及时阻拦。如果当时何将军真自杀报国了,那么,后来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历史估计也得重写。

杨云峰当时就是何基沣的手下干将。对此,杨云峰还有点不太服气何基沣将军,他说,自己跟着何基沣将军当了三次“敢死队”的队员:“一次喜峰口、一次卢沟桥、一次是大名血战。”说到这里,他有点生气地埋怨:“他(指何基沣将军)从营长、团长当到师长,可我还是抡大刀片的兵。回家探亲前才当上少尉。”

由此看出,杨云峰在抗战中杀敌是多么的勇敢,虽然没有史书记载,但从92岁接受采访时他能闭着眼睛、摇着头、倒背如流地说出他当时的长官名字:“军长宋哲元、师长冯治安、旅长何基沣......”就可以看出,这位抗战老兵是真刀真枪地过来的。

抗战老兵剧照

而且,他这个幸存者浑身都是伤,当时作战中,日军的一颗子弹从他左脸颊穿进,使他上下槽牙全掉了。由于当年子弹打碎槽牙从脸颊穿过,所以,他的脸的长度比常人的要短。看起来有点奇怪。他左耳朵早被大炮震聋了,身上、手上也都是伤。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前后,他所在的110旅负责防守宛平县城、丰台镇和丰台车站,以及平汉线通道及卢沟桥一带,与日军的混成旅只相距 400米。按照他的说法:“连日寇的眉毛和鼻子都看得清楚,那时,日本兵竟然敢在我们29军军部门口拉屎!撅着大屁股!他妈的!我们把大刀片的把儿都捏出了水、攥出了汗!不让打呀!那是命令!”

抗战胜利后,杨云峰因为是作战勇敢的老兵,经过军官批准,他身背原29军的大片刀回河南舞阳县北辛渡大墙后乡探亲去了。

1948年11月8日何基沣将军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与张克侠将军合作,率领77军和59军起义并强渡长江天险,直取南京,为解放全中国立了大功。此时归队的杨云峰已经不知他所在部队的去向。所以,他又回到河南种地。

但他也是起义人员,他有《起义人员证明书》:武字13127号。杨云峰同志,原系国民党陆军军官,其部队于1948年11月在江苏贾汪参加77军起义,特此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1985年5月。”

29军大刀队在操练

何基沣将军解放以后在农业部当了副部长。老领导没忘记当年的干将杨云峰,不光常把杨云峰接到北京做客,还经常资助他,直到1980年1月20日病逝前还在资助他。

当然,在文革中,已经60多岁的杨云峰因为曾在国民党的军队当过兵,所以,少不了挨批斗。但他白天挨批,晚上就逐一翻墙进入白天斗他的红卫兵家,坐在人家的炕头上,跟人家说:“1933年29军在喜峰口的夜战。我们左臂上扎着白毛巾,也是这样,翻进日本鬼子兵营,摸着日本鬼子的脑壳就砍!大刀抡在脑壳上的声音是‘咔、咔’的,有一点儿像砍木头的声音;跟着就是一片鬼哭狼嚎!谁嚎砍谁!追着砍!撤退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是血!——日本鬼子的血!和脑浆子!那次夜战,我们29军大刀队的人只回来一半儿人!都战死在那里了!

——啐!狗日的鬼子兵!白天你们不是还猖狂吗!看看夜里吧!”

9.3阅兵抗战老兵接受检阅

红卫兵和红卫兵的家人听他这样讲抗战的故事,个个都吓得不得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批斗他了。

据村里干部讲,杨云峰很有个性,脾气也暴躁,90多岁了,还因为小事和年轻人打架,不过,老爷子一辈子粗茶淡饭,身体很好,又练过武术,曾是29军大刀队主力干将,一般小年轻真不是他的对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