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忆过往 深厚情谊坚如磐石 话未来 新的征途相伴前行

好句子 2010-03-05 13:22:52
相关推荐

山西晚报讯 12月1日是山西晚报创刊20周年的日子,抚今追昔,风雨兼程,离不开万千读者的支持与爱护。为了感恩和回馈读者,倾听读者建议意见,11月28日,山西晚报社特邀各行各业的读者代表12人,参加创刊20周年读者座谈会。会议气氛热烈,读者代表畅所欲言,逐一讲述了自己和报纸的情意,同时为山西晚报社的发展建言献策,祝福山西晚报在媒体融合转型之路上越来越好。

座谈会现场,暖意融融,12位读者代表中既有帅气青春的90后,也有老当益壮的八旬老人;有社区居民,有机关干部,有医护人员,也有扶贫驻村书记……

大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山西晚报编辑记者精心采播制作的“山晚24小时”和“创刊20周年”宣传片,从片中了解到,互联网时代的山西晚报,在媒体融合大潮下,对自身纸质平台重新规划,拥有报纸、客户端、微信公号矩阵、微博、视频等多个信息发布和广告投放平台,得知山西晚报全网播放量达到4.978亿时,大家发出一阵惊呼声,报以热烈的掌声。

交流座谈中,读者代表推心置腹,说起自己和晚报的结缘故事,真情流露,娓娓道来,说起山晚的记者编辑的姓名,更是亲切如家人。大家历数了一系列难忘的山西晚报的品牌活动、重点稿件,如感动山西、最美社区干部等最美系列,千里走黄河,爱心送考生,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等。同时,读者代表就报社发展,从创意策划、报道思路、报道题材、版面架构、媒体融合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建议。每一位读者代表都向20岁的山西晚报,以及12月1日即将上线的山晚客户端“北国新闻”表达出自己真挚热烈的祝福。

山西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尹长虹向支持山西晚报的读者代表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对晚报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无微不至的关心,积极参与报纸发展,不断提出改进意见。而今报业市场很冷,但是山西晚报服务读者的火热初心却坚如磐石、烈如火焰、固如长城。尹社长简要回顾了山西晚报20年的发展历程,表示读者始终是我们的存在价值和关键所在,继续以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将把读者代表所提的意见建议梳理研究,作为山西晚报新的起点,不辜负读者的期望。

座谈会上,有笑声,有掌声;有回顾,有展望;有建议,有期盼;有激励,有鞭策。读者代表的心声,让同时参加会议的部分山西晚报采编人员感动不已,正如现场的一位记者所言,读者提到的山西晚报的故事,有的是他亲历的,有的是他负责采访的。新闻报道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听到读者这样的肯定,他特别感动,也为此感到自豪。

短评

在山西晚报创刊2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把12位读者代表邀请进报社恳谈交流。因为,我们深知,读者为天。

20年来,山西晚报始终以读者为中心,从创刊时“为人民服务”的社论,到“尽心竭力服务大众”的宗旨,再到“阳光·温暖·正能量”的理念,始终关注民众、服务民众。

20年来,山西晚报不断调整办报方向,不断地改版,不断地征求读者的意见,不断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服务时代。

20年办报纸离不开读者,而今媒体融合转型,山西晚报一样依靠读者信任读者,一切以读者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读者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一以贯之的使命。

这个上午,我们感受到了读者对山西晚报无限的深情和满怀的期待,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这个上午,我们心存感恩,20年砥砺奋进、坚定驻守,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亲爱的读者与我们心心相印、赤诚相伴。而今重任在肩,惟有倍加努力,再上新的征程。

花絮

第一书记带着“家乡特产”来参会

座谈会上,受邀读者米玲给大家带来了“家乡特产”,“这是我们隰县的特产玉露香梨,特别甜,特别脆。”米玲一边发,一边热心地介绍道。

2017年4月,米玲被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隰县李城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她已经52岁。扶贫路上,米玲先后帮助多位村民办理残疾证、慢性病证明、农村低保等手续,让村民有所保障;帮助村民销售玉露香梨、萝卜、土豆等农特产品,带领村民提高收入;联系太原诗词学会、太原九九文学社等社会组织,为村民捐款捐物,价值共计200多万元。几年间,她从被质疑到被认可。这一次,受邀来到山西晚报,她仍旧没有忘记村民,特意给在座的嘉宾带来这份特殊的礼物。

与很多扶贫干部不同,米玲曾经还是一名记者,也是晚报的特邀作者。说着,她拿出了珍藏的一个集报册,那是由一个老式账本改成的。从消息到通讯再到评论……一张张泛黄的老报纸记录着米玲的写作之路,也记录了山西晚报的发展变迁,每篇稿酬的票据也都记录在册。从晚报创刊之初,米玲就开始给晚报供稿,直到后来,她参加扶贫工作,变成了报道的主人公,与山西晚报的缘分从未间断。回想这一切,米玲感慨万千。

记者了解到,爱拍爱写的她,在网络平台上已经发布300余篇驻村扶贫文章,总阅读量超过10万。入户心得、村落历史、果熟花开……驻村中的点点滴滴都被米玲悉心记录下来。“未来,我可能会离开,但一定会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那就是扶贫的态度和精神!”米玲说。

发言实录

徐文胜

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管理部主任

从2000年开始,我就关注山西晚报。作为一名同行,我一直都站在新闻人的角度关注着山西晚报的发展。通过和晚报同行打交道,我熟悉了很多人,这些新闻同仁给我的滋养是丰厚的。当然,他们的名字比人更熟悉。

2005年,我进入交通广播,有一档节目就是“出门早知道”。交广做平台,山晚做内容,形成了“报纸看得见,新闻会出声”的媒体联动效果。之后,我还参观过山西晚报呼叫中心,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打这个热线电话,它是很多记者新闻线索的集散地。后期我更关注副刊,比如体育和文化类的报道,非常厚重,信息量大。这么多年晚报给我的收获特别大。相比之下,移动端不易阅读,我更喜欢在家翻看报纸。在我看来,山晚具有“傲”“核”“俏”3个特点。“傲”指的是,山晚的广告发行和记者功力,在同行中都很了不起;“核”指的是,为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改革,几次改版,都围绕着这个点;“俏”的意思是山西晚报拥有一批很有活力的年轻队伍,守正创新,表现手段多样化,从视频文字等多角度满足着读者的阅读需求。感谢晚报对我的滋养,祝愿山西晚报20年之后,更加繁荣昌盛!

赵加积

原中国工业报副总编、著名品牌专家、山西晚报热心读者

这20年来,山西晚报以内容为王、形式为鲜。不同时期实现了不同的滚动发展,现在又实现了多媒体融合发展,广度为面,深度为点,不同时期点面融合,不仅拓宽了面,也挖深了点。栏目突出,专题引人,如《千里走黄河系列》《感动山西》等大型专题报道,浓彩重笔,创造了专题报道的山西好模式。山西晚报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的晋商品牌课题组收集了山西晚报大量信息,研究了发展经验,写出了许多好作品,比如中国特色品牌理论研究等。

作为一名热心读者,我提出3点建议:

第一,我研究全国的媒体也比较多,山西晚报在山西是一个传播面广、百姓受益多的主流媒体,但也有一个弱点,恕我直言,就是创意力度弱,建议咱们晚报建一个山西晚报的创意策划智库团队。在这个智慧竞争的时代,创意很重要。第二,过去的社会新闻多,现在的中国已经富起来了,经营社会财富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读者群。现在财经方面的周刊力度弱,深度浅,希望能办一个很好的财经周刊,创办一个财经周刊,更好为读者服务。第三,转变现有模式,以山西晚报为载体,解放思想,吸引一部分股东进入媒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最后,祝愿山西晚报在全国媒体竞争中,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越办越好!

聂晶晶

山西省人民医院护士,荣获山西晚报承办的2014感动山西十大人物

我与山西晚报有很深的渊源。2005年,参加高考时,父母基本断了我和外界所有联系,留下的都是考辅,唯一能接触的就是山西晚报。山西晚报,我每天必看。后来,我参加了工作,2014年,工作中的我救下了一位跳楼的患者,成为感动山西候选人。晚报的记者约我采访,很敬业,忙完工作已经很晚了,他们不辞辛苦,依然在工作,很感动。之后,我被评为2014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我与山西晚报“红娘”结缘,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新朋友,成就了我的人生大事。感谢山西晚报,山西晚报就是我的“娘家人”!

对于报道这一块,希望晚报继续给予医务工作者更多关注。医护工作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外科大夫,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因为有重症病患,两天两夜都没下过楼。平日里,我们都是早7点上班,晚8点下班,甚至更晚。良好的医患关系需要更多积极正面的好声音,欢迎更多记者可以深入临床,报道那些不为人知的医护故事!

高锦华

太原市小店区委新闻中心主任、区委外宣办主任

我从山西晚报创刊起,就是报社的通讯员,曾荣获山西晚报2010、2011年优秀评报员。山西晚报创刊20年,也是小店区建区21年。小店区1998年成立城区,我见证小店从南郊区,到卫星城镇,再到市城区的巨大转变;也见证了山西晚报旗舰媒体的过程,真的感慨颇多。我投过稿,参加过百人评报活动,每天对报纸的文章图片创意等进行点评,我的工作也与之结合紧密,所以,一直都很有兴趣!曾经连续两年,我在百名评报员中排名第一。随后,我还跟着山晚去了韩国。我的第一次出国行,是山西晚报带给我的,感恩山西晚报带给我的成长和福利。

从工作角度而言,山西晚报也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曾经发生的坞城村坍塌救援事件,从现场救援到后续,山晚做了很多报道。我们愿意与山西晚报合作,合力进行小店区的形象推广,把全区的经济生态、精神文明创建等更好地呈现出来。一直以来,我也为晚报提供了大量新闻线索,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记者,见证了他们优良的工作作风,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任劳任怨,在一线及时报道,令人赞赏!

关于建议,我希望可以在副刊上加强一下报道力度,多一些版面,因为文化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假以时日,持续发力,守正创新,相信晚报会迎来新的进展和提高。祝福晚报!

米玲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隰县李城村第一书记

从晚报创刊起,我就一直在关注它。多年来,我一直在给山西晚报投稿,写过不少稿件。我与山西晚报的情分和缘分从未间断。后来,我又考了公务员,现在作为驻村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山西晚报也曾报道过我们的一些扶贫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销售驻村农产品。曾通过媒体报道给村民捐赠,当时,第一批买梨的就是山西晚报的读者。关于扶贫,真的有很多人是“顾了村,顾不了家”,希望在以后的报道中,有更多记者深入我们中间,真实感受和报道扶贫人的动人故事!

另外,我想说的是,山西晚报做了好多行善积德的事,我的舅舅曾寻找亲人,最后终于找到,这就是山西晚报帮的忙。关注百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山西晚报的大爱之心。祝愿晚报的明天更美好!

刘斌

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宣传负责人

我们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是经民政部门登记审批的,隶属于共青团山西省委的一支公益救援队伍。救援队成立于2017年,是支具有包括地震、山岳、水域的全域型救援能力队伍,也是我省唯一专业水域救援的队伍。全队现在有正式队员44人,预备队员80人,志愿者350人,救援队成立两年来,参加处置和协同国家消防救援队完成救援任务若干起,并且与国家消防救援队形成了协同救援的模式。

一直以来,山西晚报对我们的救援行动进行过多次报道和宣传,曾在太原、宁武几次的救援任务中第一时间报道了我们的救援工作,尤其在2019年3月,多次报道了我队队员耿黄杰在省城迎泽大桥勇救跳河者和我队参与二青会水上项目的保障。在此,我代表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所有队员对山西晚报对我队的公益事业的支持与关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你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品德和对人道主义救援精神的关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每一行文字,每一个镜头,每一次声音,都凝聚着你们的真心付出和辛勤汗水。

在新时代中,希望山西晚报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的发展,继续传播和弘扬公益事业和人道主义发展,为山西新青年应急救援队发展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最后祝愿山西晚报20岁生日快乐!

许莉

迎泽宾馆营销部营销主管

首先感谢山西晚报社为我们读者创造了一个这样有仪式感的见面会,为我们这些平日里互不认识却对晚报有着共同热爱情怀的人提供了一个深度交融的平台和机会。

作为一名忠实读者,山晚的三个特点一直深深感染并影响着我。第一,山西晚报具有正确的鲜明的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第二,山西晚报具有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第三,山西晚报是我省转型发展中一个亮丽的窗口,在山西转型发展中作出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贡献。今年在我们单位订阅报刊的时候,大家都说“来份山西晚报吧!”大家喜欢看,也看得懂,这就说明咱们的晚报接地气,关注民生,贴近百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举办这次座谈会恰逢感恩节,虽然感恩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但是感恩的情怀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感谢晚报人对职业的坚守与担当,感谢山西晚报自1999年创刊以来与我们20年风风雨雨不离不弃的陪伴。每天一份晚报,看到她,就像看到一个可信赖的朋友,一位暖心的亲人。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是可盼。希望晚报牢记为民情怀,不负人民期望,永远朝气蓬勃。

王兴

山西晚报热心读者

我今年80岁了,曾经是太钢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这次的座谈会,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开门办报的形式。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讲几句:

一、山西晚报走过风风雨雨20年,很不容易。从咱们的百人评报团到摄影爱好者团,从水浒人物见面会到双胞胎节,好多活动,我都参与了。到现在为止,我每天依旧会坚持看报,感觉很充实,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想山西晚报在我们当中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二、就当下而言,因为受网络的影响,现在的报纸不好办了。但关键还是要看内容,要想把报纸再办得红红火火,就得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除太原新闻这一块,是不是可以在地市新闻上再下工夫,弥补不足,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三、希望咱们报纸可以继续发挥贴近民意、贴合民心的作风,不论是工薪阶层还有农民工兄弟,不论是年轻人还是退休老人,都能有所涉猎。针对不同的人群,照顾不同人的兴趣,写出适应不同人口味的报道。这样我们的报道才会离读者越来越近!愿山西晚报可以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韩玉兰

太原市亲贤社区一名老党员

我是山西晚报的忠实读者,经常在亲贤社区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说起来,对于山西晚报的关注,也是从“坞城村大救援”开始的,山西晚报的报道全面客观,可读性强。时间一长,我便发现离不开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了常态,每天都要看看报。我也是读着山西晚报在不断成长,从普通市民的故事,到《千里走黄河》等大型报道,很让人开阔视野。

对于报纸的内容,我想提一点小的建议,希望可以增设方言板块,说说我们的山西方言故事。因为我发现身边好多人,特别是下一代,会说方言的越来越少。方言也是一种文化,即便以后人们不说了,还是希望它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下来,作为一种文化,可让后代了解熟知!

武亮

太原市扶弱帮困协会会长

很荣幸,能受邀参加这次的座谈会。我与山西晚报的渊源就是公益。2014年,我开始做圆梦助学行动,有了自己的志愿平台。短短几年,我们从三五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秉承着扶弱帮困的初心,这一路走来,不得不感谢山西晚报!我们的每一次活动,都能看到山西晚报记者的身影。感谢关心和支持我们的每一位记者,正是他们的积极报道,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愿意加入我们!未来,希望我们能一起携手,将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梁建军

原太原市粮食局退休干部

2000年起,我开始为晚报供稿,常年关注山西晚报的报道,与山西晚报打交道20年,这还是第一次来,我想说的是:山西晚报的发展特别快,影响力特别大!粮食是民生大事,2000年,山西晚报报道的有关粮食安全的优秀稿件,就起到良好作用。如今,再看山西晚报,不仅有纸质版,还有微信电子版。每天我都会准时打开山晚电子版,快速浏览,重点细读。除了文字、图片,视频也很丰富,看得出晚报人很努力。

对于这个老朋友,我想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一、建议形成固定版面,多关注老年群体。我们的往事版办得不错,会讲一些老故事,但是又有不固定性,出版时间不固定,版数不固定,建议能固定下来,这样更有利于读者关注。二、建议设立一个邮箱,方便读者投稿。现在的报社都是无纸化、电子化办公,邮箱更能方便拉近读者和报人的距离,加强彼此的联系和交流。

8、9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 冯华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拍摄、制作:杜金栋

文案:赵晋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