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好汉:《水浒传》流传给后世的话语

好句子 2009-12-20 12:25:12
相关推荐

“好汉”这个词儿虽然不始见于《水浒传》,但是他在此书中独特含义被后世的下层民众所接受。我们从《旧唐书》中初见这个词的使用:

初则天尝问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任使,有乎?”仁杰曰:“陛下作何任使?”则天曰:“朕欲待以将相。”对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岂非文士龌龊,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则天悦曰:“此朕心也。”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宰相才也。且久不遇,若用之,必尽节于国家矣。”。

到了宋代宋祁修《新唐书》认为“好汉”不雅,改为“奇士”,这个解释是对的,但少了点口语神韵。不过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士大夫认为通过读书取得功名的人才算得上“好”。《默记》中记载,韩琦帅定州时,要惩处总管狄青手下将领焦用,狄青为之讲情,说焦用有军功,是“好儿”。韩琦驳斥他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好儿”也即“好汉”。在韩的眼中,通过科举考试考出来的状元才是“好汉”。有“军功”算什么,充其量不过一个兵痞而已。

宋代江湖上开始把好汉这个称号给予一些英勇的打拼之士。《齐东野语》记载活跃在山东一带对南宋的时附时叛强人李全的。这个很像梁山人的人物,淄州、青州地界内有个杨家堡仿佛是《水浒传》中扈家庄之类。

淄、青界内有杨家堡,居民皆杨氏,以穿甲制鞾(同靴)为业。堡主曰杨安儿,有力强勇,一堡所服。亦尝为盗于山东,聚众至数万。有妹曰小姐姐(或云其女,其后称曰姑姑)年可二十,膂力过人,能马上运双刀,所向披靡。全军所过,诸堡皆载牛酒以迎,独杨堡不以为意。全知其事,故攻劫之。安儿亦出民兵对垒,谓全曰:“你是好汉,可与我妹挑打一番。若赢时,我妹与你为妻。”全遂与酣战终日无胜负,全忿且惭。适其处有丛篠,全令二壮士执钩刀,夜伏篠中。翌日再战,全佯北,杨逐之,伏者出,以刀钩止,大呼,全回马挟之以去。安儿乃领众备牛酒,迎归成姻,遂还青州,自是名闻南北。

这位杨姑姑是扈三娘式的人物,其兄杨安儿对李全说:“你是好汉,可与我妹挑打一番。若赢时,我妹与你为妻。”从这里可见江湖人对好汉的理解。《水浒传》承继的就是这种意义的“好汉”,它不仅与“武”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带有不遵守国家法纪,专干一些作奸犯科之事的意思。《水浒传》中第一次出现“好汉”就是指少华山上的强盗朱武、陈达、杨春等三人。第八回在介绍柴进是说他:“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个养在家中。”所谓“好汉”多是“流配来的犯人”。第十四回说他接待天下“好汉”,又说他“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第十五回,介绍阮氏三兄弟,说他们“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好男子”也是“好汉”之义。其他如不怕死,遇事敢作敢当等等都属于“好汉”的行为。这些说法与主流社会对“好汉”的看法有了根本的区别。

我在《水浒传》主题时曾说过“水浒”是写游民的成功与失败的,最初这个故事的创作者与演播者是江湖艺人,江湖艺人实际上是一种有才艺的游民。他们对“好汉”的理解实际上是游民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自我肯定和评价由于《水浒传》的艺术感染力量得到广大受众的理解与认同。因此,自“水浒”故事普及以后,社会公认了这个用法。于是,“好汉”之名流于天下,不仅通俗文艺作品使用,而且也用于现实生活。为那些处于社会下层、又不甘于穷困以没世、并有几分强力的游民,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称呼。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的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定“好汉”的帽子。驯良的老百姓突然遇到一个劫道的匪徒,惊恐万状,对匪徒如何称呼,过去没有,自读了《水浒传》之后,便有了一个现成的称呼:“好汉爷”。现代作家老舍也说“土匪们对于下过狱的人们,谥以嘉名曰‘好汉’”(《老张的哲学》)。有了“好汉”这个“嘉名”,便有了自我慰藉,干了违反了社会舆论的事情,在心理上也不会造成负担。

文/王学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