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闲话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的诞生究竟是哪一种呢?

好句子 2009-05-23 23:26:11
相关推荐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这是大才子苏东坡在某年八月十五,嘴里吃着甜酥的小饼,举头望明月,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不自禁的情之所至,自然抒发出来了这么一首名为《月饼》的小诗。这也是我们历史文化上,第一位著名文人,写“月饼”的味道和成分。

不过,这个“月饼”的名字是后人加上去的。北宋时候,“月饼”还不叫“月饼”,而叫“小饼”或“月团”,作者写的这首《月饼》,赞其滋味“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一下子算是对这种饼给了个准确的概括。又因作者名气太大,这首诗流传广远,渐渐地就有了“月饼”这个名字。所以,就也有人将苏东坡称为“月饼之父”。

这就有点过了,你说“东坡肉”是苏轼发明的,我信!但是说苏轼是“月饼之父”,我绝对投上我的怀疑目光。苏东坡只是一位发扬者,绝不是第一个制作出“月饼”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中秋文化,源远流长,那得从古老的“月神”开始说了!

1,月饼只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神,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君、月姑、月亮嫲嫲等。

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这在世界各国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人们对月亮的原始崇拜。

黑夜降临,万物披上了白色的光晕,月色朦胧,人们会忍不住遐想联翩,所以人心就骚动了,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就诞生了。所以这个月就有了各种神奇的能力。这能力中,最最令人称道就是“散布姻缘”的能力。

所以从古到今,数不胜数的痴男怨女们,月色朦胧里祈求“有情人终成眷属”,成眷属后,还要再祈求“地老天荒到白头”。当然,他们也要给“月神”点好处的,所以就怀着自己的虔诚之心给月神制作她喜欢吃的东西了。

但是月神究竟喜欢吃什么呢?痴男怨女们又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认为月亮是圆的,大概月神也是喜欢吃圆形的东西的。所以就有了最初“月饼”的雏形。

所以说,月饼的起源里,第一条人们认为它只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随着时间推移,才变成了大家都能吃的食物。但是,月神也真是大家的一厢情愿的寄托,有多少痴男怨女,还是最终各奔东西!明代就有一首《桂枝儿》得曲子,它是这么唱给月神的:

闷来时独自在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这是月光下,痴情女碰到渣男的故事。如今也一直在上演,只是对象可能有转变。但是孽海情天,“古今情不尽”、“风月债难酬”,男女之情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可惜了那些月饼,竟让月神给白吃了!

这是带着浪漫的月饼起源,比较实用性的起源,那要从殷商时期说起了。

2,三朝太师的太师饼。

史料记载,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被认为是中国月饼的“始祖”。

在如今的京式糕点中,还有这种说法,说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那么这个闻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闻仲为殷商三朝元老,在纣王的祖父商王文丁时期,他的师傅命他下山,辅佐商朝天子。他为保商朝基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东征西讨中,镇定朝歌江山、稳固了殷商气数。

他的为人也非常的刚正不阿,对商朝忠心耿耿。相传,他有先王赐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商纣王对他是即敬重又害怕。

但是,闻仲一生都是在东征西讨,他管得了外面,管不了家里。纣王无人管束,酒池肉林,醉生梦死,还残酷狠毒,所以很快激起武王伐纣。天道轮回,商气数已尽,任闻仲有通天能力,也回天乏术。

从闻仲的一生来看,他大部分都在行军打仗,所以解决战士们的干粮问题,肯定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很有可能,小巧携带方便,又便于保存的月饼,是当时制作出来的。

还有从文字记载里,月饼的最早记载也是在殷商时期。当然,那时候它的主要功用可不是单单为了中秋节呢?月饼最早只是作为一种食物的制作方式而存在,人们真正在中秋吃它,那还是很漫长的一件事情呢!

因为中秋节的诞生,现在还众说纷纭呢!它究竟它起源于何时,诞生于何地,都没有准确的说法呢。

3,裴寂发月饼,才有了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这里只是说这个节气,没有什么“节日”的成分。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但大致为三种。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跟月饼诞生的第一种说法相似。《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说中秋节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八月中秋,瓜果正成熟,古代是农业社会,这个时候肯定是全国上下都很重视的。为了庆祝丰收,还有让苍天保佑年年丰收,所以官方和民间都肯定会搞各种祭祀活动。自然而然,这个节日就流传了下来。

第三种说法是,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真正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朝开国元勋之一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了,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随后,唐朝人忆苦思甜,才逐渐风行,过开了中秋节。

这是唯一的一种,说是月饼影响了中秋节诞生的说法。新鲜事新鲜,然而也经不起推敲。年代久远,这是一个逐渐演变和完善的过程,不是一人一时之功的。

我感觉裴寂对中秋节,顶多也是做了像苏东坡一样的工作,苏东坡让月饼家喻户晓,裴寂让中秋节无人不知。

也从来没有想到,大家如此熟知的“中秋节”还有“月饼”,它们的诞生之路,是如此的众说纷纭和扑朔迷离。看来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掩藏了太多,真相究竟是什么?也只有真相本身知道了!

不过,也正是这份扑所迷离,才让这个节日显得神秘和丰富,并且也被赋予了一种永远割舍不掉的中华名族的共通情感,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在那月夜,口中酥饴,遥寄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