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论语》:“学而时习之” 做个有作为的谦谦君子!

好句子 2009-05-07 10:47:01
相关推荐

本文为莲荷居士首发/独家稿件

儒家文化中以“君子”作为完美人格的代名词,孔夫子所讲的学问包罗万象,根基在修身。所谓修身,就是修君子之身。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小编觉得方法就在《论语 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当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历代大儒对这句话的注解,各具特色,宋代大儒朱熹的注解,在明代被皇室定为正统教材,读书人考功名,一定要在这个范围之内。

如今再读论语,常把这句话理解为“学习过程中不断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情?”可是小编对照自己念书的经历,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学习本来是一件苦差事,如果再去温习,那真是苦中有苦,佛说众生皆苦,这么一想,孔夫子的圣人名号,恐怕有点“名不符实”,还是释迦牟尼佛说得有道理。

不过,如果孔夫子是骗人的,那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难道也是骗人的吗?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古代中国,又是如何在经济、科技方面领先世界的呢?也就是说,错误可能并不在孔夫子,而是在于今人的理解方式。

曾经在季羡林先生的书中看到,要读懂古文,要把自己的思想变成那个时代的人。于是翻查古文词典,结果小编发现自己以前读的《论语》,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凭空臆造了些理论,强加到了孔圣人身上。

想来如今孔孟诸子如此不受待见,大概也是因为后世人对他们言传身教的注解,渐渐在文化流传中变了味,以凡夫之心,猜度圣人之意。难怪郑板桥说:“秀才,孔子之罪人也。”把孔老夫子的君子之学,念成了之乎者也,不是罪人又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学”常被理解为“学习”,小编却觉得应理解为“学问”。什么学问呢?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君子之学。常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孔夫子是在讲做人做事的学问,如果单纯把它理解成念书学习,实在是不应该。

“习”字,被我们解读为“温习”,现在看来又是错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古汉语中“习”字从羽从白,会意为小鸟初学飞翔,以这种方式理解学而实习之,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学问不是只读书本就够了,还要去实践它!

由此看来,真正读懂了孔孟的人,被公认的三不朽完人,明代大儒王阳明,算是其中之一。他立德、立功、立言,一生战功卓著,又开创阳明心学,战场上纵横捭阖,书阁里挥毫泼墨,问其秘诀,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

知与行是学问,合一则是实践。《王阳明年谱》中记载,有弟子家中遭遇变故,心神不宁,阳明先生却说此时正是用功之时,并且更直接地提出做学问,要在“事上练”。当然,我们凡夫没有他那般魄力,平定宁王宸濠叛乱,也只当“做学问”而已。

学孔孟、做君子,首先要明白了何为学,何为习,儒家思想并非培养酸文人、穷秀才,试想孔门弟子中,哪个不是实干家呢?所以小编觉得,读懂了“学而实习之”的道理,就找到了做君子的根本。

更多经典解读,请关注莲荷居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